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的酒类试验:三家门店隐藏的25亿美元信号
精心策划的破冰
沙特阿拉伯将于2026年开设两家新酒类商店——一家位于宰赫兰(Dhahran)戒备森严的沙特阿美(Aramco)大院内,面向非穆斯林外国员工;另一家位于吉达(Jeddah),面向经认证的外交官。加上2024年初在利雅得(Riyadh)开设并最近向“优越居留”(Premium Residency)持有者开放的外交使团酒类商店,沙特王国现在运营着一个三点式网络,打破了长达73年的禁酒令。
这些商店本身在经济上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其先例:沙特越过了自1952年以来坚守的界限,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绝对禁令转向了分段式准入。这并非自由化,而是受控的试验,旨在在将禁令扩展到与2030年世博会和2034年世界杯相关的旅游飞地之前,测试其执行基础设施。
2025年5月,有传言称到2026年将有600家持牌场所,但官员立即否认,称其“缺乏依据”。事实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不会出现迪拜式的酒吧,而是在大型度假项目中有受控的“湿区”(wet zones),以证明其万亿美元的“2030愿景”资本支出是合理的。
信誉考验
沙特已提前七年实现其1亿年游客目标,现在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1.5亿。但仅仅是数量并不能验证“2030愿景”的旅游转型——产品质量才是关键。与阿联酋、土耳其和阿曼竞争中产阶级游客意味着要回答一个直白的问题:NEOM和红海(Red Sea)究竟会是真正的全球度假胜地,还是徒有其表却“滴酒不沾”的展示品?
沙特阿美大院内的商店揭示了其逻辑:最高级别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控制,最小化的政治风险。这是制度建设——在推广到旅游区之前,先在微观层面培训许可框架、生物识别控制和配额系统。萨勒曼王储(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即使在神职人员压力下也愿意推动备受社会争议的改革,这略微降低了人们对旅游战略执行风险的感知。
政治风险仍然不对称:如果扩张顺利,则有上行空间;如果保守派阻力加剧,则进展停滞;只有当所有社会改革都面临反革命时,才会出现更广泛的下行风险。除非领导层发生剧变,否则外交使团商店不太可能关闭——现在关闭阀门会向投资者发出示弱的信号。
投资视角
对于一个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直接经济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行业层面的影响则不然。一个粗略的模型:到2030年,5000万外国游客每人消费1000美元,将产生500亿美元的营业额。如果酒类供应通过提高餐饮利润、延长停留时间和改善入住率贡献5%的额外收入,那么每年将有25亿美元流入酒店运营商。
真正的机会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敞口。红海开发项目和NEOM中以度假村为重点的酒店资产将获得每间可用客房收入(RevPAR)的提升,并在与迪拜的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持牌进口商和分销商将从受众稳定、对价格不敏感的度假村客户群中获得寡头垄断利润。旅游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将受益于因酒类供应而增强吸引力的主要租户,从而提升整体多功能吸引力。
对于全球主要的烈酒巨头——帝亚吉欧(Diageo)、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喜力(Heineken)而言,沙特单独来看在销量上并不足以支撑其投资理论,但它为其他保守市场效仿旅游飞地模式建立了先例压力。万豪(Marriott)和希尔顿(Hilton)等酒店运营商看到其沙特旗舰酒店的经济效益有所改善,这证明了他们对大型项目(giga-project)管道的更高回报预期是合理的。
投资论点并非“沙特变成迪拜”。它更狭窄、更尖锐:在地理上受限的旅游区内形成自由化孤岛,足以使“2030愿景”的度假村建设具有可信度,同时略微降低了长期酒店资本的政治风险溢价。
三家门店。微不足道的销量。最大的信号。这就是这笔交易的精髓。
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