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战略资本主义:英特尔股权预示新时代到来
当华盛顿成为华尔街在半导体战争中的合作伙伴
华盛顿 —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五宣布,美国政府将收购英特尔10%的股权,这标志着华盛顿首次对这家陷入困境的半导体巨头进行前所未有的直接投资。这项交易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价值约100亿美元,是特朗普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梁百顺定于周五晚些时候举行的一场高风险会议的成果。
特朗普宣称:“他进来时想保住自己的工作,结果却为美国提供了100亿美元。所以我们获得了100亿美元。”他指的是此前就梁百顺与中国公司的关系与他发生的冲突。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社交媒体上证实了该交易的完成,他写道:“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拥有英特尔10%的股份。”
这项股权安排标志着政府与行业传统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将拜登政府此前根据《芯片法案》批准的79亿美元现金补助金转换为直接所有权。卢特尼克强调,政府的持股将不具有投票权,旨在提供财政支持,而不直接干预运营控制。
《芯片与科学法案》是美国一项旨在促进国内半导体制造、研发的法律。它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和税收抵免,以激励企业在美国建设和扩建芯片工厂,目标是加强国家安全并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对于英特尔而言,时机至关重要。该公司报告2024年年度亏损188亿美元,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是首席执行官梁百顺扭亏为盈战略的核心,在试图与台积电在先进芯片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竞争时,已遭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特朗普宣布后,英特尔股价上涨5.5%,收于24.80美元,延续了软银本周早些时候20亿美元投资带来的势头。
英特尔历史年度净收入/亏损,突显促使政府干预的近期低迷。
年份 | 净收入/亏损(美元) |
---|---|
2024 | -192.33亿美元 |
2023 | 16.75亿美元 |
2022 | 80.17亿美元 |
国家干预的架构
英特尔股权是美国政府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预措施中的最新一例,这些措施共同重新定义了国家权力与市场力量之间的界限。在几周之内,本届政府已就英伟达在华销售额的15%收入分成进行了谈判,在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中获得了“黄金股”否决权,并使五角大楼成为稀土生产商MP材料公司的最大股东。
“黄金股”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股票,无论持有者拥有多少股权,它都赋予其对重大公司决策的特定否决权。政府通常在国有企业私有化后保留这股股票,允许其阻止诸如收购等行为,以保护国家战略利益。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国防承包甚至2008年的银行救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我们正在目睹战略部门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半导体行业高管评论道,他此举是为了讨论敏感的政府关系。“问题不在于这是否会继续下去,而在于它会延伸到何种程度。”
这种做法反映了数十年来在观察中国国有半导体企业取得进展而美国公司步履维艰后吸取的宝贵教训。北京的“大基金”已在多个投资阶段部署了超过500亿美元,培育了中芯国际等国家级领军企业,并使华为在美国制裁下展现出非凡的韧性。
全球政府半导体投资基金比较,包括美国《芯片法案》、中国大基金和欧盟《芯片法案》。
倡议 | 国家/地区 | 总资金(公共和私人) | 主要目标 | 显著特点 |
---|---|---|---|---|
《芯片与科学法案》 | 美国 | 授权用于研发和制造的资金约为2800亿美元,其中527亿美元专门用于半导体。 | 提振国内半导体制造和研究,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并保持对中国的竞争优势。 | 包括390亿美元用于制造激励,130亿美元用于研究和劳动力发展,以及对制造设备提供25%的投资税收抵免。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 | 中国 | 一期:约1390亿元(2014年),二期:2040亿元(2019年),三期:3440亿元(约475亿美元)(2024年)。 | 实现半导体产业自给自足,建立强大的国内生态系统,并对抗美国的限制。 | 一系列由国家支持的投资基金,瞄准半导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为中芯国际等主要国内芯片制造商提供资金。 |
《欧盟芯片法案》 | 欧盟 | 超过430亿欧元的政策驱动投资,预计将与私人投资相匹配。 | 到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翻倍至20%,确保供应链安全,并加强技术领先地位。 | 旨在动员公共和私人投资,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用于支持“欧洲芯片倡议”的研究和能力建设。 |
英特尔在全球竞争中的岌岌可危地位
对英特尔而言,政府的青睐正值其面临生存脆弱性之时。英特尔的晶圆代工服务部门——对首席执行官梁百顺的扭亏为盈战略至关重要——在2023年录得70亿美元的运营亏损,原因是客户对其能否匹敌台积电的制造实力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份额,显示台积电相较于英特尔和三星等竞争对手的主导地位。
