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大变局:一季度 13F 报告揭示押注人工智能、中国资产和比特币的新趋势
在全球紧张局势加剧和技术颠覆的背景下,根据近期发布的最新一季度 13F 报告,华尔街的投资巨头们对其投资组合进行了大幅调整。这些报告难得地揭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资金管理者的策略,显示出向人工智能、中国股票和加密货币敞口的重大转变——同时,一些传奇投资人则悄然退居观望。
巨大分歧:人工智能巨头股面临分化决策
本季度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是,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未来问题上,被动投资巨头和主动选股基金经理之间的分歧日益加剧。
贝莱德(BlackRock)尽管总市值环比下降了3.6%至约4.76万亿美元,但仍选择了在该板块的巨头股上加码。这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增加了对英伟达(NVIDIA)、微软(Microsoft)和苹果(Apple)的持仓——这三家公司与亚马逊(Amazon)和Meta(Meta)一起,目前占其庞大投资组合的比例超过20%。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科技基金经理表示(因其未获授权公开置评):“我们在贝莱德投资组合中看到的集中度,表明机构对所谓的‘掌控基础设施’策略持续抱有信心——押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平台层面的赢家,而不是试图挑选具体的应用。”
但并非所有人都持有这种信念。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减持了英伟达和谷歌(Google)的仓位,同时将其第一大持仓股 SPDR S&P 500 ETF(一只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基金)削减了近60%。这一戏剧性的调整表明,在机构投资的最高层面,对美国科技股估值的担忧日益加剧。
更引人注目的是因《大空头》(The Big Short)一书/电影而出名的投资人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所采取的立场。伯里几乎清仓了他所有的股票投资组合,仅保留了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的部分持仓,同时建立了看跌期权头寸,做空英伟达和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
一位专注于宏观经济趋势的对冲基金分析师评论道:“当像伯里这样有投资记录的人几乎完全转向现金和看跌期权时,这相当于看到动物在地震前逃离的金融版本。他的仓位调整表明,他预计将出现重大的市场回调,这可能由他认为人工智能股票估值过高所引发。”
中国难题:主要参与者不顾风险加码
报告中揭示的、或许是最反直觉的趋势是,尽管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依然严峻,但几家重量级基金却大幅增加了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高瓴HHLR(Hillhouse HHLR)表现突出,总市值显著增长23%,这主要得益于其对近20只在美上市中国股票新建仓位或增加持仓。该基金目前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持有九家中国公司,约占这些关键持仓的88%。
尽管这些股票多年来一直受到持续的监管审查和退市威胁困扰,但高瓴仍集中押注于中国消费科技和服务业。高瓴减持了阿里巴巴20%的仓位,并完全清仓了达达集团(Dada Group),但大幅增加了对百度(Baidu)、理想汽车(Li Auto)、富途控股(Futu Holdings)、拼多多(PDD)、网易(NetEase)、京东(JD.com)和携程(Trip.com)的持仓。
一位主要投资银行的投资组合策略师观察到:“高瓴的仓位调整代表了一种纯粹的策略考量,即中国ADR的深度折价和潜在的消费复苏前景超过了地缘政治风险。这是一场高度确信的押注,认为无论贸易紧张局势如何,中国服务业经济都将加速发展。”
这种情绪也在桥水的投资组合中得到了呼应,桥水增加了540万股阿里巴巴,增加了百度持仓,并新建了京东的仓位。即使是大卫·泰珀(David Tepper),尽管减持了一些中国持仓,但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东仍位列其前五大重仓股。
然而,这种热情并非普遍存在。当这些专业基金增加敞口时,阿里巴巴自身却继续减持其在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XPeng)的股份,出售了308万股,减持比例达8.13%。这延续了今年3月其子公司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大幅撤资的趋势。
比特币走向主流,高盛领跑
