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革命还是绊脚石?Uber Eats 自动送货的缓慢进展

作者
Super Mateo
13 分钟阅读

机器人革命还是拦路虎?无人配送步履维艰

在美国城市,Uber的机器人大军考验着消费者耐心和市场可行性

泽西城 — 当那台有着卡通数字眼睛的小白机器人带着晚餐抵达玛丽娜大厦楼下时,詹姆斯·陈(James Chen)已经等了28分钟。这份曾经热气腾腾的中餐外卖,经过城市网格状的街道和人行道,一步一个脚印地抵达,尽职地在每一个红灯前停下,给每一个行人让路。

Uber Eats一台小型白色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城市人行道上行驶,屏幕上显示着数字眼睛。(techcrunch.com)
Uber Eats一台小型白色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城市人行道上行驶,屏幕上显示着数字眼睛。(techcrunch.com)

“我在App上看着它,感觉像蜗牛爬一样慢,”住在18楼的金融专业人士陈先生说,“等我从机器人的隔间里取出食物时,我已经开始盘算要放微波炉里热多久了。”

陈先生的经历代表了无人配送在美国城市正在经历的成长烦恼。Uber Eats在这里部署了由四轮机器人组成的送货队,它们正在改变城市景观,但尚未彻底革新送货速度。

算法快递员:守法到了极致

在美国各地的城市里,这些电动机器人配备了复杂的导航系统,沿着人行道和人行横道以大约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行驶。它们在屏幕上保持数字微笑,绕过行人和树木,偶尔也会避开好奇的狗狗。

与人类快递员不同,这些机械快递员绝不抄近路穿过公园,绝不闯红灯,也绝不冲黄灯。这种编程既反映了技术限制,也体现了监管要求——这是它们送货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机器人代表了一种有趣的权衡,”一位研究“最后一公里”配送系统的交通分析师指出,“它们是为不完美的人类设计的系统中的完美公民。它们完全遵守规则,这正是它们常常比不过知道何时以及如何变通规则的人类快递员的原因。”

“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商品从运输枢纽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最后阶段。这一物流环节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或“挑战”,因为它复杂且难以找到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食物凉了,反响也冷淡

在这些机器人已经部署的几个城市市场,客户反馈显示出一致的模式:虽然新奇感一开始能带来兴奋,但对食物品质的实际担忧很快就出现了。

“问题不在距离,而在时间,”一位在洛杉矶经历过这种转变的餐馆老板解释说,“当送货时间延长一倍,热食就变得温吞,酥脆的食物变得湿软,冰淇淋嘛——你可以想象。”

消费者体验还存在其他痛点:机器人无法爬楼梯或搭乘电梯,这意味着公寓楼里的客户必须下楼取餐。在像泽西城这样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这对许多居民来说意味着服务大打折扣。

一位顾客弯腰在公寓楼外街上的配送机器人处取餐。(s-nbcnews.com)
一位顾客弯腰在公寓楼外街上的配送机器人处取餐。(s-nbcnews.com)

经济效益 vs. 用户体验:配送难题

对于Uber Eats来说,经济效益很有吸引力。这些由专业机器人公司制造的机器人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能省去持续的人工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机器人配送通常费用较低,而且不用付小费,如果服务质量相同,这本该是双赢的局面。

表:自动驾驶服务关键单位经济因素 本表总结了界定自动驾驶服务单位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指标和战略影响,着重说明了自动化如何改变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以区别于传统服务模式。

要素/指标描述影响/示例
单位定义每趟里程、每乘客里程或每包裹成本和收入计算的基础
车辆购置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软件)的前期成本高于传统车辆;通过高利用率摊销
运营成本能源、维护、保险、云计算/数据处理自动化后每英里成本更低;无需支付司机工资
人工节省无需司机薪资相较于人工驾驶服务,成本可降低高达60%
收入来源车费、订阅费、动态定价能够实现灵活且有竞争力的定价模式
单位成本(总运营成本 + 折旧) / 销售单位自动驾驶车辆:每趟里程0.15–0.44美元;传统出租车:每趟里程2–3美元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单位收入 × 毛利率) × 车辆寿命车辆利用率和寿命越高,LTV越高
利用率活跃服务时间 / 总时间自动驾驶车辆:可能超过50%;私家车:约5%
可扩展性实现盈利地扩大服务能力高利用率和低边际成本促使快速扩张
战略影响动态定价、减少停车需求、车队资源池管理提升利润率和运营效率