晶圆代工厂 |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 |
---|---|
台积电 | 67.6% |
三星晶圆代工 | 7.7% |
中芯国际 | 6.0% |
联华电子 | 4.7% |
格芯 | 4.2% |
华盛顿此次干预的时机,恰逢软银本周早些时候宣布20亿美元的投资,这表明各方正协调努力以稳定英特尔的资本状况。然而,财政支持仅解决了英特尔挑战的一个方面。公司“四年五节点”的制造路线图仍落后于计划,而吸引主要的外部晶圆代工客户需要证明技术能力和运营可靠性——这些指标无法仅通过政府股权来保证。
梁百顺于三月上任,肩负着扭转英特尔命运的使命,他现在正驾驭着管理股东预期并满足华盛顿战略需求的复杂动态。政府强调其持股将不具有投票权,但行业观察家指出,即使是非投票股东也能通过非正式渠道施加相当大的影响力。
硅谷的溢出效应
英特尔的先例在整个科技行业产生了回响,创造了新的风险和机遇类别。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AMD)已经受到在华销售额15%收入分成安排的影响,它们面临着政府进一步参与其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一位行业分析师将这种收入分成描述为“通过出口政策征税”,它可能会扩展到更多的产品类别或地理市场。
应用材料和泛林集团等设备制造商受益于持续的资本支出,因为政府支持为英特尔的晶圆厂建设提供了更长的运行周期。然而,这些公司也面临着对其在华业务日益严格的审查,因为华盛顿在收紧出口管制的同时,也要求提高国内制造规模。
新范式下的投资影响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战略资本主义的出现为行业分析引入了复杂的新变量。与华盛顿优先事项保持一致的公司可能通过政府承购协议获得更低成本的资本和有保障的需求。反之,被认为与国家安全目标不符的公司则面临潜在的监管干预或收入分成要求。
市场分析师预计,政府的直接股权参与将产生“地板效应”——通过国家支持限制下行风险,以及“天花板效应”——由于财政部最终寻求流动性而可能产生的退出悬而未决。无投票权的结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政治干预,但政府股权参与的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半导体投资的风险回报计算。
投资组合经理已开始在战略技术部门中计入“政策贝塔值”,认识到政府干预可能成为常态而非例外。这种动态尤其影响跨境并购,其中黄金股安排可能成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标准补救措施。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是美国政府的一个跨部门机构,负责审查某些外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其审查过程旨在确定这些交易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解决任何潜在风险。
前进之路:受控竞争还是市场扭曲?
英特尔股权这一试验案例将可能决定美国的战略资本主义实验是增强竞争地位,还是引入有问题的市场扭曲。成功需要英特尔在18埃米制造工艺上取得显著进展,获得主要外部晶圆代工客户,并证明政府伙伴关系是加速而非替代卓越运营。
在芯片制造中,“节点”是技术代际的一种命名惯例,数字越小代表更先进、更密集的芯片。随着特征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别以下,“埃”(angstrom)——纳米的十分之一——现在被用于英特尔18A等节点名称中,标志着微型化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对美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的回应仍不确定但意义重大。北京可能会加速其国内半导体投资,同时实施采购偏好政策,这实际上会缩小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可触达市场。这种报复可能会进一步合理化美国的干预,从而形成一个可能自我强化的国家参与循环。
欧洲和日本的盟友们担忧地关注着这些进展,他们认识到纯粹由市场驱动的技术竞争时代可能正在结束。欧盟的430亿欧元《芯片法案》和日本对拉皮杜斯的投资,均代表着对中美国家干预的防御性回应。
战略性地衡量成功
英特尔实验的最终衡量标准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它涵盖了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战略自主权。如果政府的持股能使英特尔在保持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与台积电在制造上的平等地位,那么它将验证战略资本主义模式适用于其他关键技术领域。
然而,如果这种干预仅仅是推迟了必要的重组,而未能解决英特尔根本性的竞争挑战,那么它可能会使这种做法失去信誉,并凸显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在动态技术市场中的局限性。
随着华盛顿承担起硅谷利益攸关者的新角色,全球技术格局进入了未知领域,传统市场动态与地缘政治需求在此交织。英特尔的股权不仅标志着一笔企业交易,更开启了世界超级大国之间技术霸权竞争的新篇章。
内部投资论点
方面 | 关键细节与影响 |
---|---|
核心转变 | 美国正从“市场主导与补贴”转向战略资本主义,采用股权投资、收入分成和黄金股否决权。它并非中国的国有企业模式,但代表着更高的政策贝塔和对合作企业的更低资本成本。净效应:可以吸引私人资本,但增加了监管悬而未决和退出风险。 |
关键先例(新事实) |
|
与中国的比较 |
|
行业定位 |
|
被低估的风险 | 1. 政策贝塔蔓延(在6-12个月内出现另一次股权/特许权交易的可能性>50%)。 2. 最终政府股权出售带来的退出悬而未决。 3. 标准化CFIUS否决权导致的跨境寒意。 4. 中国报复导致可触达市场(TAM)缩小。 5. 执行陷阱,即补贴可能掩盖表现不佳。 |
情景(12-24个月) |
|
关键关注点 |
|
底线 | 美国正在锁定一个可重复的策略。投资优势转向政策微观结构。倾向于半导体设备/封装,进行事件驱动的英特尔敞口,削减中国AI利润率,并为MP材料等公司因政策恐慌而下跌时预留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