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增长放缓 成本上涨挤压利润空间
尽管持续扩张,关税和居高不下的投入价格仍拖累工厂
2025年9月23日 — 美国工厂仍在扩张,但运转不如以往顺畅。标普全球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9月份滑落至52,低于8月份创下的三年高点53。这一数字仍高于增长临界点,但表明增长势头正在减弱。
标普全球美国制造业PMI从近期高点回落,表明增长势头放缓,但仍处于扩张区间。
月份/年份 | PMI数值 |
---|---|
2025年9月 | 52.0 |
2025年8月 | 53.0 |
2025年7月 | 49.8 |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健康状况的关键经济指标。PMI读数高于50通常表示经济扩张,低于50则表明经济收缩。
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现实:制造商正面临两难困境。原材料成本依然高企,而客户对涨价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结果是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许多公司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运营,才能勉强维持现状。
扩张却无增长之感
9月份是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增长,但工厂内部的情绪却更加谨慎。产出有所增长,但远不及8月份的强劲势头。新订单连续第九个月攀升,但增幅微乎其微。
“表面数据掩盖了真实情况,”一位资深制造业分析师表示。“企业正深陷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软的漩涡,这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关税已成为一个尖锐的痛点。本应提振销量的出口订单却在萎缩,因为海外买家正转向关税网之外的国家寻找供应商。
价格挤压日益加剧
没有什么比价格更能体现该行业面临的挑战了。原材料、能源和专业部件的价格依然高昂,尽管整体经济中的通胀已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温。
该表格展示了美国制造商投入成本上涨与产出价格持平之间的差异,突显了利润空间受挤压的状况。
期间 | 投入价格趋势(制造业) | 产出价格趋势(制造业) | 利润影响 |
---|---|---|---|
2025年9月 | 制造业投入价格通胀率仍处于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之一,尽管自8月以来略有下降。总体投入成本通胀加速至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收费价格上涨速度为4月以来最慢。企业报告称,由于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难以将较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 制造商将增加的投入成本转嫁给客户的能力有限,导致利润空间受挤压。 |
2025年8月 | 投入价格通胀指标从7月份的64.8降至63.7,但总体仍保持高位。 | 产出价格上涨,但9月份随后的放缓表明维持大幅价格上涨的能力有限。 | 投入成本依然高企,而产出价格上涨可能受到限制。 |
近期趋势 | 投入成本大幅上涨,关税被广泛认为是主要原因。 | 由于需求疲软和竞争激烈,销售价格上涨速度放缓。 | 投入成本高企与受限的产出价格之间的背离继续凸显制造商面临的利润挤压。 |
但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已变得几乎不可能。买家谨慎,预算紧张,竞争对手随时准备削价竞争。结果是全面利润率下降。在早期的周期中,公司可能只需提高价格。如今,他们却不得不自行消化差价。
库存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企业补货速度放缓,担心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占用现金。同时,供应链延迟问题再次出现,交货时间延长至四个月高点。
招聘现初步裂痕
9月份制造业就业人数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这是一个小小的转变,但如果持续下去,可能意义重大。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月度变化,显示近期就业增长放缓。
月份(2025年) | 制造业就业人数月度变化(千人) |
---|---|
8月 | -12 |
7月 | -5 |
6月 | -13 |
多重因素正在发挥作用。工资持续上涨,增加了成本压力。同时,自动化和效率提升意味着工厂无需增加人手即可生产更多产品。且由于需求的可预测性较低,许多公司更倾向于加班和临时合同,而非永久性招聘。
“这是周期后期的行为,”一位行业顾问解释道。“企业需要灵活性,而非长期承诺。”
尽管面临障碍,仍保持谨慎乐观
矛盾之处在于:尽管市场环境艰难,9月份的商业信心却升至三个月高点。尽管如此,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乐观情绪从何而来?一些企业领导者预期关税政策会有所调整,可能重振出口。另一些则认为国内需求足够稳定,足以维持业务运转。而那些已采纳自动化或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公司,感觉比以往的经济低迷时期更具韧性。
即便如此,这种乐观情绪也显得偏于防御性。这与其说是对增长的大胆押注,不如说是等待风暴过去、条件改善。
自动化加速发展
危机加速了早已开始的转变:更多的机器、更智能的系统和更精密的流程。对自动化、过程控制和生产力软件的投资正在蓬勃发展,因为企业正在寻找方法来抵消更高的成本和缩小的利润空间。
这一趋势正在造就明显的赢家——技术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则面临掉队的风险。
政策逆流
PMI数据使美联储的决策复杂化。一方面,增长正在放缓。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投入成本意味着通胀压力尚未完全缓解。这种复杂局面可能让政策制定者在过于激进地降息之前犹豫不决。
美元走强又添一重麻烦。它使得美国出口商品价格更高,而此时海外需求正在减弱,这加剧了已经受到关税困扰的制造商所面临的压力。
美元走强使得美国商品对国际买家而言更加昂贵,严重损害了美国出口商,并对国内制造业产生负面影响。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可能导致依赖对外贸易的企业销售额和盈利能力下降。
对投资者的意义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制造业格局错综复杂。历史经验表明,当利润空间缩小时,拥有定价权、强大运营能力和严格成本控制的公司将成为赢家。
航空航天和国防等行业可能表现更好,因为有政府合同和大量未完成订单的支持。随着自动化应用的加速,自动化公司可能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受关税打击的出口商和缺乏定价能力的商品生产商将面临严峻挑战。
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应减少对广泛工业领域的关注,转而侧重于那些拥有弹性资产负债表、健康自由现金流以及能够捍卫利润空间的企业。
展望未来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已进入其周期的更成熟阶段。增长并未消失,但速度更慢,更加谨慎,且由效率提升而非单纯的产量驱动。
那些早期投资自动化、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并深化客户关系的公司,有望应对压力。而那些依赖廉价投入或对关税敏感的出口型企业,未来之路可能更加坎坷。
政治也可能发挥作用。关键州的制造业表现必将影响围绕关税、贸易和产业支持的辩论。即使是小幅的失业也可能引发要求政策变革的更强烈呼声。
目前,有一点很清楚:扩张仍在继续,但容错空间已缩小。在当今的制造业经济中,高质量的执行和明智的定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