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交会为加密货币的华尔街雄心划清界限
珀尔斯声明重塑代币化证券未来
长期以来被视为加密货币监管盟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海丝特·珀尔斯(Hester Peirce)今天传递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区块链的变革潜力并不能使证券豁免于数十年前的规定。
珀尔斯在7月9日的声明中表示:“尽管区块链技术功能强大,但它不具备改变基础资产性质的神奇能力。代币化证券仍然是证券。”她此番言论实际上为正在竞相将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的行业设立了护栏。
此时的表态至关重要,因为包括Coinbase、Kraken和Robinhood在内的主要平台正在积极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传统股票交易,其中许多公司选择海外市场以规避美国的监管不确定性。
监管挑战:合规没有捷径
珀尔斯看似直接的声明背后,是代币化倡导者现在必须应对的复杂监管格局。她这份长达七页的文件明确指出,股票和债券的数字化形式必须遵守现有的联邦证券框架,无论其技术基础如何。
对于考虑代币化产品的公司,珀尔斯委员敦促它们尽早与SEC进行沟通,表示该机构仍对在必要时制定“适当豁免和现代化规则”持开放态度。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预示着一种可能的模式:先执法,后立法。
一位专注于数字资产监管的市场分析师表示:“窄范围的‘不采取行动函’窗口期可能只有6到18个月,之后规则就会固化。在那之后,合规参数将更难受影响。”
华尔街对决区块链:基础设施主导权之争
尽管监管清晰度进展缓慢,但主要金融机构和加密货币平台正在为许多人眼中市场结构不可避免的转变进行布局。
Coinbase在美国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中独树一帜,正积极寻求完整的经纪自营商和另类交易系统(ATS)堆栈,实际上是押注监管选择权最终会带来回报。与此同时,Robinhood已在欧洲市场推出了代币化股票,希望建立运营专业知识,以便日后移植回美国。
然而,真正的竞争可能正在幕后酝酿。DTCC数字资产服务(DTCC Digital Asset Services)、道富银行数字部(State Street Digital)、Paxos和Fireblocks等公司正在构建托管和结算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能决定哪种模式最终会胜出。
突破T+1:真正利害攸关的是什么?
美国证券市场已于2024年5月转向T+1结算,将传统交易结算时间缩短了一天。虽然代币化证券承诺T+0原子结算,但市场专家认为,相较于现有系统,其增量效益比支持者声称的要小。
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数字资产策略师解释说:“真正的突破并非边际结算速度。而是可组合性——在几秒钟内将代币化苹果股票移入去中心化金融抵押池的能力。那些能将结算周期节省的资金转化为资本效率产品的公司将是最终赢家。”
全球套利机遇
在美国监管机构谨慎行事之际,其他司法管辖区正在加速推进。欧洲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试点制度和加密资产市场(MiCA)框架已创建了监管沙盒,美国发行方现在即可利用。
尽管当前代币化股权的交易量仍然不大——全球所有代币化股票总计约4亿美元——但监管套利机会正在增长。一些机构投资者正考虑ADR(美国存托凭证)式的多空策略:做多在欧盟上市的代币,同时做空美国的基础证券,以利用潜在的价格错位。
拐点:合法化之路
对于关注这一领域的专业投资者而言,有几个关键里程碑可能预示着市场成熟:
- 2025年第三季度:SEC/金融业监管局(FINRA)有望发布关于经纪自营商区块链记录保存的联合常见问题解答。
- 2025年第四季度: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决定将欧洲DLT试点永久化。
- 2026年第一季度:SEC可能首次对代币化证券另类交易系统(ATS)给予有条件豁免。
- 2026年下半年:参议院就《数字资产市场清晰度法案》进行投票,该法案将要求在两年内制定代币化规则集。
一位监管事务专家指出:“立法走向仍是最大的未知数。参议院银行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显示两党对24/7全天候股票交易有着共同兴趣,但参议员们希望既能实现资本形成的上行潜力,又避免散户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不断变化的格局下的投资策略
对于希望在监管明确之前进行布局的投资者,市场专家建议专注于基础设施而非具体的代币化资产。
一位数字资产基金经理建议:“关注基础设施贝塔,而非代币阿尔法。股权代币交易量目前过低,无关紧要;真正的收益在于托管费、替代过户代理和跨链结算通道。”
未来24至36个月内,代币化证券在美国可能仍将是合规要求高的小众产品,但基础设施领域的赢家将立即显现。那些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应对政策变化(通常是拥有至少24个月运营资金的公司)的公司,可能会提供最具吸引力的风险回报状况。
弥合两个世界
代币化的技术前景与监管要求之间的碰撞,代表了金融领域最具深远影响的断层线之一。尽管区块链爱好者曾希望获得更宽松的框架,但珀尔斯的声明再次强调,创新必须在既定的法律边界内进行。
一位资深市场结构分析师表示:“赢家将是那些能弥合传统金融合规与去中心化金融可组合性之间鸿沟的公司。那些能够提供既满足20世纪30年代披露规则、又能满足21世纪可编程性需求的端到端工作流程的公司,将捕获最大价值。”
在这个过渡时期,战略优势似乎在于那些正在搭建这两个世界之间桥梁的人——而不一定是那些抢先跨越的人。
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