或许,加密货币获得机构认可的最清晰信号是,高盛(Goldman Sachs)大幅增加了其在 iShares 比特币信托 ETF (IBIT) 的持仓,增幅达28%,使其总持仓超过14亿美元。此举使高盛成为 IBIT 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标志着传统金融巨头看待数字资产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位加密货币投资顾问回顾道:“五年前,高盛成为一只比特币 ETF 的最大持有人,这想法听起来简直荒谬。这代表着比特币从小众投机走向合法机构资产类别的最后阶段。”
高盛的激进仓位调整,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等更多传统价值投资者继续完全避开加密货币领域形成对比。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集团公司则专注于削减银行股持仓——完全清仓了花旗集团(Citigroup)——同时加码啤酒制造商星座品牌(Constellation Brands),并维持其对苹果的大幅持仓。
防御性策略:黄金、现金和谨慎轮换
随着市场进入经济周期的后期阶段,几家主要基金正在采取越来越防御性的策略。
桥水新建了黄金 ETF 仓位,同时大幅削减了美国指数敞口,这表明其对通胀和潜在增长冲击的担忧正在加剧。这种经典的“达利奥策略”(削减美国市场贝塔风险,同时转向硬资产和有选择的国际股票)表明,该基金正在为市场动荡做准备。
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沃伦·巴菲特预计退休前小幅减持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同时维持微软和威斯特(Waste Management)为其第一大和第二大持仓股——这反映出他专注于拥有强劲现金流和派息的优质公司。
即使是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的投资组合也显示出谨慎的仓位调整,在“对等关税”宣布之前完全清仓耐克(Nike)后,优步(Uber)成为其最大持仓股。他的前十大持仓股仍集中在非必需消费品、房地产和信息技术板块——这些领域在经济转型期通常能提供一定的弹性。
异类:极端仓位信号着谨慎
除了更广泛的趋势之外,某些基金经理采取了如此极端的仓位,值得特别关注。
迈克尔·伯里几乎完全清仓股票,代表了主要投资人中最看空的立场。他仅保留了一只股票的仓位,同时建立了看跌期权头寸,做空美国科技股和中国公司,这实际上是押注跨越多个地域和板块的重大市场回调。
另一方面,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增加了对标普500 ETF的持仓,同时削减了罗素2000 ETF的敞口——这表明他偏好大盘优质股而非小盘成长股。他的基金还在人工智能、空间通信和矿业公司进行了战略性投资,清仓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和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同时新建了英伟达(NVIDIA)仓位。
ARK Invest 连续第三个季度逐步减持特斯拉(Tesla)股份,尽管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仍是其第一大持仓股。凯茜·伍德(Cathie Wood)的基金继续专注于新兴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生物技术——在坚持其“颠覆性创新”投资理念的同时,降低了单只股票的集中风险。
这意味着什么:对投资组合的启示
对于关注这些机构动向的投资者来说,一季度报告中出现四个关键主题:
首先,人工智能板块正在出现分歧:被动投资者继续积累巨头股,而主动型基金经理开始对估值风险进行对冲。这表明可以考虑采取哑铃式策略:维持对半导体基础设施公司的敞口,同时可能利用期权策略对冲那些被重仓持有的股票的波动风险。
其次,对中国股票的态度是复杂且细致入微的,而非简单的非此即彼。专业投资者正在增加对拼多多和京东等国内消费服务公司的敞口,同时减持更偏向传统业务的公司股份——这种选择性策略旨在抓住政策顺风,同时避免承担纯粹的市场系统风险。
第三,高盛大幅增加比特币 ETF 持仓,标志着加密货币已完成了机构认可阶段。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持有比特币的投资授权,顶级ETF已迅速演变为满足机构标准的流动性替代品。
最后,多个基金越来越关注防御性仓位,这表明他们正在为经济周期后期动态进行谨慎准备。从伯克希尔对日常消费品和能源的投资,到桥水的黄金仓位,主要资金配置者越来越强调现金流韧性和通胀对冲。
一位主要财富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策略师表示:“本季度报告中最具启发性的不是任何单个仓位,而是集体朝着对冲多种情景的方向移动。最聪明的资金正在为不同结果做准备:持续的人工智能驱动增长、中国消费复苏、加密货币机构化以及潜在市场回调——往往在同一个投资组合中同时进行。”
随着市场应对技术颠覆、地缘政治紧张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等复杂的交叉潮流,这些13F报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尽管是回顾性的)窗口,让我们了解全球最老练的投资者如何在许多人预计将日益波动的未来几个月里调整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