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两架飞机在任务期间坠毁南海

作者
Thomas Schmidt
10 分钟阅读

三十分钟。仅仅三十分钟,2025年10月26日这一天,“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传奇,便与现代现实正面碰撞。在烈日炎炎、风云变幻的半小时内,两架美国海军飞机——一架“海鹰”直升机和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从天空中坠入波涛汹涌的南海海域。

奇迹般地,所有五名飞行员都幸存了下来。他们从海中获救时虽然惊魂未定,但性命无虞。然而,未能浮出水面的,是一种更无形却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曾所向披靡的美国力量光环。它与残骸一同沉入海底,回荡在曾目睹超级大国兴衰的大洋之上。

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官方时间线,事件如同悲剧性的连锁反应般展开。当地时间下午2:45左右,来自HSM-73“战猫”中队的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在海军所谓的“例行作业”中坠毁。事故立即触发了第11航母打击群(即“尼米兹”号的护卫圈)舰船的救援行动,在数分钟内救起了所有三名机组人员。

然而,航母甲板并未就此沉寂。尽管备受冲击,作业仍在继续,一切照常。仅仅半小时后,下午3:15,来自VFA-22“斗鸡”中队的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坠入大海。两名飞行员均安全弹射并迅速获救。

两次坠机。同一艘航母。相隔三十分钟。未发一枪一弹。

回到华盛顿,特朗普总统在他旨在展示美国决心的亚洲之行中发表讲话,驳斥了任何关于敌对行动的说法。他暗示“劣质燃油”可能是罪魁祸首——一场技术事故,而非战争行为。他承诺,海军“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国防分析师对此表示认同。没有发现任何秘密武器或中国网络攻击的痕迹。没有看不见的力量将喷气式飞机从天空中击落。相反,专家们指出了一些更熟悉、或许也更令人警惕的问题:一台日渐磨损的军事机器。他们表示,美国海军正依靠老旧的装备、过度劳累的船员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显得强大的巨大压力来维持运转。

中国的回应堪称外交手腕的典范。中国外交部官员微笑着面对镜头,表示如果美国提出请求,中方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然而,话锋一转,中方又指责美国在地区水域“频繁秀肌肉”,声称华盛顿正在危害北京所宣称要维护的和平。

言外之意显而易见:是你搞砸了。我们会帮你收拾残局——但这烂摊子是你自己造成的,而且就发生在我们后院。

“尼米兹”号(CVN-68)并非只是一艘普通的航母。她是该级别的首舰,于1975年服役——一艘曾象征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核动力巨兽。她曾对抗苏联,在伊拉克上空执行禁飞区任务,并航行至全球各地的危机区域。此次最终部署本应是她的告别之旅——在五十年辉煌之后,优雅地谢幕。

然而,它却变成了一幕令人警醒的景象。

中国官方媒体没有浪费时间,西方评论员亦是如此。双方都将此次坠机事件描绘为衰落的证据——证明曾经势不可挡的美国海军,正在自身重压之下发出嘎吱声响。他们回顾了一系列近期事故:今年早些时候从“卡尔·文森”号航母滑落的F-35战斗机、一系列英国航母事故,以及舰队中令人不安的和平时期碰撞和火灾清单。

对于“尼米兹”号上的水兵们来说,气氛十分沉重。该舰刚从中东地区的高强度任务中返回,此前一直在打击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随后被调往太平洋。疲劳深入骨髓。然而,飞行作业仍在以接近战备状态的节奏继续。损失一架飞机已经够糟了。如此快地又出动另一架,结果再次坠毁,这揭示了一种不容任何喘息之机的作战节奏。正如一位资深飞行员所说:“航母飞行作业就像在刀尖上跳舞。” 10月26日,这刀尖动摇了。

这起事件背后的真相,无关秘密武器或隐藏的敌人。它关乎磨损消耗——是能力的悄然腐蚀。


维修舱中的教训

对于国防内部人士和市场观察家而言,那三十分钟并非战争警报——它们是一面反映出备战危机的镜子。真正的问题并非敌人的行动,而是美国军方日益增长的自我维持困境。

这不是勇气的失败。这是维修的失败。两架飞机从一艘全速运转、服役五十年的航母上坠毁,讲述了一个关于疲惫机组、拆东墙补西墙的零部件以及老旧系统被拉伸到极限的故事。也许罪魁祸首只是一些平凡如受污染燃油的问题。又或许,它根植于更深层的原因——一支因多年过度扩张而损耗的力量。

北京方面立刻洞察了这一点。中方的回应——既有同情,又有斥责——体现了战略上的精明。他们不需要发射导弹。美国自身的疲惫已说明了一切。通过在批评美国“挑衅”的同时提供援助,中国以零成本赢得了一场外交胜利。对于东南亚观察家而言,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强大自信、稳定发展的形象,与一个疲惫不堪、竭力维持步调的超级大国形成了对比。

中美之间的真正较量,不会以高超音速导弹的轰鸣或电子战的嗡嗡声开始。它已经悄然发生——在让喷气式飞机得以升空的机库、维修车间和供应链中。这是一场以备件、飞行小时数和维修记录来衡量的较量。它关乎一名飞行员每年训练200小时,还是勉强达到80小时。

这种衰退不会每天都成为头条新闻。它悄然而至。这里少了一颗螺栓,那里延迟了一批货物。然而结果却是相同的——一支曾以精准和可靠著称的力量正在缓慢瓦解。当一个超级大国开始用上世纪90年代的机体执行本世纪20年代的任务时,总会有东西会出问题。

10月26日的两起坠机事件,证实了分析师们多年来的耳语:美国的军事机器正在漏油,全世界都能看到水坑正在形成。

如今,当“尼米兹”号航母最后一次返航时,她的旅程与其说是一场凯旋的告别,不如说是一道铭刻在钢板上的警示。她驶过的航迹,荡漾着历史、荣耀与疲惫。而在她下方的大洋深处,两架坠毁的飞机,标记着坚守战线过久的代价——那是一个濒临崩溃的超级大国,沉默的残骸。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属于作者,不一定反映出版商的立场。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