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利润暴跌5.58亿美元:尼科尔“可控燃烧”战略背后的精心计算
咖啡巨头牺牲680个基点以重焕生机
星巴克公布,截至2025年6月29日的三个月内,其利润惊人地暴跌47%至5.58亿美元。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雄心勃勃的“回归星巴克”(Back to Starbucks)扭转战略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资本,甚至让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都感到震惊。这家咖啡巨头报告其财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仅为5.58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7.32亿美元,因为它正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一位观察家称之为“咖啡师训练营”和顾客体验翻新的项目中。
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连锁店决定牺牲近期盈利能力,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押注,它相信现在对员工和门店体验的投资,将在未来重新点燃顾客流量。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组合经理所言:“这就像在海上航行时翻新一艘船——既混乱又昂贵,但有时却是维持运转的必需之举。”
文化重塑的精心计算代价
星巴克的营业利润率同比惊人地收缩了680个基点,仅为9.9%,因为该公司将大量资源分配给了尼科尔所称的其复兴计划的基石:人才和流程。
最引人注目的开支是拉斯维加斯的“2025年领导力体验峰会”,超过1.4万名北美门店负责人在此进行了密集培训。这项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加上约5亿美元的增量劳动力投入(目前已按年化计算达到19亿美元),凸显了星巴克自我疗法的规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品行业分析师指出:“尼科尔所尝试的并非表面功夫——而是外科手术式的改革。市场预期的是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对‘人际界面’投入的5亿美元豪赌。”
尽管利润收缩,但营收仍增长4%至94.6亿美元,超出预期,这得益于国际市场的扩张和新店的开设。尽管如此,该公司在美国的同店销售额仍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2%。
不止拿铁:复兴的蓝图
尼科尔于2024年9月加入星巴克,此前他成功扭转了奇波特(Chipotle)餐厅的颓势。他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一项蓝图,让人想起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2008年的“转型议程”,但其中包含了关键的现代调整。
“回归星巴克”战略的核心支柱包括:
-
绿围裙服务(Green Apron Service):一种简化的运营模式,旨在减少饮料准备时间,同时提升服务水平。据报道,早期试点已使交易增长率提高了200个基点。
-
菜单简化(Menu Simplification):SKU(库存单位)减少30%,每杯饮品准备时间缩短约18秒,直接解决周转率挑战。
-
价格冻结承诺(Price Freeze Commitment):2025年剩余时间美国地区不再提价,直面“拿铁通胀”(latte-flation)的看法,该看法已疏远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
停留时间倡议(Dwell-Time Initiatives):改善店内设施,恢复以顾客为中心的细节,如在杯子上手写顾客名字和扩大免费续杯政策。
一位前快餐业高管观察到:“与舒尔茨2008年的重置不同,尼科尔的优势在于拥有3400万90天活跃的忠诚会员,他们能提供实时反馈。这种算法闭环应能大幅缩短投资与回报之间的时间线。”
市场估算与投资者情绪
投资者对星巴克财报的反应复杂,与公司的战略同样如此。营收超出预期和管理层的信心抵消了利润不及预期的失望,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最初上涨了4%,但市场情绪充其量也只是谨慎乐观。
以目前约35倍的过去十二个月市盈率(TTM EPS)计算——相比之下,麦当劳为26倍,奇波特为46倍——星巴克股票的定价似乎介于分析师的基本情景和乐观情景之间。这种估值意味着市场预期同店销售额将恢复2-4%的增长,营业利润率将回升至13.8-15.5%的区间。
