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金属的大胆举措:德国防务巨头如何计划主导欧洲海军导弹市场

作者
Thomas Schmidt
10 分钟阅读

莱茵金属的大胆举措:德国防务巨头如何计划主导欧洲海军导弹市场

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Armin Papperger)不仅在拓展公司业务组合,更在悄然策划一场对欧洲海军导弹生态系统的接管。过去几个月里,帕佩格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直指一个明确目标:将莱茵金属定位为欧洲军舰及其所搭载导弹之间不可或缺的连接者。他追求的并非导弹设计本身,而是利润丰厚的集成业务——军舰与武器系统对接的关键桥梁。

今年9月,莱茵金属宣布计划斥资约10亿欧元收购劳森海军舰艇公司(Naval Vessels Lürssen,简称NVL)。但帕佩格强调的并非船体或钢铁生产,而是“海军导弹及发射器、导弹防御系统和传感器”。这一重点说明了一切——他正在收购的是对舰船所搭载设备的控制权,而不仅仅是舰船本身。再结合他早前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就建立欧洲导弹生产中心(由莱茵金属控股)进行的合作谈判,以及6月与安杜里尔公司(Anduril)达成的关于自主系统的协议,整个蓝图变得清晰可见:拥有造船厂,在导弹业务上寻求合作,并主导其间的一切。


垂直整合的妙招

帕佩格的计划并不在于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或康斯堡公司(Kongsberg)等导弹制造商竞争。相反,他瞄准的是这些巨头所依赖的层面——导弹与舰艇之间的集成。通过接管发射器、作战舰桥、动力系统和训练基础设施,莱茵金属正在开辟一个不受美国出口限制且利润丰厚的领域。导弹本身可能来自美国或欧洲供应商,但它们将搭载在莱茵金属的平台上。

欧洲的海军采购体系几乎为这一举动创造了条件。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TKMS)或达门公司(Damen)等传统造船厂建造一流舰艇,但并不生产赋予它们打击力的武器。与此同时,泰雷兹公司(Thales)或欧洲导弹集团(MBDA)等公司则制造舰艇的“作战大脑”,却不造船。莱茵金属对NVL的收购——预计将于2026年初完成——将彻底改变这种平衡。突然之间,一家公司便能同时控制硬件和使其致命的系统。

以德国老旧的海军舰队为例。其许多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已接近30年的服役寿命末期,需要新的导弹和防空系统。这些升级已纳入德国3770亿欧元的国防计划中,该计划列出了到2035年的300多个项目。通过在国内现代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莱茵金属可以在向海外输出其集成模式之前进行展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协议为此提供了动力。在莱茵金属控股下,在德国生产ATACMS、地狱火(Hellfire)、JAGM和PAC-3等美制导弹,为欧洲军队提供了一个不可抗拒的提议:美国级别的火力,却免受美国官僚主义的束缚。这意味着更短的时间表、更少的出口延迟以及北约互操作性。对莱茵金属而言,每一个发射器、每一项集成任务和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将成为欧洲重整军备道路上的一个“收费站”。


政治与机遇的完美风暴

2025年的两起事件为帕佩格的抱负打开了大门。7月,华盛顿暂停了对乌克兰的部分导弹交付,这提醒欧洲,它在多大程度上仍依赖美国的供应链。随后,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30战备计划”(Readiness 2030)和“重整欧洲军备计划”(ReArm Europe),两者都旨在促进欧洲导弹生产和国防自主权。

帕佩格抓住了时机。随着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北欧国家海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他看到了将莱茵金属置于每个集成项目核心的机遇。每当一个海军升级其军舰,配备新的导弹、传感器或电子战系统时,莱茵金属都希望成为那个“连接点”并收取费用。这不仅利润丰厚,而且具有“粘性”。一旦莱茵金属的系统嵌入舰船,更换它们就会变得昂贵而复杂,从而锁定长期业务。


轻资产、重利润

投资者喜欢帕佩格方法的精妙之处。NVL目前每年产生约10亿欧元的收入,并拥有50亿欧元的待完成订单。问题不在于莱茵金属能否造船,而在于帕佩格能在不耗尽现金流的情况下,叠加多少更高利润率的技术和集成内容。

他的策略简单而精明。无论是保加利亚的弹药合资企业、计划中的洛克希德导弹中心,还是罗马尼亚的新火药工厂,莱茵金属始终遵循51-49的股权模式。公司掌握控制权和利润分配权,而政府或欧盟资金则承担大部分资本成本。这是一种巧妙的扩张方式,同时避免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

如果莱茵金属将同样的策略应用于导弹发射器、试验场或训练中心,它可能会显著提高回报。造船业的利润率徘徊在百分之十几的低位,但如果加上利润率更高的集成系统,莱茵金属的海军部门的表现可能会比传统船厂高出200到300个基点。导弹合作关系甚至带来了更大的上行空间。即使是这部分业务的一小部分,也可能在未来几年带来数亿欧元的收入。

然而,除了短期收入,真正的奖赏是稳定性。国防投资者青睐可预测性,而莱茵金属不断增长的订单簿恰恰提供了这一点。随着陆基系统订单最终趋于平稳,海军集成业务将提供下一个增长浪潮——如果帕佩格能顺利执行。


搅动欧洲海军力量版图

帕佩格的扩张已经在扰乱欧洲的国防格局。德国现在实际上拥有两大海军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TKMS)以及新兴的莱茵金属-NVL联盟。多年来,柏林一直推动行业整合,而帕佩格则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这一目标。这赋予他巨大的影响力,可以在德国资助的项目中推动“德国制造”的解决方案。

这一转变给欧洲导弹集团(MBDA)和泰雷兹公司(Thales)等现有巨头带来了压力,这些公司主导着法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市场。现在,它们在德国及盟友的出口交易中面临着一个新对手。莱茵金属不必完全取代它们;它只需要控制集成层面——决定哪些导弹安装在哪里,并确保未来的每一次升级都通过其系统进行。

然而,未来的挑战依然巨大。在未来几年里,莱茵金属必须同时完成NVL的整合、启动洛克希德导弹中心、扩大其弹药业务,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陆基系统需求。NVL的交易仍在等待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批,预计可能在2026年初获批。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收入推迟并挤压利润空间。

然而,帕佩格的战略意图仍然明确无误。他不是在建造一座导弹工厂;他正在建造欧洲海军供应链的“指挥舰桥”。通过这样做,他将莱茵金属置于每一个未来欧洲军舰项目的十字路口——一个控制意味着利润,时机意味着一切的战略位置。

非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