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深化对华关系,欧盟审慎处理对华复杂关系

作者
Startup Schoggi
11 分钟阅读

瑞士深化对华关系,欧盟复杂处境中导航

阿尔卑斯外交在全球紧张局势中走出独立路线

瑞士伯尔尼 — 周二,在联邦宫殿内阳光明媚的会议室里,瑞士联邦主席卡琳·凯勒-祖特尔(Karin Keller-Sutter)迎接了中国新任驻瑞士大使钱民建,并声明瑞士致力于“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此次会晤,包括正式递交国书,凸显了瑞士即便在欧洲邻国日益采取谨慎立场之际,仍继续保持与北京奉行独立外交路线的意愿。

瑞士声明合作的同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鲁塞尔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双方都在为即将举行的欧中领导人会议做准备,该会议将纪念双方建交50周年。

这些外交往来共同突显了瑞士作为中国与更广泛西方世界之间桥梁和缓冲的独特地位——这种关系建立在务实的经济利益之上,并日益与欧盟更为矛盾的方针形成对比。

Karin Keller-Sutter (wikimedia.org)
Karin Keller-Sutter (wikimedia.org)

瑞士的例外:在动荡时期利用中立优势

瑞士深化对华关系的基础,建立在1950年成为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的历史之上。这种历史善意,结合瑞士传统的永久中立政策,创造了一条即便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时仍保持开放的外交渠道。

一位日内瓦的对外政策分析师指出:“瑞士在对华关系中培育了一个宝贵的利基市场。在保持其民主价值观的同时,它能够与北京接触,而不会出现中美与中国互动时那种意识形态摩擦。”

这种外交灵活性已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利益。中国是瑞士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4年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此类全面协议——消除了两国间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关税。

钟表、制药与外交:一种经济共生关系

尽管瑞士对华出口总体下降——根据最新数据同比下降19%——但关键行业仍将中国市场视为增长的必需。瑞士制药巨头、精密制造商和奢侈手表制造商在中国保持着重要的运营和市场份额,即便消费需求已出现疲软迹象。

然而,这种经济关系正面临逆风。继2023年瑞士对华出口同比下滑3.5%后,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又录得更大幅度的19%跌幅,预示着未来潜在的挑战。钟表行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出口同比暴跌26%。

一位苏黎世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解释说:“这些数据更多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放缓,而非任何外交紧张局势。瑞士企业正在着眼长远,押注中国市场将会复苏,并且现在建立的地位将在未来带来回报。”

表格:瑞士和中国经济的关键协同领域。

领域瑞士优势中国优势协同范例
贸易高价值出口、开放市场广阔市场、制造业自由贸易协定、强劲贸易
创新/科技研发、精密技术、生命科学快速规模化、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联合研发
可持续性清洁技术、生态旅游绿色发展投资山地经济、生态合作
金融银行、资产管理不断扩大的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合作
教育/研究顶尖大学、创新不断发展的研究生态系统瑞士科技文化中心、学术交流

走钢丝:平衡经济机遇与战略风险

瑞士的策略伴随着显著的复杂性。其议会继续就所谓的“中国法案”立法进行辩论,该法案将赋予当局扩大权力,审查并可能阻止外国在关键行业的收购——这是一项明显针对中国投资但未明确点名的措施。

一位国际贸易专家观察到:“我们看到伯尔尼采取了更为细致入微的方针。他们希望保留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利益,同时解决对战略脆弱性和技术转让的合理担忧。”

这种平衡之举与欧盟更具对抗性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布鲁塞尔已收紧其外国投资审查机制,并正在权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风能技术征收反补贴关税,这反映了其对北京的“去风险,而非脱钩”战略。

外交博弈:欧盟峰会及展望

定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欧中峰会,对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王毅与冯德莱恩的会晤似乎旨在为这些会谈奠定建设性基调,中国外交部长强调双方“向外界发出清晰、积极、主动的信号”的重要性。

然而,在外交辞令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紧张关系。欧盟正面临对华4000亿欧元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同时布鲁塞尔日益关注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以及其认为的制成品(特别是电动汽车)产能过剩问题。

一位布鲁塞尔的外交观察员表示:“这次峰会将是一个决定性时刻。如果欧盟和中国未能在贸易不平衡和市场准入问题上找到共同点,我们可能会看到双方经济反制措施的大幅升级。”

投资者视角:驾驭阿尔卑斯-亚洲走廊

对于关注这些外交策略的投资者来说,其影响重大但微妙。瑞中关系既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需要谨慎应对。

瑞士制药和医疗技术公司,如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和龙沙(Lonza),可能从持续的良好关系中获益最多,因为其产品在中国面临相对缺乏弹性的需求,并将从任何进一步的关税减免中受益。工业自动化公司,如ABB和VAT集团,也有望从中国政府的“先进制造业2035”补贴中获益,同时通常不易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的关注。

与此同时,奢侈品生产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尽管瑞士付出了外交努力,斯沃琪(Swatch)和历峰集团(Richemont)等公司仍继续挣扎于库存积压和疲软的游客流量——这些挑战仅靠外交突破无法解决。

货币市场可能提供这些关系演变的最清晰信号。瑞士法郎通常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时期走强,为瑞士投资者提供天然对冲。市场分析师建议维持核心的瑞郎多头头寸作为地缘政治风险保障,同时如果中国政府实施重大经济刺激措施,则考虑战术性人民币头寸。

展望未来:对抗时代中的实用主义

随着瑞士和中国致力于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目标是2026年初签署——这种关系的更广泛影响将持续演变。瑞士独立于欧盟政策与中国接触的意愿,既创造了外交杠杆,也可能与其欧洲邻国产生潜在摩擦。

一位外交历史学家指出:“瑞士正在证明,即使在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接触仍是可能的。问题是这种方针是否代表一项可行的长期战略,抑或仅仅是推迟了在一个更加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关于结盟的必然选择。”

目前,瑞士对华的务实态度提供了一种替代性外交模式——它平衡了经济机遇与战略风险,旨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寻求保持自主性。这种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中国与西方地缘政治竞争的总体走向,而非双边关系本身。

非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