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珀杜就任驻北京大使
华盛顿 — 前佐治亚州参议员大卫·珀杜开始担任美国驻北京大使,他面临着可能是近几十年最重要的外交使命。4月29日,参议院以 67 票赞成、29 票反对的两党投票结果,确认这位 75 岁的前企业高管出使中国。此时,一场全面的经济对抗正在进行,这场对抗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但摆在他面前的任务非常复杂,甚至在他到任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在珀杜准备前往北京之际,有关双边谈判是否正在进行的说法出现了矛盾。美国官员表示谈判正在进行,而中国外交部断然否认存在任何此类讨论——这种脱节凸显了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日益恶化的沟通。
外交舞台上的商业领袖
珀杜给这个最具挑战性的外交职位带来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履历。与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职业外交官不同,这位前共和党参议员拥有四十年的国际商业高管经验,曾在锐步、莎莉集团和美元通用等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并担任首席执行官。
一位贸易研究所的主任陈先生指出:“他的商业背景使他在跨国公司和中国商务部中都具有可信度——这在最近的美国大使中相对罕见。”
珀杜与他的前任不同之处在于他曾在亚洲生活,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在香港和新加坡长期居住。当他试图驾驭现代中国复杂的文化和政治环境时,这种对该地区的熟悉程度可能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一位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前外交官理查德说:“他引用孔子的话,并且至少培养了一种表面上的文化意识,这是许多先前任命的人所缺乏的。但中国大陆与香港或新加坡截然不同。真正的考验将是他能多快适应北京独特的政治氛围。”
在鹰派和实用主义者之间走钢丝
珀杜对中国的看法经历了一个显著的演变。在他政治生涯的早期,他对北京的态度较为缓和,甚至发表了“合作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的讲话。但随着近年来美中关系的恶化,他的言论变得相当强硬。
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珀杜将中国描述为对美国发动“一场新型战争”,并将习近平主席描述为“现代皇帝”。他声称中国旨在“摧毁资本主义和民主”,并破坏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这些言论使他在国会任职期间被中国智库贴上了“反华”的标签。
然而,在强硬言论的背后,珀杜一直主张采取比全面对抗更为细致的方法。与特朗普政府中的一些强硬派不同,他反对全面征收关税,而是倾向于使用“手术刀式工具”,例如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和实体层面的制裁。
珀杜告诉参议员们:“我们需要一种细致、无党派和战略性的对华方式”,并承诺“加快外交对话的节奏以取得成果”。
当他到任时,正值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45%的关税,而北京则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因此这种平衡将很难维持。
道德阴影和外交信誉
珀杜的任命并非没有争议。他在参议院任职期间的财务交易引起了重大的道德问题。作为参议院最活跃的股票交易员之一,他因在敏感时期(包括在早期 COVID-19 简报前后)进行的交易而受到审查。
虽然没有提出正式指控,但他交易的数量和时间仍然存在道德问题。这段历史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并可能在关键的谈判时刻损害他的信誉。
一位道德顾问安东尼警告说:“任何新的丑闻都会削弱他的影响力,并重新引发国会要求采取更强硬措施的压力。中方将充分意识到这种脆弱性。”
关税对决重塑全球供应链
珀杜继承的外交僵局已经引发了全球贸易的巨大变化。中国制造业已陷入萎缩,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降至 49.0,为 16 个月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仅在四月份,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就下跌了 2.7%,接近 2007 年以来的水平。
对于美国企业,特别是依赖中国进口的中小企业而言,145% 的关税已经造成了生存危机。
在芝加哥拥有一家家居用品进口企业的詹妮弗说:“我们根本无法吸收这样的成本,也无法足够快地找到替代供应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年底,我们中的许多人将无法生存。”
贸易冲突加速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趋势,使东南亚的替代制造业中心受益,并推动了对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港口附近工业房地产的需求增加。
一位贸易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马库斯解释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暂时的中断——我们正在目睹全球商业的根本性重塑。即使是不打算完全退出中国的公司也在建立平行的供应链作为保险。”
中国的审慎回应
中国对珀杜的任命的反应一如既往地谨慎。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仅作了简短回应,称中国在与美国的关系和经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然而,在幕后,中国官员正在认真对待珀杜的到来。他的商业经验和对该地区的熟悉程度使他有别于以前的任命者,他们通常缺乏对亚洲的有效接触。
一位中国前外交官表示:“北京明白珀杜不是典型的政治任命者。他们认为他可能真正理解驱动双方的商业考虑因素,这可能会为在更广泛的对抗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妥协创造机会。”
然而,许多中国人怀疑他只会成为特朗普激进议程的渠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外交行动者。中国领导人已誓言在贸易冲突中“战斗到底”,并正在积极调整国内政策,以扩大国内市场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最近的政策讲话中宣称:“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将锚定我们的发展目标,保持我们的战略重点。”
芬太尼和台湾:爆发点和机遇
珀杜最紧迫的优先事项之一将是解决从中国流入的用于芬太尼生产的前体化学品的问题,他称之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这个问题代表了一个潜在的双赢机会,因为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可以证明珀杜的效率,同时让双方都可以在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声称胜利。
更具挑战性的是驾驭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关系。珀杜表示,他将支持传统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倡导“和平解决”台湾紧张局势——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非凡的外交技巧才能在台湾海峡军事活动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维持。
一位美国太平洋部队前指挥官警告说:“台湾问题仍然是美中关系中最危险的爆发点。在那里的一个误判可能会迅速从经济措施升级为军事对抗。”
市场影响和投资影响
金融市场对珀杜的任命做出了短暂的缓解性反弹,原因是希望他的任命可能会重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沟通渠道。然而,大多数分析师警告说,不要期望有任何立即的突破。
大西洋投资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萨拉·詹金斯解释说:“珀杜的务实主义最终可能会解除有针对性的关税豁免或特定行业的协议,但基本情况仍然是可控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迅速缓和。”
持续的贸易冲突继续使某些行业受益,特别是美国国防公司、专门从事供应链多元化的物流公司以及东南亚“友岸外包”中心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商。
与此同时,严重依赖中国产品的美国小型进口商面临利润压缩,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 2026 年,从而给小盘非必需消费品股票带来重大阻力。
务实的道路?
随着珀杜开始他在北京的任期,关键问题仍然是,他独特的商业头脑和政治经验能否在双方日益根深蒂固的立场中开辟出一条务实的中庸之道。
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表达了谨慎的乐观态度:“他越是表现出对中国的尊重,并鼓励中国表现出对美国的尊重,他就越有可能取得突破。”
其他人则不太乐观。中国军事专家、退役高级上校周波警告说:“在两个巨人似乎相互角力的时候,他此时将非常困难。”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珀杜的效率将取决于他能否在特朗普政府的对抗立场与防止关系完全破裂所需的外交技巧之间取得平衡。在此过程中,他需要驾驭来自华盛顿和北京的复杂的安全问题、经济需求和政治压力。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吉姆·里施在珀杜的确认听证会上或许最简洁地概括了这一挑战:“你肩负着沉重的工作——这将是一个挑战。”
未来几天,当新任大使在北京递交国书时,两国和全球市场将密切关注,以寻找外交手段可能在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中占据上风的任何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