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 2025夏季活动展示脑机接口突破:七名患者、三年路线图与90亿美元估值之争
“心智即界面”:马斯克的Neuralink革新人机互动,市场对其90亿美元估值展开辩论
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在Neuralink总部一间布置简洁的白色临床室内,四肢瘫痪患者诺兰坐在一台普通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前。他的手指在轮椅扶手上纹丝不动,然而屏幕上,一个光标却以惊人的精度快速移动。诺兰正在玩《使命召唤》,这是一款复杂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需要同时控制两个摇杆和多个按钮。他唯一的工具是植入大脑运动皮层、隐形于头皮之下的无线设备。
诺兰在初次使用时就创下了每秒7比特的突破性速度纪录,但他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重获工作能力、学习新语言以及与朋友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他解释道,这项技术恢复了他的独立感,同时他全神贯注地用思想控制着游戏。
诺兰是Neuralink首款产品“心灵感应”(Telepathy)突破性临床试验的七名参与者之一。“心灵感应”是一种脑机接口,允许用户仅凭意念控制电脑和其他设备。这项技术代表了埃隆·马斯克旗下神经技术公司所称的“解决脑部和脊髓损伤问题”的前沿,同时为彻底重塑人机共生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项非凡的技术——参与者平均每周使用其植入物50小时,部分甚至超过100小时——却让投资界对Neuralink近期90亿美元的估值究竟代表着远见卓识还是投机狂热而争论不休。
Neuralink 2025年夏季更新概况(2025年6月27日)
类别 | 关键点 |
---|---|
愿景与理念 | - 解决脑部/脊髓损伤,增强人类能力,与人工智能融合。 - 理解意识;大脑是自我存在的本质。 - 人类已有三层思维:边缘系统(本能)、大脑皮层(思想)、数字(手机/电脑)。 - 目标:高带宽脑机接口(每秒兆比特/千兆比特),以与人工智能竞争。 - 安全优先,与监管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 - 目的:招募顶尖工程人才。 |
当前进展(“心灵感应”产品) | - 临床试验: 7名参与者(4名脊髓损伤,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阿联酋。 - 使用情况: 平均每周约50小时(峰值超过100小时)。 - 参与者: - 诺兰(患者1): 四肢瘫痪患者,打破脑机接口速度纪录(7比特/秒),用于工作/游戏。 - 布拉德(患者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失去言语能力后重获数字交流能力。 - 亚历克斯(患者2): 控制机械臂进行绘画、玩游戏。 - 能力: 精确光标控制,游戏(马里奥赛车、使命召唤),机械手控制。 |
技术栈 | - 植入物(N1): 无线、密封、采样神经活动,无线充电。 - 手术机器人(R1): 速度提升11倍(每线1.5秒),99%以上人体解剖兼容性,成本降低(350美元 → 15美元)。 - 神经解码: 解码运动意图(而非思想),校准时间缩短至15分钟(原需数小时)。 - 用户界面/用户体验: 智能光标功能(重力、动量),带有滑动/听写功能的完整键盘。 |
未来路线图 | - 2024年: 1,000个电极(运动皮层,光标控制)。 - 下一季度: 语言皮层解码。 - 2026年: 3,000个电极;Blindsight(视觉重建,基础视力)。 - 2027年: 10,000个电极;多重植入。 - 2028年: 25,000+个电极;深度大脑接入(疼痛/精神科),人工智能整合。 - Blindsight: 通过视觉皮层刺激恢复视力(光幻视)。 - 长期: 机器人实体化(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肢体替代,脊髓损伤修复。 |
植入物背后:垂直整合驱动快速创新
Neuralink的技术方法通过其垂直整合战略而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该公司控制着其技术栈的每一个方面——从定制芯片设计到专用聚合物线,以及用于植入这些线的手术机器人。
“我们已将每条线束的植入时间从17秒缩短到仅1.5秒,”一位Neuralink工程师解释道。“我们的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现在与99%以上的人体解剖结构兼容,并且可以触及更深层的大脑区域。”
这种全栈方法带来了显著的制造效率提升。用于植入的无菌针头筒现在成本仅为15美元,低于此前的350美元,而通过嵌入式注塑和压接技术的创新,制造时间已从24小时骤降至30分钟。
