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姆核心获2600万美元融资,将构建单系统百万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

作者
Tomorrow Capital
12 分钟阅读

量子革命的新篇章:一家初创公司如何计划打破计算领域最顽固的障碍

以色列特拉维夫 — 数十年来,量子计算机一直承诺将彻底改变从药物发现到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然而,即使是来自科技巨头谷歌和IBM最先进的系统,也难以在单个低温冷却器中协同运行超过5000个量子比特(qubits)。这一限制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它代表了一个经济瓶颈,使得量子计算的变革潜力因高昂的基础设施成本而难以实现。

如今,这一限制正面临其最胆大的挑战者。QuamCore,一家从以色列量子研究生态系统中脱颖而出的硬科技初创公司,宣布已获得2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旨在建造一个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系统:一台可在单个低温恒温器中容纳一百万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如果得以实现,这一成就将代表着当前能力200倍的飞跃,并从根本上重塑量子计算的经济格局。

QuamCore首席执行官阿隆·科恩(Alon Cohen)表示:“从第一天起,我们就专注于实现现实世界量子优势所需的最小可行系统——这个数字就是一百万个量子比特。我们选择彻底重新思考最成熟、性能最好的平台:超导量子比特的架构。”

宏图架构

本轮融资由Sentinel Global领投,Arkin Capital以及现有投资者Viola Ventures和Earth & Beyond Ventures参与,使QuamCore的总资本达到3500万美元。以色列创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额外提供了400万美元的非稀释性赠款,凸显了各国政府对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战略重要性的重视。

然而,在这一财务里程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远的故事:它可能解决了量子计算领域最棘手的工程挑战。当前的量子系统需要庞大的电缆网络和控制电子设备,这形成了业内人士所称的“布线噩梦”——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基础设施负担,使得采用传统方法建造百万量子比特系统在经济上不可行。

QuamCore的突破在于将超低功耗超导控制逻辑直接嵌入低温恒温器内部,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限制该领域发展的热量和复杂性瓶颈。这种架构创新有望将传统上需要庞大多低温恒温器设施的系统,整合为单一、可管理的系统。

Sentinel Global的合伙人德罗尔·沙龙(Dror Sharon)指出:“QuamCore团队做到了其他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使用超导技术——当今量子领域最先进、最具商业前景的平台——为百万量子比特机器构建了一个实用、可扩展的路线图。”

与硅谷巨头赛跑

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成就。量子计算市场目前估值约为15亿美元,麦肯锡(McKinsey)预测到2035年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生态系统,其中计算硬件是其基石。然而,该行业仍因各种相互竞争的技术方法而碎片化,每种方法都带有独特的风险回报特征。

IBM继续通过多芯片架构追求模块化扩展,而谷歌则专注于其Willow芯片的纠错突破。与此同时,PsiQuantum等公司的替代方法押注于光子量子比特,而IonQ等离子阱专家则优化保真度而非原始量子比特数量。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QuamCore的单低温恒温器方法虽然在技术上大胆,但解决了长期以来限制整个超导量子领域的真正痛点。领先量子实验室的研究一致表明,控制复杂性和热管理是主要的扩展瓶颈——这正是QuamCore声称要解决的挑战。

然而,将架构创新从模拟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硬件,仍然是量子计算领域“雄心壮志承诺的墓地”。一些分析师表示谨慎乐观,同时指出该公司尚未展示出大规模可运行的原型机。

量子优势的经济学

对于机构投资者和技术战略家而言,QuamCore的出现代表着机遇与风险的集中体现。该公司的方法理论上可以超越现有参与者的渐进式扩展努力,创造出风险投资家所称的“不对称上涨空间”——即通过架构创新获取超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

然而,量子硬件开发的资本密集度带来了特殊的挑战。与可以利用有限资源快速迭代的软件初创公司不同,量子计算企业需要经过多代硬件的持续投资,才能达到商业可行性。

市场动态表明,量子优势——即量子计算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优于经典替代方案的临界点——需要系统运行在数十万到数百万量子比特的范围内。在药物分子模拟、材料科学优化和某些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应用,都需要达到这一规模才能产生具有商业意义的结果。

驾驭技术不确定性

从设计到制造的过渡是QuamCore最关键的时刻。量子系统运行在这样的环境中:理论预测必须面对热噪声、电磁干扰和制造公差等严酷的现实。即使是与理想条件微小的偏差,也可能导致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erence)的崩溃——这种精密的量子力学状态正是实现计算优势的关键。

此外,该公司对内置纠错的强调引发了对其百万量子比特架构将产生多少实际逻辑量子比特(进行实际计算的纠错量子比特)的疑问。行业标准表明,根据纠错方法和环境噪声水平,可能需要数百甚至数千个物理量子比特才能创建一个逻辑量子比特。

一些量子计算研究人员对单低温恒温器扩展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分布式架构可能为构建大规模量子系统提供更稳健的途径。这些替代方法虽然可能不那么优雅,但利用了已被证明的模块化设计原则,正是这些原则促成了经典计算的指数级扩展。

投资影响与市场定位

从投资角度来看,QuamCore代表着对量子计算最成熟技术平台内架构创新的集中押注。超导量子比特是谷歌、IBM和Rigetti等公司系统的基础,已证明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最一致的路径,这使得QuamCore的侧重点在战略上是合理的。

然而,竞争格局仍在迅速演变。光子量子计算和离子阱系统方面的最新突破表明,多种技术路径可能并存,这可能会削弱原本可能奖励架构先驱的“赢家通吃”动态。

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而言,QuamCore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参与量子计算扩展拐点的机会,同时将风险集中于执行能力和技术可行性。该公司设在以色列的总部使其能够接触到世界一流的量子研究人才,但同时也可能在国际扩展中引发地缘政治考量。

前方的道路

随着QuamCore从设计转向制造,量子计算生态系统正密切关注着。成功将验证嵌入式控制架构,并可能促使更广泛的行业采用单低温恒温器扩展方法。失败则可能强化主流观点,即模块化、分布式量子系统代表着最可行的前进道路。

其更广泛的影响超出了量子计算本身。从制药到物流等行业都在等待能够解决超出经典计算能力优化问题的量子系统。金融服务业正在探索用于投资组合优化和风险分析的量子算法,而能源公司则在研究用于下一代电池和太阳能材料发现的量子方法。

然而,如果没有QuamCore所承诺的百万量子比特规模的量子系统,这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该公司的成败很可能决定量子计算的变革潜力是继续局限于研究实验室,还是最终进入商业现实。

对于寻求参与量子计算下一个拐点的投资者而言,QuamCore既代表着该领域最大的希望,也代表着其固有的不确定性——这恰好体现了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革命性的可能性与固有的不可预测性永远纠缠在一起。


量子计算投资存在重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新兴技术的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的结果。投资者在投机性技术领域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