一位股票策略师表示:“当前价格假设转型大体按计划进行。美国客流量或中国市场组合(mix)出现任何执行失误,都将迫使市盈率压缩至20多倍的高位,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约10美元。”
行业回音壁:体验军备竞赛
星巴克对员工发展的大力投资反映了更广泛的行业转向“体验式差异化”。亚马逊已承诺投入超过12亿美元,通过其“2025年技能提升计划”培训30万名员工,而沃尔玛的“生活更美好大学”项目则通过10亿美元的投资为员工提供免债大学教育。
甚至直接竞争对手也在遵循类似的策略。麦当劳实施了加强店内服务协议和更新的平价菜单以重新吸引客流量,而奇波特餐厅此前在尼科尔的领导下也大力投资于员工培训和数字化工作流程。
这种围绕体验主导型战略的趋同,源于基本的市场条件:劳动力市场紧张、消费者期望提高以及持续通胀和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利润压力。
投资组合定位:专业人士的策略
对于考虑将星巴克纳入其配置策略的专业投资者而言,以下几种方法值得考虑:
-
相对价值策略:尽管星巴克(35倍TTM EPS)和奇波特(45-47倍NTM EPS)的估值差距接近10年高点,但两者具有可比的转型轨迹,这表明通过做多星巴克(SBUX)/做空奇波特(CMG)配对头寸,可能获得12-15%的利差机会。
-
限定风险上行敞口:2027年1月到期、行权价为105美元的看涨期权,可在利润率成功重置时提供凸性,同时限制工会或法律并发症带来的下行风险。
-
收益生成:卖出2025年11月到期、行权价80美元的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超过30%),可产生约8%的溢价,同时建立接近技术支撑位的入场点。
投资论点
类别 | 关键细节 |
---|---|
高管立场 | 星巴克同比利润暴跌47%是一项受控战略,旨在为2026年重新调整运营。财报公布后股价上涨4%,但估值(约35倍TTM市盈率)假设利润率快速恢复。视为过渡期特殊情况,而非防御性核心持仓。预计行业将出现体验军备竞赛。 |
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 营收:同比增长4%至94.6亿美元(美国同店销售额-2%,价格组合+1%)。GAAP营业利润率:下降680个基点至9.9%(受劳动力/培训成本影响)。调整后每股收益:0.50美元(下降46%,较市场预期低23%)。税率:31.8%(一次性费用)。隐藏成本:5亿美元增量劳动力,2.4亿美元工会/诉讼费。 |
战略转型 | 侧重人际互动→交易量→利润杠杆(无门店关闭/提价)。主要举措:“绿围裙服务”(试点交易量+200个基点)、“菜单精简”(SKU减少30%,服务更快)、停留时间策略、25财年美国不提价。数字化/忠诚计划(3400万用户)实现实时调整。 |
宏观因素 | 阿拉比卡咖啡期货:环比下降2%→潜在毛利率(GM)提升70个基点。工资增长:同比上涨3.4%(放缓但高于疫情前)。工会化:600家门店已组建工会;NLRB(美国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裁决增加法律/排班风险。 |
估值压力测试 | 乐观情景:同店销售额+4%,息税前利润率15.5%,每股收益4.00美元→24倍市盈率,总股东回报率(TSR)+32%。基本情景:同店销售额+2%,利润率13.8%,每股收益3.60美元→27倍市盈率,TSR+12%。悲观情景:同店销售额持平,利润率12.0%,每股收益3.05美元→32倍市盈率,TSR-6%。当前定价假设介于基本/乐观情景之间;若客流量/组合失误则存在下行风险。 |
交易策略 | 做多SBUX/做空CMG配对:估值均值回归带来12-15%利差。27年1月105美元行权价看涨期权:利润率重置后的凸性。卖出25年11月80美元行权价看跌期权:赚取溢价但承担监管风险。 |
运营措施 | 1)过度投入培训;追踪点单出餐时间。2)预先降低菜单复杂性。3)激励顾客停留时间以提升食品销售占比。4)预算30-50个基点销售额用于工会/诉讼成本。 |
独到见解 | 文化支出=递延资本支出(行为而非门店翻新)。市场低估了价格冻结后的交易弹性。工会化不确定性:27财年全国性框架有25%的几率(增加80-120个基点工资成本)。若转型停滞,预计将转向轻资产模式(许可、即饮产品(RTD)特许权使用费)。 |
催化剂 | 25年8月15日:除息日。25年10月30日:第四季度财报(“绿围裙”同店销售数据)。26年2月:NLRB工资谈判。26年3月:巴西/哥伦比亚作物前景(COGS影响)。26年4月:分析师日(利润率指引)。 |
总结 | 从高端定价转向流量驱动模式。25财年资本支出达到峰值;收益复苏可能在26-27财年。风险回报平衡,通过严谨的仓位部署实现上行潜力。运营者必须优先考虑人才和流程,而非价格。 |
*免责声明:这些策略涉及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