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营收48.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可灵AI平台贡献3480万美元,业绩实现突破性季度增长
北京 — 中国短视频平台快手科技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各项主要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报告总营收48.8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达到7.825亿美元,远超预期的7.0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这一业绩使得净利润率达到16%,创下快手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单季度最高水平。
本季度业绩的一个显著亮点是快手可灵AI平台贡献的营收,在报告期内创造了3480万美元。这款于2025年初推出的AI工具,全球用户已累计达到4500万,较年初的2200万翻了一倍多。自上线以来,该平台已生成超过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并经历了30多次技术迭代。
此外,快手还宣布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特别股息,每股派发0.46港元,总计约20亿港元。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上涨76.94%,使其市值达到431亿美元。
这些财务业绩是在快手与字节跳动旗下抖音平台主导的中国短视频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取得的。本季度表现表明,公司已成功实现业务多元化,从传统的广告和直播收入扩展到人工智能和电商服务。
机器创造市场价值
可灵AI的转型始于技术探索,并演变为商业变革。在2025年初推出后的六个月内,该平台积累了4500万全球用户,较其最初的2200万用户翻了一倍多。更重要的是,它已生成超过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为可持续营收奠定了基础。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使得快手领先于字节跳动和其他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尽管在AI研发上投入巨大,但在将技术能力转化为直接收入流方面却面临挑战。大多数平台将AI视为用户留存机制,而快手则围绕生成式内容建立了一个商业模式,解决了实际的商业问题。
一位熟悉该领域的技术投资策略师指出:“成功实现AI变现的关键在于专注于专业应用场景,而非仅仅是消费者娱乐。快手已经构建了能够解决实际业务挑战的工具。”
该平台对可控性和一致性的强调——而非纯粹的技术奇观——已被证明具有商业敏锐度。自推出以来,其30多次迭代每次都增强了为专业内容创作者、广告商和寻求AI生成营销材料的企业提供的能力。
效率革命
除了AI营收贡献,快手核心业务板块也展现出卓越的经营杠杆效应。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到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49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各业务板块营收明细(美元,按1美元=7.1841173人民币汇率计算。可灵AI的已披露营收包含在“其他服务”中。)
业务板块 | 营收 (亿美元) | 总占比 | 备注 |
---|---|---|---|
在线营销服务 | 2.752 | 56.4% | 由197.7亿人民币换算 |
直播 | 1.398 | 28.7% | 由100.4亿人民币换算 |
其他服务(含电商+可灵AI) | 0.729 | 14.9% | 由52.4亿人民币换算 |
— 其中:可灵AI(包含在其他服务中) | 0.035+ | — | 由“超过”2.5亿人民币换算;包含在其他服务中。 |
总营收 | 4.879 | 100% | 由350.5亿人民币换算 |
公司的利润率增长故事不仅限于营收的简单增长。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单位营收产生的利润高于前几个季度。这一转变部分归因于AI强化的广告投放精准度和动态定价机制,它们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和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
用户参与度指标揭示了这一转型的深度。平均每日用户使用时长达到126.8分钟,平台总使用量同比增长7.5%。这些参与度的提升,结合更复杂的变现工具,使得公司能够在不按比例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从用户基础中提取价值。
快手平台平均日用户使用时长(分钟)近期季度增长情况。
季度 | 平均日用户使用时长(分钟) |
---|---|
2025年第二季度 | 126.8 |
2025年第一季度 | 133.8 |
2024年第二季度 | 122 |
国际扩张业务,尤其是在巴西,创造了1.81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0.5%。更重要的是,海外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这表明在中国饱和的数字市场之外,公司仍具备可扩展的增长潜力。
资本配置的战略信号
快手宣布上市以来的首次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总计约20亿港元——这不仅是对股东的回报,更是一种战略沟通。此次派息表明管理层对持续现金流产生充满信心,并暗示公司已超越新兴科技平台特有的资本密集型增长阶段。
这一资本回报策略,加上2025年上半年总计19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表明管理层认为当前市场估值低估了公司的长期盈利潜力。凭借141.9亿美元的可用资金,公司保持了充足的财务灵活性,以继续推进AI开发和国际扩张。
快手(1024.HK)2025年年初至今股价表现,突出显示股价显著上涨。
日期 | 股价 (港元) | 涨跌幅 | 成交量 |
---|---|---|---|
2025年8月21日 | 71.75 | -0.209% | 31,000,000 |
2025年8月20日 | 71.90 | -2.84% | 不适用 |
2025年8月15日 | 74.80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市场认可已开始反映这一转型,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约77%,推动市值达到431亿美元。然而,交易倍数表明市场对AI营收多元化潜力的估值尚未完全到位。
投资范式转变
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策略师而言,快手第二季度的业绩可能预示着科技公司估值框架的根本性转变。当平台能够直接大规模地通过人工智能变现时,专注于用户增长和使用时长的传统指标将变得不再充分。
AI变现模式是指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收入的各种商业策略。这些模式通常分为直接模式,例如为AI驱动的服务收费;以及间接模式,即利用AI增强现有产品或提高运营效率。
快手在AI部署后数月内就成功创造可观AI营收,这可能为科技投资评估树立新的行业标准。当竞争对手将AI开发视为投机性成本中心时,快手已证明,只要战略重点得当,生成式AI可以成为独立的利润贡献者。
一位覆盖该领域的股票研究分析师评论道:“AI变现的可持续性将决定当前的溢价估值是合理还是仅仅代表市场热情。快手提供了第一个重要的验证案例。”
未来几个季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可灵AI的用户增长轨迹、每位AI用户的平均收入,以及随着竞争加剧平台保持定价权的能力。国际扩张指标,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当地生活服务业务同比增长近120%,这可能为AI增强内容平台的全球可扩展性提供洞察。
监管环境成为竞争护城河
中国不断演进的生成式AI监管框架为快手带来了运营挑战和战略机遇。近期要求内容标注和安全控制的临时措施可能会增加合规成本,但同时也可能为缺乏全面监管合规资源的小型竞争对手设置进入壁垒。
公司早期在可控性和内容一致性方面的投资,使其在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全球政策制定者制定AI治理框架,展现出积极合规的平台可能会从准备不足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市场份额。
随着国际扩张加速,这种监管定位变得尤为重要。正在制定自身AI治理结构的国家可能更青睐具备既定合规能力的平台,而非那些将监管视为次要考量的平台。
变现蓝图
快手第二季度的表现为寻求将AI能力转化为收入流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范本。成功似乎取决于解决真实的业务问题,而非仅仅为了技术进步而追求技术进步。
该平台的商业可行性源于赋能营销人员大规模创作内容、帮助小型企业制作专业级广告,以及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这种实用主义方法已被证明比主要关注用户参与度指标的AI实施方案更具商业可持续性。
对于投资专业人士而言,快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AI变现机会,且不带有典型的风险投资风险特征。公司已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即时回报,同时保持巨大的增长潜力——这在当今科技领域实属罕见。
随着更广泛的市场继续评估AI的商业潜力,快手第二季度的表现表明,成功的变现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复杂性。它要求战略上聚焦于大规模解决现实世界的业务挑战,并结合运营纪律将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AI变现的革命已经开始。快手的业绩表明,它可能比行业此前想象的更具可及性,且更有利可图。
投资免责声明:本分析基于公开可用的财务数据和市场研究。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读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