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tack的十亿美元豪赌:创作者平台如何超越邮件通讯
在阳光明媚的Substack旧金山总部,这家曾被轻蔑地称为“带付费墙的电子邮件通讯”的公司,如今由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贝斯特、哈米什·麦肯齐和贾伊拉杰·塞蒂共同执掌,并成为了硅谷最新的独角兽企业。他们“做大做强”的宣言并非仅仅是初创公司的豪言壮语——它得到了1亿美元新资本的支持,以及一个可能重塑数字创作者生态的愿景,这些创作者正挣扎于社交媒体算法和传统出版业的衰落之间。
资金发声:Substack崛起背后的影响力人物
今天,Substack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将其创作者平台的估值推高至11亿美元——相比2021年6.5亿美元的估值跃升了近70%。尽管科技市场整体面临逆风,投资者对内容驱动型平台持谨慎态度,Substack的估值仍实现了大幅增长。
本轮融资由科技投资公司BOND和Chernin Group联合领投,为Substack带来了诸多影响力人物。BOND合伙人穆德·罗加尼(Mood Rowghani)将加入Substack董事会,而Andreessen Horowitz(自Substack A轮融资以来持续支持)、Klutch Sports Group首席执行官里奇·保罗(Rich Paul)以及Skims联合创始人延斯·格雷德(Jens Grede)的参与,标志着主流市场对创作者经济持久生命力的日益增长的信心。
三位联合创始人在他们的公告中写道:“我们正在构建一个经济引擎,以驱动整个文化生态系统。”“我们的模式很简单:创作者通过服务其社区来赚钱,而Substack只有在他们成功时才能成功。”
从电子邮件复兴到媒体生态系统
Substack最初在2017年作为一个作家通过邮件通讯实现内容变现的平台,如今已演变为一个更具雄心的存在。到2025年3月,Substack的付费订阅用户已超过500万——是2023年200万的两倍多,这突出表明了创作者和订阅者采用率的爆炸式增长。
漫步Substack的办公室,会发现这是一家正在转型中的公司。工程师们曾专注于电子邮件投递,现在则开发直播视频聊天功能、类似于Twitter/X和Bluesky的社交动态,以及旨在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创作者宇宙的发现工具——所有这些都同时保持着公司10%的收益分成模式。
一位追踪创作者平台的行业分析师指出:“最大的问题并非创作者是否值得与他们的受众建立直接关系——这已经有了答案。问题在于Substack能否成为这些跨格式关系的最终归宿。”
超越邮件通讯:跟随用户需求
这种转型并非没有理念上的妥协。熟悉内部讨论的消息人士透露,Substack正日益开放地支持广告选项——这与Substack最初的反广告理念背道而驰。这一转变反映出对创作者要求除订阅费外更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务实承认。
该平台目前扩展的功能包括:
- 创作者与订阅者之间的实时视频聊天
- 充当微博平台的“笔记”(Notes)动态
- 增强的发现工具,用于将读者与新创作者连接起来
- 鼓励订阅者之间互动的社区功能
一位要求匿名的媒体技术顾问解释说:“你正在见证一种新型社交网络的诞生。”“一个围绕为高质量内容付费而建立,而非通过算法攫取注意力的网络。”
十亿美元的十字路口
Substack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其增长与行业持续的动荡并行——传统新闻机构面临经济崩溃,而算法驱动的社交平台对寻求稳定收入的创作者越来越不友好。
一位在2022年创办Substack邮件通讯的知名科技作家表示:“对于那些无法在Twitter上从受众那里变现,或在崩溃的编辑部中难以维持生计的作家来说,Substack代表着救赎。”“问题在于,这笔资金是帮助Substack维持其创作者优先的理念,还是将他们推向作家们最初逃离的那些参与度陷阱。”
该平台的批评者指出前方存在重大挑战:读者订阅疲劳、保护Substack免受竞争对手影响的技术护城河微乎其微,以及规模本身可能削弱其崛起所依赖的亲密创作者-受众关系的风险。
一位媒体分析师评论道:“这是一把双刃剑。”“规模可能损害Substack最初吸引人的那种被感知的独立性。引入广告可能会疏远那些追求纯净无广告体验而来的顶尖作家。”
AI阴影笼罩
也许Substack面临的最具存在性、但其融资公告中却明显缺失的问题,是如何驾驭生成式AI的迅速崛起。随着算法日益生成与人类写作难以区分的内容,基于订阅的邮件通讯的核心吸引力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威胁。像Substack这样护城河较低的SaaS平台现在面临双重挑战:首先,生成式AI可以利用最新的框架复制甚至改进其代码库,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其次,标准化SaaS的逻辑本身正在被颠覆,因为用户转向AI来构建根据其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按需解决方案——完全绕过像Substack这样的传统平台。
智慧资本流向何方
对于关注创作者经济领域的投资者来说,Substack的本轮融资提供了几个值得考虑的潜在信号。
该平台的成功表明,市场对创作者变现工具存在强劲需求,特别是那些服务于专业知识能够获得高溢价的小众市场。提供创作者专业技术基础设施的公司——如支付处理、社区管理和数据分析——可能代表着具有吸引力的邻近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审慎的投资者或许会考虑通过在AI内容生成平台上的头寸来对冲创作者经济领域的风险。人类创作者与AI生成内容之间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两种方法可能在不同背景下都能蓬勃发展。
市场似乎正在对媒体消费的持续碎片化进行定价,大众市场方法的回报递减,而连接热情受众与专业内容的平台则获得溢价估值。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分析代表了知情的观点而非预测。读者应咨询财务顾问以获取个性化投资指导。
随着Substack动用其1亿美元“做大做强”,问题依然存在:这家独角兽公司是会演变为一家持久的媒体机构,还是成为另一个风险投资过度膨胀的警示故事。对于平台上的500万付费订阅用户和无数在此谋生的创作者来说,利害关系再高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