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门算总账:四名大众高管被定罪,300亿欧元丑闻重塑汽车业未来
德国不伦瑞克——本周一,在木镶板法庭上,四名大众汽车前高管泰然自若地聆听法官克劳斯·比格(Klaus Bünger)宣读判决,这标志着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欺诈案之一迎来关键时刻。经过近四年的诉讼程序,不伦瑞克地方法院裁定,所有四名被告均与臭名昭著的“柴油门”排放丑闻有关的欺诈行为罪名成立。该丑闻迄今已导致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付出约300亿欧元(合340亿美元)的代价。
这些定罪是德国在追究个人责任方面取得的重大里程碑,该欺骗行为最终涉及全球1100万辆汽车,并重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
差异化量刑体现罪责层级
法院量刑明显不同,表明对个人责任进行了精心衡量:
前柴油发动机研发主管延斯·H.(Jens H.)获得最严厉的判决:4年零6个月监禁。负责动力总成技术的汉诺·J.(Hanno J.)被判2年零7个月监禁。同时,大众核心品牌前研发主管海因茨-雅各布·诺伊瑟(Heinz-Jakob Neusser)获得1年零3个月的缓刑,第四名被告,即柴油排放控制部门主管,也获得1年零10个月的缓刑。
“法院有效地构建了一个罪责金字塔,”一位熟悉德国企业刑事诉讼的法律分析师表示,他因与涉案方存在持续的职业关系而要求匿名。“判决明确区分了那些策划欺骗行为的人与未能阻止欺骗行为的人。”
欺骗的规模与运作机制
“柴油门”丑闻于2015年9月首次爆发,当时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发现大众汽车实验室测试结果与实际道路排放量存在巨大差异。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调查显示,大众汽车系统性地安装了“作弊装置”——一种复杂的软件,旨在检测车辆何时正在进行排放测试。
在实验室测试期间,车辆会激活其完整的排放控制系统,看似符合严格的监管标准。然而,在正常道路行驶时,这些控制系统会停用,导致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高达法定允许水平的40倍,同时仍能保持最佳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这种欺骗行为之所以特别复杂,在于其技术实现。该软件可以通过监控车速、发动机运行、气压,甚至方向盘位置等各种参数来识别测试条件。当软件检测到车辆正在被测试时,它会激活一种“台架校准”模式,从而大幅降低排放。一旦在实际道路上行驶,车辆就会切换到另一种校准模式,优先考虑性能而非合规性。
财务市场影响:不止300亿欧元代价
对于关注后续影响的投资专业人士而言,其财务影响远远超出了通常所指的300亿欧元(其中包括罚款、回购和直接补救成本)的数字。
“市场仍在消化那些未被计入头条数字的二级和三级影响,”一家知名投行的欧洲汽车行业分析师匿名表示。“我们看到资本配置、研发重点和竞争定位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将在未来几十年中显现出来。”
最重要的转变是大众汽车加速转向电动化。到2017年11月,即丑闻爆发不到两年后,该公司已承诺投入5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开发——如果没有这场危机,这项投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
这种资本重新配置在大众汽车的供应链中产生了深远连锁反应。自2015年以来,严重依赖内燃机零部件的传统供应商市值平均下降了23%,而那些为电动化做好准备的公司则跑赢了大盘指数。
公司治理改革:隐性结构性影响
除了关于罚款和高管定罪的头条新闻,“柴油门”事件还引发了汽车行业公司治理实践的全面改革。该丑闻揭示了汽车行业传统的决策结构——以等级管理和信息分割流为特征——如何创造出道德违规行为可能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蔓延的环境。
“我们正在见证汽车公司处理合规和举报人保护方式的根本性重组,”一位曾为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咨询的公司治理专家指出。“该行业正在建立更强大的系统,以发现技术和道德问题,防止它们演变成系统性问题。”
这些改革包括设立拥有董事会直接接入权的独立技术合规官、匿名技术审查小组,以及拥有叫停产品项目权限的专业伦理委员会。尽管这些结构性变革不如刑事定罪引人注目,但它们最终可能通过降低类似灾难性失败的风险,对行业投资者而言更具意义。
法律终局:重大案件仍悬而未决
