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盛银行因德国房地产贷款遭受1.56亿美元损失,复苏努力持续艰难

作者
Startup Schoggi
17 分钟阅读

宝盛集团面临新的房地产损失,信誉战愈演愈烈

瑞士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机构之一——宝盛集团(Julius Baer Group Ltd.)在苏黎世一个寒冷的早晨迎来了新的麻烦。该行在2023年因Signa房地产集团倒闭而受到冲击,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阴影。宝盛集团今天披露,预计将因问题德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计提约1.3亿瑞士法郎(约合1.56亿美元)的额外 substantial 贷款损失准备金。

位于苏黎世班霍夫大街的宝盛集团总部,坐落于金融区中心。 (finews.com)
位于苏黎世班霍夫大街的宝盛集团总部,坐落于金融区中心。 (finews.com)

此项公告标志着这家财富管理公司在努力修复其资产负债表和声誉方面再次遭遇挫折。一年前,Signa 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该行更换了领导层,并进行了一次战略大调整。

Signa 集团倒闭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总结——房地产和银行业关键事件、财务影响和机构应对

类别详情
Signa 集团倒闭2023年11月宣布资不抵债,债务超过100亿欧元
资产估值清算价值估计约为3.14亿欧元
法律程序多起破产程序,针对欺诈和隐藏资产的刑事调查
关键人物创始人René Benko被捕,正在接受调查
宝盛集团敞口对 Signa 实体的私人债务敞口达6.06亿瑞士法郎
银行损失净亏损5.86亿至6.06亿瑞士法郎;完全退出私人信贷业务
领导层变动首席执行官Philipp Rickenbacher辞职;Stefan Bollinger被任命为继任者
监管行动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 (FINMA) 对风险管控失职进行执法程序
行业影响引发了瑞士银行业和私人信贷市场的风险担忧
资产清算正在进行资产出售(如:维也纳柏悦酒店、KaDeWe 股份)以偿还债权人

一位欧洲大型投资机构的高级银行分析师表示(由于客户关系要求匿名):“这次最新的减值损失表明,尽管宝盛集团已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私人债务敞口,但其早期风险管理失误的余波仍在公司内部持续回响。”

德国房产失误导致新损失

根据宝盛集团的声明,此次新的财务打击主要来自两个德国商业地产项目,这些项目是宝盛集团在2021-2022年间提供融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汉诺威的一个综合用途再开发项目,该项目已进入 Zwangsverwaltung——即由法院指定管理人进行的强制管理,这清楚表明项目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

强制管理(Zwangsverwaltung)要点 此表概述了Zwangsverwaltung的核心特征、程序、法律框架及其影响。这是一种法律机制,允许债权人通过法院管理的、能产生收入的房产来强制执行债务追偿。

类别描述
定义法院命令对财产进行管理,通过租金收入偿还债务
法律依据德国《强制拍卖和强制管理法》(ZVG);《民事诉讼法》(ZPO)
由...启动拥有强制执行债权的债权人(如:抵押权人)
管理人职责强制管理人(Zwangsverwalter)负责管理房产、收取租金、支付费用、偿还债权人
所有权状况债务人保留法律所有权,但失去对资产的控制权
典型财产类型能产生收入的不动产(租赁单元、商业建筑)
目标稳定价值、确保稳定收入、避免强制清算(Zwangsversteigerung - 强制出售)
持续时间直到债务得到清偿或法院终止程序
比较与强制拍卖(Zwangsversteigerung)不同;更侧重于收入
优势 (对债权人)稳定还款、资产保全、降低损失风险
劣势 (对债务人)失去控制权、公开记录、追索权有限

另一个未披露的德国开发项目也正接近违约,但银行未提供有关其地点或范围的详细信息。这两笔贷款都源自现已解散的私人债务部门,该部门此前曾向 René Benko 倒闭的 Signa 帝国提供融资。

熟悉德国商业地产领域的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其中存在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一位常驻法兰克福、追踪德国困境商业地产的房地产经济学家解释说:“我们正在看到的不仅仅是孤立的项目失败,而是市场持续出清的迹象,在超低利率环境下,这个市场曾脱离了基本面估值。”

您知道吗?德国商业地产市场在2018年至2025年经历了一场剧烈波动,价值在2019年达到顶峰,随后在柏林、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等主要城市,到2024年经历了超过22%的急剧下跌?市场指数在2019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27.68(基年1990=100),之后大幅下挫,主要城市的办公楼和零售核心资产价值从231.2跌至仅150.8。经过长期低迷后,2024年末出现了初步复苏迹象,季度温和增长0.5%,随后在2025年初出现更大幅度的2.3%增长,预示着随着利率企稳和投资者带着对高质量、节能商业空间的强烈偏好回归,市场可能正在反弹。

行业资深人士深知其中的讽刺:宝盛集团涉足这些问题资产,正值其在经历了类似失误并导致其他欧洲银行因房地产风险敞口集中而倒闭之后,本应加倍谨慎之时。

从 Signa 余波到新的伤口:一场缓慢发生的危机

宝盛集团目前的困境始于2023年末,奥地利地产大亨 René Benko 的 Signa 集团戏剧性倒闭。那场灾难迫使这家瑞士银行确认了高达5.86亿瑞士法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使其2023年净利润大幅下降52%,并引发了首席执行官 Philipp Rickenbacher 于2024年2月辞职。

