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创纪录的七月热浪造成19人死亡,并将用电需求推至历史新高,全球降温危机正在重塑能源市场

作者
Jane Park
14 分钟阅读

电网挣扎:首尔酷暑如何重写生存经济学

韩国首尔 — 在一间俯瞰首尔汉江的狭窄公寓里,73岁的朴敏珠(Park Min-ju)做出了一个仅仅在上一代人看来还无法想象的选择:她关闭了空调,以避免不断上涨的电费,即便室外温度飙升至38°C。

三小时后,她因中暑而倒下:今夏共有19名韩国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这些伤亡是人类生存与经济现实之间一场无声战争的代价,这场战争正在重塑全球能源市场。

朴敏珠的故事揭示了2025年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变:极端天气不再是暂时的干扰,而是社会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定价风险以及如何构建最基本基础设施的永久驱动因素。在韩国,今夏的高温不仅打破了记录——它还打破了人们对气候、能源和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固有认知。

Seoul heatwave
Seoul heatwave

突破点背后的数据

7月,韩国电网峰值达到85吉瓦(GW)——这是自199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里程碑。与去年相比5.6%的激增,反映出整个国家在酷热中集体寻求降温的喘息,空调从奢侈品变成了维生必需品。

气象上的冲击是无情的:15天温度高于33°C,是7月历史平均水平的四倍,随后是连续23个“热带夜”(气温从未低于25°C)。全国各地的急诊室医护人员亲眼目睹了人员伤亡:超过3100人因高温相关疾病就医,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我们看到以前从未因高温需要急诊的病人,”首尔国立大学医院一位要求匿名的急诊医生观察道,“有老年人,但也有那些根本无力负担足够家庭降温的工薪阶层。”

热衰竭夺去了61.3%受害者的生命,而中暑和热痉挛则影响了数千人。老年人承受了最沉重的负担,占所有病例的近三分之一,他们被夹在固定收入和不断上涨的降温费用之间。

全球觉醒:当基础设施遇上现实

首尔的困境只是全球电网压力同步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在各大经济体中,2025年7月带来了市场分析师所称的“大同步冲击”——理论气候预测转化为迫切经济需求的那一刻。

在中国,全国用电负荷超过1.5太瓦(TW),从北京到广州的省级电网用电量均创历史新高。欧洲日间电力价格在法国飙升至每兆瓦时(MWh)90欧元以上,而整个欧洲大陆的火电厂都因河水温度过高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却而减产。人员伤亡同样惨重:在短短十天极端高温期间,欧洲12个主要城市约有2300例超额死亡。

美国准备迎接可能突破166吉瓦的历史最高需求,而日本则在一周内记录了超过10800例与高温相关的住院病例。印度预计需求将增长近10%——这个看似温和的百分比,意味着数千万人需要在气温经常超过44°C的环境中寻找降温。

“我们正在见证‘适应经济’的到来,”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高级能源分析师指出,“气候韧性不再是环境政策,而是一项根本性的商业战略。”

公用事业悖论:为客户服务变得无利可图

这种新现实的财务影响正在全球公用事业公司之间显现出鲜明的业绩差异。韩国电力公司(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KEPCO)在近期交易中下跌0.61美元后,目前交易价格为13.13美元,它体现了受管制公用事业公司面临的巨大压力,它们无法将不断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在7月高温期间,KEPCO 每售出一度电,利润率就受到侵蚀,因为该公司受管制的电价结构阻止了实时价格调整。韩国政府决定延长阶梯电价区间——实质上是补贴高峰消费——进一步加剧了利润压力,造成了一种反常激励,即在危及生命的热浪中为绝望的客户服务反而导致了财务困境。

与此同时,NextEra Energy 目前交易价格为70.40美元,它展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公用事业如何将极端天气从负债转化为机遇。该公司的契约型太阳能加储能项目组合既提供了收入稳定性,又提供了在高峰需求期间获取价格溢价的灵活性。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公用事业商业模式将彻底分化的时代,”一位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组合经理解释说,“为基本需求提供服务的受管制公用事业将面临持续的利润压缩,而那些拥有定价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组合的公司将蓬勃发展。”