市场研究表明,虽然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欣赏省下的钱,但许多人在经历延迟后最终放弃了机器人配送。在大多数服务区域,Uber Eats提供了选择人工配送的选项,尽管机器人配送已成为许多用户的默认设置。

“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主张,”一位追踪无人配送市场的行业顾问观察到,“有些人会为了省几美元而牺牲时间和便利。另一些人则不会。问题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这种权衡,从而使这种模式能够大规模地实现经济效益。”

市场仍在摸索阶段

尽管预期雄心勃勃,但机器人配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尽管预计到2032年将迎来爆炸性增长,市场规模将接近40亿美元,但该行业在2025年的估值为约6.45亿美元,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无人配送机器人市场增长预测(百万美元,2025–2032)

年份市场规模(百万美元)来源
20251,350Mordor Intelligence
2026957Markets and Markets
20281,800MarketsandMarkets
20293,150Mordor Intelligence
20304,200 (最后一公里配送)MarketsandMarkets
20316,040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20324,829.5Spherical Insights

基础设施限制可能是最显著的障碍。美国城市地形多样,人行道质量参差不齐,建筑进出系统复杂,这些都给自动导航系统带来了挑战,而它们仍在努力克服。

“我们建造城市时考虑到了人类的适应性,”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机器人需要可预测性和一致性——这在城市景观中是稀缺的。”

除了物理障碍,经济现实也冲淡了早期的热情。包括Starship Technologies和Nuro在内的主要参与者已经缩减了运营和人员规模,专注于盈利能力,这表明实现正向的单位经济效益仍然充满挑战。

对领先配送机器人公司的考察揭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Starship Technologies和Nuro的无人配送策略。然而,整个行业的公司普遍面临着显著的盈利挑战。

人类因素:就业、可及性和城市空间

配送机器人的部署引发了关于未来工作和城市空间的更广泛讨论。配送员,其中许多是移民和弱势群体成员,将机器人视为对其生计的生存威胁。

同时,残疾人权益倡导者也对机器人占用已有限的人行道空间表示担忧。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停下来绕过障碍物或等待交通信号的机器人可能会造成行人拥堵。

“公共空间是竞争空间,”一位来自西雅图的社区倡导者解释说,“当我们引入新的使用者——在这种情况下是机器人——我们需要考虑这如何影响每个人的通行和移动。”

自动化对就业和工资有显著影响,统计数据常强调就业岗位流失。自动化时代劳动力市场更广泛的经济影响要求对劳动力进行再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前方的路:进化而非革命

尽管目前存在局限性,行业专家相信无人配送最终会站稳脚跟。技术不断进步,一些公司已经在测试结合地面机器人和无人机的混合系统,以实现更长距离的配送。

监管框架也在日趋成熟,城市正在制定更明确的机器人操作规则,这可能最终允许它们在专用车道或区域以更快的速度行驶。

“我们正在见证一项颠覆性技术的青涩期,”一位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风险投资人表示,“2025年的机器人就像2007年的智能手机——有前景但笨拙。问题不在于它们会不会改进,而在于改进得有多快。”

对于像陈先生这样的消费者来说,答案可能不会很快到来。“我在我的App里关闭了机器人选项,”他承认,“也许一年后我会再试试,但目前,我还是喜欢我的食物是热的,送货员是真人。”

当这些机械快递员以算法般的精度穿梭于城市街道时,它们既是自动化承诺的可见象征,也代表着自动化的局限性。虽然它们一丝不苟地遵守着每一条交通规则,但在配送领域最重要的规则——快速将热食送达客户手中——对于这些微笑着、缓慢而坚定地走进城市景观的机器人来说,仍然难以实现。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