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战略大转弯:非营利性控制重塑AI未来
OpenAI最近做出了一项戏剧性的逆转决定,这在科技界和投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该公司放弃了之前备受争议的成为独立营利性实体的计划。取而代之的是,这家人工智能巨头将继续在其非营利性母公司的监管之下,同时将其现有的营利性部门转变为一家“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这是一种法律结构,它要求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的同时,必须平衡其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的初衷使命。
(表格总结了公益公司与传统公司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
特点 | 公益公司(PBC) | 传统公司(C-Corp) | 非营利组织 |
---|---|---|---|
宗旨 | 利润 + 公共利益 | 主要为利润 | 公共或慈善使命 |
利润分配 | 允许 | 允许 | 不允许 |
法律要求 | 必须考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有义务使股东价值最大化 | 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
所有权 | 私人所有者/股东 | 私人所有者/股东 | 无私人所有权 |
税务状况 | 作为营利性实体征税 | 作为营利性实体征税 | 通常免税 |
公共利益报告 | 通常要求(取决于司法管辖区) | 不要求 | 要求符合规定 |
示例 | Patagonia, Kickstarter | Apple, ExxonMobil | Red Cross, Habitat for Humanity |
(注:示例均为美国实体) |
这项决定是在监管机构、诉讼方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日益增长的压力下宣布的,它代表着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方式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它为那些开发具有潜在变革性技术的公司如何平衡商业抱负与道德承诺,创造了一个新的蓝图。
OpenAI 董事会主席 Bret Taylor 表示,OpenAI 的决定是在咨询了政府官员和社区领袖后做出的。他将此次重组定义为战略上的简化,而非对其原有计划的退让。Taylor 强调,他们并未出售公司,而是创建了一个更清晰的股权结构,让员工和投资者拥有标准股票,同时维持非营利性母公司的控制权。
幕后推手:促成逆转的力量
在 OpenAI 位于旧金山的总部,高管们几个月来一直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矛盾需求网络。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发现自己夹在保持竞争力所需的大量资本注入与对其治理结构是否充分保护了创始使命日益增长的审查之间。
压力来自多个方面,一位内部人士称之为“法律、道德和财务挑战的完美风暴”。
一个由前 OpenAI 员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公民组织组成的联盟,已正式向加州总检察长 Rob Bonta 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 Kathy Jennings 提出请求,要求他们介入。他们的核心论点是:允许 OpenAI 摆脱非营利性监督,实际上是将数十亿美元的慈善资产转移给了私人投资者,而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适当的补偿。
“最初的建设性对话很快就演变成了更严肃的事情,”一位非营利组织律师透露。“总检察长们明确表示,这项交易将面临重大的法律障碍。仅从金钱角度讨论这些资产的价值几乎是无稽之谈,考虑到它们潜在的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在2015年参与创立了 OpenAI,并在2018年离开。他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背叛了其创始原则。这起诉讼给任何重组计划蒙上了法律不确定性的阴影,尤其是在马斯克于2月份提出了高达974亿美元的惊人收购要约之后。
马斯克在要约信中宣称:“是时候让 OpenAI 回归其最初的使命,成为一个致力于开源、注重安全的公益组织了。”这封信被广泛视为一种谈判策略,也是一种公关手段。
架构蓝图:新结构如何运作
OpenAI 选择的折中结构试图在一个难题中找到平衡——既要保持使命驱动的监督,又要解放其股权结构以吸引在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竞争中所需的资本。
根据新安排,OpenAI 非营利性组织将:
- 保持作为新成立公益公司的唯一控制成员
- 成为其最大的股东,拥有对可能危及不安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的明确否决权
- 通过治理权和公益公司的法律义务,锁定公司的最初使命