降温革命:从舒适到必需

在这些统计数据背后,是人类行为和市场动态的根本转变。空调系统曾被认为是温带气候下的非必需品,如今正迅速成为生存必需品——推动了经济学家所称的“防御性技术繁荣”。

中国空调销量同比增长45%,而印度消费者购买降温设备的数量增加了40-50%。这种需求爆炸正在重塑从住宅建设到商业地产的整个行业,因为建筑设计优先考虑耐热性,而非传统美学或成本优化。

劳动力市场直接反映了这种转变。今年夏天,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实施或扩大了高温工作禁令,迫使建筑公司采用轮班津贴,并投资用于户外工人的专业降温设备。最初的工人保护措施正在演变为将永久改变建筑经济学的基本成本结构。

“监管框架正在追赶物理现实,”一位建筑行业高管观察道,“防暑降温不再是季节性安排,而是全年运营规划。”

碳市场面临降温的迫切需求

同步降温需求对大气造成的影响正在以比政策框架适应更快的速度显现。欧盟碳信用价格反映出化石燃料使用量预计环比增长14%,因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在夜间高峰需求期间显得不足——这正是空调负荷保持高位但太阳能发电消失的时候。

这种动态暴露了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缺口:已安装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与关键夜间时段可用电力之间的存储鸿沟。电池储能系统曾被认为是辅助电网资产,如今正迅速成为气候适应的必要基础设施。

亚洲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尽管受更广泛经济担忧影响,现货价格维持在每百万英热单位12.3美元左右,但已显现出结构性趋紧的迹象,因为该地区各公用事业公司正在为未来的高温事件保障备用发电能力。市场参与者预计,随着亚洲买家在气象学家预测可能又是一个严峻的冬季之前补充库存,价格波动将显著加大。

投资启示:适应经济正在形成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2025年7月的热浪周期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中提供了异常清晰的方向性信号。创纪录的电力需求、基础设施压力以及多个发达经济体监管响应的汇聚,揭示了几个可投资的主题。

电网现代化公司有望迎来持续的资本支出周期,因为公用事业公司将面对更高、更不稳定的需求模式这一现实。储能集成商和电池制造商面临类似的顺风,因为电网运营商认识到储能是必要基础设施,而非可选的效率提升。

降温技术领域正在经历根本性的需求转变。开发高效暖通空调系统、智能楼宇控制和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正从利基市场转变为受到监管支持的防御性必需品。

保险市场面临重新校准的压力,因为财产险公司面临不断增加的气候相关索赔。缺乏足够降温和耐热改造的商业地产投资组合可能会随着租户需求和监管要求的演变而面临系统性重新定价。

通过创新实现韧性

然而,在这些挑战中,创新的应对措施正在涌现。社区降温中心正在从应急措施扩展为永久性社会基础设施。企业雇主正在围绕防暑降温重新设计工作时间表和设施管理。市政府正在将降温获取纳入公共卫生规划。

驱动基础设施压力的市场力量,也正在推动建筑材料、城市设计和能源效率方面的技术创新。相变材料、反射表面和被动冷却系统正在取得突破性应用,因为成本压力和监管要求与技术能力趋于一致。

“我们正在见证‘气候适应型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位大型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表示,“市场机制终于正确地为物理现实定价。”

从朴敏珠在经济保障和身体生存之间做出不可能选择的故事开始,正在演变为一个系统性适应的更广阔叙事。随着8月气温威胁要超越7月的记录,韩国和其他受高温困扰的经济体正在发现,韧性,而不仅仅是效率,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基础设施投资的组织原则。

电网可能在7月的酷热下喘息,但经济层面的回应表明,它将变得更强大、也更昂贵——这源于人们认识到,生存本身已成为一种需要高额投资的优质服务。

本分析反映当前市场状况和既定经济指标。过往业绩不保证未来结果,投资者应咨询财务顾问获取个性化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