文远知行开始在广州市中心对无人驾驶小巴收费,这是迈向自动驾驶公共交通的重要一步

作者
H Hao
11 分钟阅读

夜游广州: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在城市核心加速前行

收费服务新领域:深入全球最复杂城市之一的首个市中心L4级自动驾驶小巴服务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


高峰时段的新竞争者登场

晚上7点整,当霓虹灯在广州繁华的市中心大街上闪烁时,一声安静的嗡嗡声划破了傍晚的拥堵。它不是传统的公交车,也不是网约车。它是文远知行(WeRide)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现在已正式开始在城中这个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为公众乘客提供收费服务。

这不是一次测试。在广州的中心城区,一辆完全无人驾驶、收取费用的公共交通车辆首次循环穿梭于城市核心地带。虽然规模不大——路线全长13.6公里,每晚运营两小时,每次最多载客6人——但其意义重大。

一位驻深圳的城市交通分析师评论道:“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沙盒实验。这是一项商业化服务,部署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而且是在能见度较低的时段。”

广州自动驾驶小巴的启动标志着文远知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RD)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反映了三年运营测试的成果,以及向商业规模自动驾驶出行更广泛迈进的趋势。


在水泥丛林与代码之间:市中心自动驾驶的挑战

广州市区人口超过1800万,交通流错综复杂,这使其成为任何新兴交通技术的“试验田”。这是一个传统交通模式每晚都在需求下不堪重负的城市,也是人类司机经常在拥挤、混乱的十字路口面对瞬间决策挑战的地方。

在这种背景下,文远知行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不仅仅是导航——它更是在适应。

这条循环线路始于并终于越秀区美东路总站,连接东峻广场、中山纪念堂和广东大厦等地标建筑。55分钟的环线穿过自动驾驶车辆的高风险区域:狭窄的街道、人车混行的交通流,以及不稳定的照明条件。

一位在竞争对手公司工作的匿名机器人工程师表示:“在这里运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尤其是在夜间——正在通过最残酷的实景验证测试。”

这些车辆依赖于文远知行的“文远一号”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基于人工智能的规划和远程监控。关键的是,它们还与广州的羊城通支付系统和主要的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了集成——这是实现无缝采用的关键。


数据背后的故事:一场高 stakes 的市场转变

更大的背景不容忽视:自动驾驶巴士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根据财富商业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自动驾驶巴士细分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17.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93.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24.6%。这仅仅是更大的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一部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该领域在2025年预计规模为2737.5亿美元,并有望在2033年突破3.2万亿美元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文远知行的收费服务开启了一个新的、可盈利的收入来源。分析师推测,如果该公司能占领广州夜间小巴乘客量哪怕5%的市场份额,这项运营每年就可能产生超过10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

不过,此举是渐进式的,而非开创性的。百度 Apollo 早在2021年就在重庆获得了对其自动驾驶巴士收费的许可,而文远知行自己也在2023年末在广州黄埔区启动了载客收费服务。这次的新颖之处不在于收费本身——而在于它发生在一个特大城市的混乱核心地带


从广州到德龙省:文远知行的全球布局

广州并非孤立的舞台。在短短几个月内,文远知行已在法国、瑞士、新加坡和日本启动了商业自动驾驶小巴服务,通常是与当地合作伙伴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2月,该公司与雷诺集团(Renault Group)、Macif和法国出行初创公司beti合作,在德龙省(Drôme region)推出了欧洲首个完全无人驾驶的商业自动驾驶小巴服务。到3月,文远知行和beti获得了法国首个用于公共道路的L4级无人驾驶许可

这些部署揭示了文远知行的潜在策略:将本地化的交通整合(例如,在中国与交通卡同步,在欧洲与运营商合作)与满足或超越多个司法管辖区监管门槛的L4级能力相结合。

一位驻巴黎的交通政策观察员将其描述为“带着科技色彩的‘监管套利’——他们去的是许可与验证点相遇的地方。”


竞争对手并未止步

百度 Apollo

百度旗下的Apollo Go平台仍然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凭借超过1.5亿公里的行驶里程和1000万次出行服务,Apollo在规模上已经领先,尤其是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其与迪拜RTA的战略合作也可能为其带来国际优势,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良好的环境中。

在欧洲,NavyaEasyMile在穿梭巴士部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两家公司的EZ10车型已在全球超过300个地点运营。EasyMile凭借其用于货运和高频穿梭服务的EZTow平台,甚至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测试场地提供了自动驾驶运营。

然而,这两家公司大多专注于受控环境——企业园区、公园和旅游区——而非像广州市中心这样的真实城市环境。

其他公司

**沃尔沃(Volvo)、丰田(Toyota)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汽车制造商正稳步进入该领域,进行小规模试点,通常侧重于高端或长途自动驾驶巴士。与此同时,据报道,小马智行(Pony AI)正在将硬件成本削减70%,为2025年中期进入更广泛市场做好准备。


压力点与战略风险

尽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但逆风依然存在。

监管的脆弱性

与任何自动驾驶汽车部署一样,一起事故——尤其是涉及行人的事故——都可能导致项目停滞。虽然中国的监管机构表现出支持态度,但形势可能迅速转变,特别是如果公众情绪发生动摇。

定价压力

百度这样的国有背景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压低票价或将服务与更广泛的出行套餐捆绑来竞争,这可能在价格敏感的市场挤压文远知行的利润空间。

资本密集型

自动驾驶巴士车队部署和维护成本高昂。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表取决于与市政府或交通管理部门签订的多年合同。如果商业化速度跟不上规模扩张,资本支出(CapEx)的现实可能会成为WRD股票的拖累。

一位出行领域风险投资人评论道:“自动驾驶的财务计算非常残酷——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领域,这个市场往往由补贴而非利润驱动。”


更大的图景:最后一公里之战与全球城市化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正面临多重叠加的危机——日益严重的拥堵、司机短缺和老化的交通基础设施。自动驾驶小巴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工具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在服务缺口最明显的非高峰时段。

广州的试点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它是一个模板。

一家全球交通智库的政策研究员总结道:“当你能在地球上最拥堵的城市交通网络之一投入一辆载客6人的自动驾驶小巴,并且它能每晚载着付费乘客运行——这不仅仅是工程技术。这是城市转型。”


未来已悄然驶入夜幕

文远知行在广州的自动驾驶小巴并不 flashy。它不承诺飞行汽车或《杰森一家》式的乌托邦。但在它不起眼的循环路线中——13.6公里,每晚两小时——它结晶了软件、政策、城市规划和经济学的融合。

商业上可行的L4级公共交通时代并非远在天边。它已经开始载客了。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