尽管本周一的定罪意义重大,但重大法律问题仍未解决。仅在不伦瑞克一地,针对总共31名被告的刑事诉讼仍在进行中,其他司法管辖区也在进行平行调查。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众汽车前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的庭审原定于2024年9月开始,但因其遭遇事故需要医疗救治而再次被推迟。检方指控文德恩在2014年5月之前就已知晓非法软件的存在,这比丑闻曝光早了一年多。
这些诉讼的缓慢进展令一些希望案件能有更明确结果的投资者感到沮丧。“持续的法律不确定性造成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使估值模型复杂化,”一家欧洲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解释道。“每一次新的进展都迫使我们重新评估潜在负债和管理层精力分配。”
行业转型:柴油车的死亡螺旋
这些定罪是在行业加速放弃柴油技术之际发生的。柴油曾一度被宣传为汽油的环保替代品,尤其是在欧洲,但自“柴油门”事件以来,柴油车市场份额已大幅下滑。
2017年至2020年间,欧洲柴油车注册量从50%的市场份额骤降至仅27%,此后进一步下降。这一转变在整个价值链中造成了赢家和输家,大量投资于柴油技术的公司面临尤其严峻的逆风。
该丑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大众汽车。随后的调查显示,包括沃尔沃、雷诺、吉普、现代、雪铁龙和菲亚特在内的多家制造商的车辆也存在严重的排放差异。约60%的汽车公司市值下降,因为投资者重新评估了监管合规风险。
监管变革:新框架浮现
“柴油门”引发了排放测试协议和监管执法机制的全面改革。欧盟出台了新规定,赋予布鲁塞尔前所未有的权力,可以进行合规检查、下令在欧盟范围内召回,并对被发现作弊的制造商处以每辆车3万欧元罚款。
此前允许汽车制造商为其自身合规性作保的自我认证系统,已被更严格的独立验证所取代。这些变化显著增加了合规成本,同时降低了此前那些愿意在监管灰色地带运营的公司所享有的竞争优势。
“‘后柴油门’时代的监管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的成本结构和竞争动态,”一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监管事务专家观察到。“拥有健全合规文化的公司现在享有以前不存在的结构性优势。”
行业专家的褒贬不一
行业对本周一定罪的反应褒贬不一。知名汽车分析师费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oeffer)将结果描述为涉及“替罪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缓刑”——这表明惩罚可能与罪行的严重性不符。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定罪是迈向问责制的重要一步,尽管尚未完全。“这些定罪表明,排放欺诈并非流氓工程师所为,而是反映了深入管理层的系统性失败,”一位曾就“后柴油门”改革向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咨询的环境合规专家表示。
长期投资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柴油门”最持久的遗产可能在于它如何加速了汽车行业向电动化的结构转型。原本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渐进式转型,反而被压缩到了几年内,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那些迅速转向电动汽车的公司获得了竞争优势,而那些大量投资于柴油技术的公司则面临长期挑战。这种分化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继续影响市场表现。
该丑闻还在环境欺诈案件中为企业问责制设立了新基准。巨额经济处罚——国际范围已超过300亿欧元——对未来的不当行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同时表明即使是汽车巨头也并非大到可以免受惩罚。
正如一位投资组合经理所说:“‘柴油门’将汽车投资从一个周期性增长故事转变为一个关于技术颠覆、监管合规和公司治理的复杂叙事。近十年后,我们仍在摸索其全面影响。”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本周一的定罪是翻过痛苦一页的重要一步。然而,随着数十起案件仍悬而未决,以及前首席执行官文德恩的庭审一再推迟,该公司仍无法完全摆脱丑闻的影响。与此同时,它所帮助重塑的汽车业格局正以更快的速度持续演变,受到该丑闻本身所释放力量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