对于员工和投资者而言,这一改变用标准股权取代了 OpenAI 不寻常的“封顶利润”结构——该结构将投资者的回报限制在其投资的100倍。这个看似技术性的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使得招聘待遇更具竞争力,并为早期支持者创造了更清晰的流动性途径。
一位了解 OpenAI 资本结构的风险投资人指出:“之前的结构确实难以向潜在的招聘对象和投资者解释。现在每个人都获得普通股票,但非营利性组织的控制确保了使命仍然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解决极其复杂问题的优雅方案。”
公益公司结构本身增加了一层额外的保护,因为特拉华州法律要求这类实体在追求股东回报的同时,必须平衡其声明的公共利益目标——治理专家称之为“对抗纯粹利润至上主义的法律护城河”。
资本流动:资金流向何方
尽管治理结构发生了转变,OpenAI 雄心勃勃的融资计划似乎基本保持不变,尽管有所调整。目前估值约为3000亿美元、每周拥有4亿 ChatGPT 用户的该公司,仍面临巨大的资本需求以保持竞争力。
据报道,曾考虑在营利性转型计划下投资高达300亿美元(以及其他共同投资者额外的100亿美元)的软银,很可能会继续进行修改后的投资。行业分析师认为,交易条款可能包括提供董事会观察员席位,以换取接受非营利性控制结构。
一位专注于人工智能投资的金融分析师解释说:“软银认识到 OpenAI 在市场上的独特地位,他们对与这种混合模式合作持务实态度。即使存在治理上的限制,其基本的增长指标仍然非常吸引人。”
同时,OpenAI 与软银、甲骨文、Arm、微软和英伟达合作建设大型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的宏大“星门项目”(Stargate Project)仍将继续推进。公司仍预计其在微软数据中心上的支出将从2025年的130亿美元增加到2028年的280亿美元。
一项财务上的复杂问题尚未解决。那些以转化为传统营利性结构为条件提供了66亿美元投资的投资者,现在有权收回其资本或获得9%的利息——这可能导致6亿美元的现金流失。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表示,这些条款正在重新谈判,倾向于采取股权互换安排。
一家主要技术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估计:“在这种结构下,资本成本大约上升了150个基点。使命锁定减少了后期融资者的下行选择权,但潜在的非对称上行空间仍然巨大。”
竞争棋局: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OpenAI 的决定以微妙但重要的方式重塑了前沿人工智能开发的竞争格局。
对于 Anthropic(其本身也是一个公益公司)和 Google DeepMind 等竞争对手而言,OpenAI 的举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短期内,这些竞争对手可以向那些对 OpenAI 混合治理结构感到不满的风险投资人推销其“更干净”的资本结构。然而,未来24个月,随着 OpenAI 公益公司股权成为该行业的基准,他们将面临日益激烈的融资军备竞赛。
埃隆·马斯克的 xAI 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特别有趣的位置。虽然其收购计划失败,并且面临持续的诉讼,但该公司现在可以将自己定位为“专注于纯粹营利性通用人工智能的实验室”——这可能会吸引那些更喜欢直接商业结构的顶尖人才和投资者。
对于构建在 OpenAI API 之上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而言,这项决定在服务稳定性方面提供了令人欢迎的稳定,而使命锁定可能会让那些关注长期可靠性的企业买家感到安心。然而,分析师警告说,随着 OpenAI 将更高的资本成本转嫁给客户,API 价格可能会上涨。
一位著名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员指出:“整个人工智能供应链都在密切关注这一进展。OpenAI 的混合模式——既非纯商业,也非纯学术——为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重心。每个人都需要相应地调整他们的战略。”
宏观连锁反应:能源、芯片和政策
OpenAI 重组的影响远远超出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对多个行业产生了连锁效应。
在半导体和云计算领域,英伟达、AMD 以及可能的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现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订单可见性。仅“星门项目”的首个1000亿美元阶段,就可能需要大约800万颗 Hopper 级 GPU,这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压力,但也为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长期确定性。
长期被 AWS 和 Azure 的云服务光芒掩盖的甲骨文,通过参与“星门项目”获得了新的重要性。行业观察人士预计,AWS 将通过提供更大的 Bedrock 信用额度来维持其地位,这短期内有利于超大规模服务提供商的利润率,但后期可能会对其构成挤压。