或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系统的用户界面,它与试验参与者共同设计,以实现直观使用。新用户获得流畅光标控制所需的冗长校准过程已从数小时缩短至仅15分钟,创造了该公司所谓的“开箱即用”体验。
布拉德,在Neuralink的参与者中被称为“ALS赛博格”,在失去言语能力后曾依赖限制性的眼动追踪技术。“在Neuralink出现之前,我基本上足不出户,”他通过设备交流道。“现在我可以和家人一起出门,并随时随地控制我的电脑。”
“Blindsight”及更远:宏伟路线图
马斯克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三年路线图,其目标远不止光标控制:
- 2025年第四季度:植入语言皮层,解码尝试的言语
- 2026年:3,000电极的“Blindsight”(视觉重建)植入物,帮助盲人进行导航
- 2027年:10,000电极植入物,允许一人体内植入多个设备
- 2028年:每个植入物超过25,000个电极,可接入深度大脑区域并与人工智能整合
“Blindsight”项目代表着Neuralink最宏伟的目标之一。该系统利用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头,将视觉数据发送到视觉皮层中的植入物,即使是先天失明或没有眼睛或视神经的人,也有可能恢复功能性视力。
“我们正在开发专门用于刺激的S2芯片,”另一位熟悉该项目的Neuralink团队成员表示。“挑战在于创建能够深入大脑皮层褶皱并建立有用视野的线束。”
除了医疗应用,马斯克的愿景还延伸到他所谓的“机器人实体化”——用户完全控制特斯拉的人形擎天柱机器人——甚至“人工智能整合”,尽管这方面的细节仍然稀少。
怀疑论者的观点:科幻与医学现实之争
尽管Neuralink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对其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和90亿美元的估值仍存在大量怀疑。
“侵入性脑机接口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未解决问题,”未与Neuralink关联的神经工程师拉米雷斯博士指出。“由于信号保真度下降和免疫反应,长期电极稳定性仍然是个问题。神经信号也会随时间不可预测地变化,带来解码挑战。”
“Blindsight”项目尤其受到审视。模拟表明,3,072个电极可能只会产生模糊、不清晰的光点——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功能性视力的定义。
市场分析师对Neuralink的时间表与收入前景提出了额外担忧。
“即使基础医疗可寻址市场总额也能支持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潜力,”一家主要投资银行的高级医疗技术分析师魏解释道。“但其隐含的2025年企业价值与销售额倍数——基于2030年估算已超过20倍——已计入完美执行的预期。几乎没有容错空间。”
对Neuralink的怀疑
Neuralink的说法 | 怀疑论者的反驳 |
---|---|
“每电极1.5秒”的植入速度 | “速度不等于可行性。长期信号退化、免疫排斥和疤痕组织仍未解决。” |
“2025年:从大脑信号解码言语” | “‘语言皮层’是一个神话——语言功能是分布式存在的。当前的解码是原始的(单个词不等于流畅的言语)。” |
“2026年:用3,000个电极恢复视力” | “即使3K个电极也只能产生粗糙的像素化光点。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盲视。‘超人视力’是科幻。” |
“2028年:25K+通道,人工智能-大脑融合” | “没有证据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与认知‘整合’。大脑不等于计算机;思维并非数字数据。” |
“用脑机接口解决人类带宽瓶颈” | “瓶颈在于符号思维,而非数据速度。更多电极不会让你‘思考更快’。” |
“通过植入物治疗精神疾病” | “抑郁症并非接线故障。潜在的伦理灾难(额叶切除术2.0版?)。” |
“无缝的心智控制设备” | “当前的演示需要极度专注。非侵入性脑机接口可能最终胜出。” |
“已无技术障碍”(暗示) | “对疤痕组织、信号漂移和5年设备寿命保持沉默?那才是最难的部分。” |
市场格局: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Neuralink 90亿美元的估值远超竞争对手,如Synchron(4亿美元)和Precision Neuroscience(2亿美元)。然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提供了风险较低的市场路径。
Synchron的“支架电极”采用微创血管内方法,无需穿透大脑,已有十名患者植入,并正在进行一项前景光明的苹果集成试点项目。同时,Precision Neuroscience采用一种柔性皮层电图格栅,其置于大脑表面而非穿透大脑。
