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公布金砖国家大胆金融架构,挑战美元主导地位
俄罗斯声称“去美元化”成功率达90%,金砖国家谋划全球经济新秩序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昨日宣布,俄罗斯与金砖国家伙伴之间90%的结算已完全避开美元,转而使用卢布以及他所称的“友好国家”货币进行。普京通过视频连线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十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发言时,概述了该集团实现金融独立的一项宏伟路线图,这可能重塑全球资本流动并挑战西方经济霸权。
一位专门研究新兴市场的高级经济学家指出:“‘去美元化’的推动已不再是理论上的,而是正在实际操作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普京引用的百分比,而是他为巩固这些变化而提出的全面基础设施。”
平行金融体系蓝图
普京愿景的核心是一个独立的结算和托管系统——市场观察人士非正式地称之为“金砖清算系统”(BRICS Clear)——旨在效仿欧洲清算系统(Euroclear)和美国存管信托公司(DTCC)等西方金融机构,同时避免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这一基础设施将成为金砖国家加速转向本币交易的支柱。
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并未止步于此。在看来是对西方主导的投资渠道的直接挑战中,普京呼吁创建一个新的金砖国家投资平台,以“增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资本投资”,同时向全球南方和东方的伙伴提供融资机会。
一位因该话题的政治敏感性而要求匿名的投资策略师解释说:“这个平台可能激活新兴经济体中数十亿休眠资本。”“但关键在于执行细节,尤其是在如此多样化的经济体之间进行风险管理。”
机构架构逐渐成形
普京的提议超越了支付系统和投资工具,涵盖了一系列旨在创建全面经济生态系统的机构:
- 一个碳市场伙伴关系,可能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0%的经济体的减排量进行代币化处理
- 一个仲裁投资中心,用于解决西方法律框架之外的争端
- 一个公平竞争平台,以确立成员国之间的商业规范
- 一个常设税务秘书处,用于协调财政政策
这些举措将补充由俄罗斯牵头、并由现任轮值主席国巴西预计将推进的现有项目——包括金砖国家粮食交易所、气候研究中心和常设物流平台。
数据揭示的现实
金砖国家代表着一个强大的经济集团,但专家们警告称,其金融实力与其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不成比例地小。该集团成员目前仅占全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交易量的约15%,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从59%降至55%,但它仍以相当大的优势保持着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
一位欧洲主要投资银行的货币策略师警告说:“这些是渐进性的转变,而非革命性的。市场基础设施尚未达到全面取代美元的水平。”
投资启示:资金流向何方?
对于驾驭这一不断变化的格局的投资者来说,普京的声明中浮现出几个战术性投资机会。市场分析师提出了以下潜在的仓位策略:
货币市场:人民币可能在金砖国家框架内获得网络效应,有望跑赢新加坡元或韩元等区域同类货币。然而,合规风险溢价可能会限制美元空头头寸的持有时间。
固定收益:金砖国家本币主权债务可能受益,特别是目前比各自国家主权债券收益率高出150-200个基点的南非兰特和印度卢比发展银行发行的债券。
基础设施投资:拉丁美洲具有大量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相关资本支出需求的公用事业公司,如能源和电力公司,可能会从拟议的投资平台获得早期资金,从而可能将其信用利差收窄40-60个基点。
碳市场:鉴于金砖国家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即使是适度的碳减排项目代币化也能创造市场机会。新兴市场碳信用(每吨二氧化碳约6-8美元)与欧盟碳配额之间的价格套利,提供了潜在的趋同交易机会。
循序渐进的未来之路
金融专家强调,尽管普京的愿景雄心勃勃,但实施将面临重大障碍。金砖国家货币的流动性和对冲深度参差不齐,人民币和印度卢比市场正在发展,但卢布交易对仍然不活跃。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现有系统的互操作性挑战构成技术障碍,而制裁溢出风险则给非金砖国家交易对手带来合规担忧。
一位全球宏观策略师建议:“应将金砖国家议程视为一项长期结构性交易,而非瞬时性的宏观冲击。近期优势存在于特定的流动性洼地——本币债务、碳抵消和支付渠道金融科技——同时对受地缘政治影响的头寸保持严格的风险控制。”
超越经济象征意义
此次峰会的动态反映了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均以虚拟方式而非亲自出席,此举被归因于国际法律和外交限制。
尽管如此,金砖国家集团(现已扩展到十个正式成员国和伙伴国)在其构建多极经济秩序的愿景上显得日益团结,尽管实际执行情况仍不均衡。
一位专注于国际机构的政治经济学家观察指出:“我们所目睹的不仅是金融工程,更是一种系统性地创建平行经济架构的尝试。问题不在于‘去美元化’是否会发生,而在于其发生的速度以及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
免责声明:本分析基于当前市场数据和既定经济指标。过往业绩不保证未来结果。所有预测均代表知情的分析,而非预言。读者应咨询财务顾问以获取个性化的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