能源方面的影响同样深远。“星门项目”计划在德克萨斯州的园区可能需要6吉瓦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这相当于谷歌目前全球清洁能源采购协议的两倍。能源分析师预计,到2027年,购电协议的定价将加速上涨,ERCOT 电网也将出现输电瓶颈。
也许最重要的是,OpenAI 的决定确立了一种治理模板,监管机构可能会越来越期望其他前沿人工智能开发者效仿。Anthropic 已经采用了公益公司结构,消息人士透露,xAI 可能也会采用双层公益公司结构,以安抚考虑通用人工智能监管要求的华盛顿监管机构。
一位曾担任白宫技术政策顾问的人士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重组;它是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整个行业建立规范。这里树立的先例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影响人工智能的治理。”
长期视角:估值与情景分析
展望未来,金融分析师已开始构建针对 OpenAI 独特结构的估值模型。使用贴现现金流分析,并假设 ChatGPT、API 服务和企业代理业务带来35%的顶线复合年增长率,以及30%的退出 EBITDA 利润率,到2030年,这家公益公司理论上可以达到5500亿美元的股权价值。
然而,这种乐观情景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星门项目”至少实现65%的每代币成本下降,以及监管许可费用保持在最低水平。一种不利情景是计算成本维持不变,且欧盟对每代币征收0.0003欧元的安全费用,这可能使净现值减少约40%。
行业内部人士中甚至开始流传更具推测性的可能性。一些人设想在2027年进行潜在的 IPO,采用双层股权结构,非营利性组织拥有超过60%的投票控制权,类似于 Rivian 的 B 类股票。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突破某些国家安全阈值,美国政府最终可能会要求在公益公司中拥有 CFIUS 式的“黄金股”。
也许最有趣的是,金融创新专家推测,OpenAI 可以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推理债券”(Inference Bonds)——在受监管的交易所交易的计算积分——以在不稀释股权的情况下为 GPU 建设融资,这可能会开创一个全新的资产类别。
投资者策略:追随聪明钱
对于那些寻求从这些进展中获利的投资者而言,一种共识性策略已在追踪人工智能领域的机构投资者中开始形成。
一位专注于科技的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建议:“持有‘赋能者’,而非‘谜团’。”这种方法偏好超配英伟达、台积电、电力设备制造商 Eaton 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Brookfield Renewable 等公司——这些公司无论最终哪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占据主导地位都能受益。
许多老练的投资者还在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之间构建配对交易:做多微软(受益于 OpenAI 锁定在 Azure 的支出),同时做空亚马逊——亚马逊严重依赖 AWS 收入,直到它宣布类似的先锋模型合作。
在风险投资领域,一种“杠铃策略”正日益受到青睐:在开源代理工具领域进行种子期投资,同时在 OpenAI 公益公司的后期二级市场股份中进行投资,一旦这些股份可用。使命锁定降低了灾难性风险,同时保持了非对称回报的可能性。
一位硅谷风险投资家总结道:“OpenAI 的混合转型既不是撤退,也不是胜利。它是硅谷‘快速行动’精神与华盛顿要求设置护栏之间的一种资本效率型缓和。最聪明的投资者不是试图预测通用人工智能的确切进展速度——他们是在供应链、监管套利和二级市场流动性事件中进行布局。”
人工智能治理的新篇章
随着这项里程碑式决定的尘埃落定,OpenAI 发现自己正走出一条几个月前还鲜有人认为可能的中间道路。通过维持非营利性控制,同时采纳更传统的股权结构,该公司建立了一个治理框架,既承认了开发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现实,也尊重了促成其成立的道德要求。
一位专注于技术伦理的学者评论道:“这代表着人工智能治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即使在巨大的商业压力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也需要超越市场激励的结构性保障。OpenAI 选择的混合模式可能成为社会如何治理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模板。”
对于一个经常因行动过快、对后果考虑过少而受到批评的行业而言,OpenAI 的决定标志着一种成熟——认识到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与其技术本身一样复杂的治理机制。
这种方法最终能否成功平衡创新与安全,仍有待观察。但目前,OpenAI 已为大规模的负责任人工智能开发树立了一个新基准,随着人工智能持续向具有空前能力和影响的系统快速演进,其他公司、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将密切研究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