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市场瞩目AMD的竞争

作者
Amanda Zhang
11 分钟阅读

4万亿美元巨头:英伟达崛起预示市场关键转折点

在全球科技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时刻,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史上首家达到这一天文数字估值的公司——尽管业内人士警告存在危险的集中风险,并正在寻找可行的竞争迹象。

英伟达昨日盘中上涨2.33%,市值突破前所未有的4万亿美元大关,巩固了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经济强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该公司四年非凡转型的顶点,其市值自2021年的5000亿美元以来增长了近八倍,这得益于其对人工智能计算的绝对控制。在目前全球估值排名中,英伟达如今稳居科技巨头微软(3.74万亿美元)和苹果(3.14万亿美元)之上。

“我们正在目睹第一家真正掌握AI革命基础层的公司崛起,”华尔街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高级科技分析师表示。“这不仅仅是硬件主导地位的问题,而是关于控制为生成式AI提供动力的整个计算基础设施。”

Nvidia (gstatic.com)
Nvidia (gstatic.com)

英伟达构建的硅基王国

全球各地宽敞的数据中心内,一排排英伟达尖端GPU构成了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石。该公司的芯片已成为训练复杂AI模型的组织不可或缺的标准,其近期推出的Blackwell平台自发布以来需求量一直超出供应。

这种主导地位体现在英伟达惊人的财务表现上。该公司报告称,2025财年收入达1305亿美元,是上一年的两倍多,利润率从去年的49%扩大到56%。

英伟达与传统半导体成功案例不同之处在于其对AI市场的全面布局。除了销售芯片,该公司还构建了一个包含软件、开发工具和专有技术的生态系统,这为考虑替代方案的潜在客户带来了巨大的转换成本。

“他们基本上创造了AI计算领域的‘Windows’,”一位与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合作过的半导体行业顾问指出。“他们的CUDA平台已深深嵌入到AI开发工作流程中,以至于即使拥有可比硬件的竞争对手,在软件采用方面也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

无人愿谈的集中风险

然而,在闭门会议中,各大科技公司的高管们对其在如此关键的基础设施上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表示日益不安。

英伟达目前控制着约80%的企业AI芯片市场,并已预订了台积电2025年CoWoS封装线70%以上的产能——这是先进AI处理器至关重要的制造资源。这种集中在整个科技行业造成了系统性脆弱性。

“整个AI生态系统距离严重的计算短缺,只差一次制造上的小插曲或一次政策变动,”一家领先的云计算提供商的首席技术官私下表示。“每个人都知道这不可持续,但没有人成功打破英伟达的势头。”

寻找英伟达的首个可信挑战者

萦绕在企业董事会和风险投资公司中的4万亿美元问题很简单:如果有人能挑战英伟达的霸主地位,那会是谁?

行业分析指出,AMD是近期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其即将推出的MI350和MI400芯片——后者承诺提供40 PFLOPS的性能和432GB的下一代HBM4内存——代表了在技术上与英伟达产品最相似的替代方案。

“AMD最终通过其ROCm平台实现了软件兼容性,并成功获得了Meta和OpenAI的重要设计订单,”一位半导体供应链分析师解释道。“如果SK海力士能在2025年末实现其HBM4内存生产目标,AMD到2027年有望夺取10-15%的AI训练工作负载市场份额。”

其他竞争者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英特尔的Gaudi 3和Falcon Shores处理器受益于该公司对其制造命运的控制,但在生态系统怀疑论和路线图一致性方面举步维艰。亚马逊AWS(拥有Trainium 2)和谷歌(拥有TPU v6“Ironwood”)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开发日益复杂的内部芯片,但鲜有迹象表明他们会在自家平台之外提供这些芯片。

少数资金雄厚的初创公司,如Groq、Cerebras和Tenstorrent,提供了架构创新,但缺乏全面软件支持和全球销售运营所需的资本密集度。

突破瓶颈

对于任何有意义地挑战英伟达的竞争者,行业专家指出了五个关键要求:先进工艺节点获取能力、尖端封装技术、下一代内存带宽、高速互连能力,以及——也许最重要的是——软件生态系统对等性。

制造瓶颈尤其突出。台积电的尖端工艺节点和先进封装产能到2026年基本已被预订一空,英伟达正利用其市场地位来确保优先获取。

“内存供应链同样受限,”一位半导体行业投资专家表示。“SK海力士在HBM4生产方面暂时领先,但整体行业产能无法跟上AI计算需求的爆炸性增长。”

投资展望:超越显而易见的投资

尽管英伟达34倍的远期市盈率低于其五年中位数——这表明市场认为其增长轨迹保持不变——但一些分析师质疑该公司能否在当前产品周期之后继续保持30%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

“英伟达至少在2027年之前仍是默认的加速器,但其护城河正在技术层面和潜在的监管干预下收窄,”一位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基金经理指出。“聪明的资金正在AI计算价值链中分散风险。”

对于寻求替代直接投资英伟达的投资者,行业观察家指出,内存制造商(SK海力士、美光)和先进封装专业公司(日月光、安靠)有望成为AI基础设施持续扩张的潜在受益者,无论最终哪家芯片设计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AMD目前的交易价格仅计入了适度的市场份额增长,如果其下一代产品按计划执行,则有望提供非对称回报潜力。

市场观察家建议投资者考虑重新配置其部分AI投资以分散风险,同时强调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建议咨询财务顾问以获取个性化的投资指导。

当英伟达庆祝其历史性的4万亿美元里程碑时,问题不在于它是否配得上当前的估值,而在于是否有任何竞争对手能够建立起挑战这位硅谷新王者所需的全面技术、制造和软件能力。

投资论点

类别关键洞察
英伟达的主导地位- 在数据中心GPU市场占有84%份额,控制台积电2025年CoWoS封装产能的70%以上。
- 估值反映了集中风险(供应链、政策)。
竞争对手- AMD: MI400(HBM4,ROCm软件)到2027年可能占据10-15%的市场份额。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AWS/谷歌/微软): 垂直整合带来30-40%的成本优势,但仅限于内部使用。
- 中国(华为/壁仞): 制裁限制了晶圆代工获取。
- 初创公司(Groq, Cerebras): 利基推理/HPC参与者;面临软件/资金障碍。
关键瓶颈1. HBM4内存: SK海力士领先;延迟有利于英伟达。
2. 2纳米/CoWoS产能: 英伟达已预订台积电70%的供应。
3. 软件: CUDA的生态系统护城河难以复制。
4. 监管: 反垄断风险(欧盟/美国)可能迫使其开放。
估值- 英伟达远期市盈率为34倍(低于5年平均水平),假设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
- AMD定价基于10%的AI市场份额;若MI400执行良好则有上涨空间。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