“Neuralink拥有‘苹果模式’,集成了硬件、软件和机器人,”魏指出。“但Synchron风险较低的监管途径可能率先实现商业收入。这为寻求以二十分之一价格获得脑机接口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创造了潜在的估值套利机会。”
投资之路:风险与回报
对于关注脑机接口革命的投资者来说,未来的道路需要谨慎导航。
直接投资Neuralink具有挑战性,但可以通过ClearList和Rainmaker等二级市场实现,最低投资额通常超过25万美元。这些股票附带五年到六年的潜在非流动性风险。
替代方法包括投资Neuralink的供应链公司。Coherent和Lumentum为皮层探针微加工提供飞秒激光器,SiTime提供用于植入物遥测的MEMS振荡器,而台积电(TSMC)则负责16纳米射频系统级芯片(RF-SoC)的生产。
市场观察者确定了未来一年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催化剂:
- 允许同时植入多个设备的第二代医疗器械研究豁免(IDE)修正案(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
- 11月神经科学学会会议上公布的Blindsight项目灵长类动物数据
- 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首篇同行评审安全论文
- 与居家患者使用数据指标挂钩的F轮里程碑融资
脑机未来:革命性潜力,严峻的时间表
尽管存在合理的怀疑,但很少有人质疑成功的脑机接口所蕴含的革命性潜力。对于瘫痪、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失明患者,这些技术可以恢复基本能力和独立性。
市场关注的问题并非Neuralink的愿景是否会实现,而是何时实现——以及早期投资者将付出何种代价。
“即使按慷慨的倍数计算,预期价值也约为40亿美元——不到当前90亿美元估值的一半,”魏计算道。“这表明除非你将最乐观情景的发生概率设定在40%以上,否则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将是负值。”
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Neuralink最好被视为一种高贝塔、长期期权——其规模应相应控制在净资产的1%以内——或者通过供应商和非侵入性竞争对手获得类似的投资敞口,且估值更为适中。
当诺兰继续他的《使命召唤》游戏时,Neuralink技术的潜力是不可否认的。然而,这种潜力能否转化为超越市场的回报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需要与植入试验参与者大脑中的线束同样的精确和细致。
投资论点
类别 | 乐观情况(百年一遇的潜力) | 悲观情况(停滞风险) |
---|---|---|
深层技术护城河 | 全栈控制(专用集成电路 → 聚合物线 → 机器人);植入速度提升11倍;成本效益高。 | 聚合物长期耐用性未经证实;免疫瘢痕风险;犹他阵列(Utah array)的历史失败案例。 |
监管利好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IDE和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加速审批途径。 | IDE不等于PMA(上市前批准);三类植入物通常需要7-10年数据;FDA政治动荡。 |
资本与人才 | 6.5亿美元E轮融资将运营周期延长至2028年;马斯克的股权置换留住顶尖人工智能人才。 | 动物福利调查和员工流失阻碍高级神经工程师招聘。 |
选择权 | 与xAI(解码)和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假肢)的协同效应;医疗可寻址市场总额之外的上涨空间。 | 2027年+之前无收入;若里程碑延误,存在估值下降风险;相比同行估值过高。 |
技术风险 | v3植入材料解决疲劳裂纹问题;机器人将制造成本降至2万美元以下;解码器实现快速校准。 | 漏电流仍低于安全标准;手术机器人增加了资本设备的复杂性。 |
市场潜力 | 250亿美元以上可寻址市场总额(四肢瘫痪/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失明、精神疾病);高增长辅助技术领域。 | 采用曲线假设(2%)可能过于乐观;报销障碍。 |
竞争 | 软硬件与机器人一体化模式(如苹果);在通道数量和速度方面领先。 | Synchron风险较低的支架电极可能率先商业化;非侵入性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兴起。 |
估值 | 乐观情况:123亿美元企业价值(2035年,20%概率)。 | 当前90亿美元估值暗示乐观情况概率需高于40%;基准情景企业价值仅为28亿美元。 |
主要风险 | 生物相容性(中等可能性,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