事后,宝盛集团宣布完全退出私人债务业务,并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在2023年至2025年间节省1.3亿瑞士法郎。到2024年底,该行实际已超额完成目标,按年化计算实现了1.4亿瑞士法郎的总成本节约。

这一战略重塑似乎初见成效。私人债务投资组合大幅缩水,从2023年底的8亿瑞士法郎降至2024年12月的4亿瑞士法郎,仅占该行总贷款账簿420亿瑞士法郎的不到2%。

您知道吗?瑞士私人银行巨头宝盛集团在仅仅一年内大幅削减了其私人债务敞口达50%,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8亿瑞士法郎降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4亿瑞士法郎,这是其加速退出该业务领域的一部分。此次战略收缩是在2023年发生金融危机后进行的,当时该行因向欧洲综合企业集团 Signa 提供的贷款遭受了高达5.86亿瑞士法郎的巨大损失,这引发了首席执行官 Philipp Rickenbacher 的辞职,并导致调整后的净利润下降55%,尽管私人债务仅占该行总贷款账簿的2%。宝盛集团目前的退出计划超前于预期,并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私人债务敞口进一步降至约1亿瑞士法郎,这标志着该行信贷策略的决定性转变,回归传统的证券抵押贷款和房产抵押贷款。

一位经验丰富的瑞士银行顾问评论道:“他们做了所有教科书式的危机管理举措——削减敞口、更换领导层、削减成本、重新聚焦核心优势。但银行业归根结底是关于信任的,每一次新的披露都让信誉时钟归零。”

财务韧性与声誉损害并存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宝盛集团的基本财务状况从大多数指标来看依然稳健。2024年全年,该行总资产增长9%至1050亿瑞士法郎,总股本增长11%至68亿瑞士法郎。其流动性覆盖率高达292%,远超监管要求。

最新的1.3亿瑞士法郎准备金对资本充足率影响不大。计提前,该行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为17.8%(高于2023年底的14.6%)。

吸收这笔新减值后,该比率将下降约34个基点至17.5%左右——这仍远高于监管最低要求和行业平均水平。

一家竞争对手的欧洲私人银行高级风险官强调了这种区别:“市场并不是在质疑宝盛集团的偿付能力——他们的资本基础非常坚固。担忧在于风险文化是否真正改变,以及管理层能否在执行必要的转型同时保留银行的传统优势。”

数字之外:战略信誉之战

财务韧性掩盖了宝盛集团内部更深层的困境:说服投资者和客户相信该行能够在去风险化的同时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

管理层已公开承诺到2026年将调整后的成本收入比降至64%以下,即使在遭遇最新挫折之前,这一目标也显得具有挑战性。2024年,这一数字为69.4%——较2023年的70.9%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目标门槛。

您知道吗?瑞士私人银行巨头宝盛集团一直致力于大幅提高运营效率,其调整后的成本收入比从2023年的81.6%提高到2024年的约71%,尽管仍未达到其在2025年底前降至64%以下的宏伟目标。该行公开承认这一表现“不令人满意且差距甚远”,并为此实施了激进的成本削减计划,目前已节省1.4亿瑞士法郎,并计划到2025年底追加节省1.1亿瑞士法郎。金融分析师正焦急等待宝盛集团定于2025年6月3日发布的战略更新,届时预计该行将公布新的中期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延长至2026年及以后,并可能重塑其在竞争激烈的私人银行业中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策略。

该行宣布延长其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额外减少1.1亿瑞士法郎的一般费用。这项扩大后的计划正值一个敏感时期,宝盛集团必须在成本控制与留住关键客户经理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财富管理领域吸引资产之间取得平衡。

一位瑞士私人银行前高管指出:“执行挑战巨大。他们要求客户经理带来更多资产,同时削减支持资源。这是一个很少有组织能成功做到的平衡之举。”

监管阴影与市场反应

雪上加霜的是,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正在进行一项与Signa危机期间发现的风险治理疏忽相关的执法程序。

这项监管调查与银行的补救措施并行,并可能导致额外要求,例如更高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或运营限制。

股票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这些不确定性。宝盛集团的股票交易价格明显低于欧洲财富管理同行,远期市盈率约为10-11倍,而行业中位数为12-13倍。尽管年初至今股价仅下跌2%,但自最初披露Signa危机以来,其表现已显著落后于竞争对手。

一位负责欧洲金融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预测:“这种估值差距可能会持续存在,直到投资者看到具体证据——不仅仅是战略声明——表明该行真正解决了其风险文化问题。盲目相信管理层指引的日子已经过去。”

未来之路:前方的关键里程碑

对于宝盛集团而言,未来几个月的几项关键事件将决定这次最新的挫折是否是其房地产失误的最终章,抑或仅仅是正在上演的戏剧中的又一幕。

市场参与者将密切关注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公布的FINMA执法结果,以及7月下旬公布半年业绩时关于剩余私人债务组合的详细披露。

同样重要的是,要证明成本削减计划正在带来可持续的改善,而不会损害银行以每年高于管理资产规模(AUM)4%的目标增速吸引新的净资金的能力。

一位为财富管理公司提供战略定位咨询的行业顾问总结道:“未来六个月对宝盛集团来说是决定性时期。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来度过这场风暴,但品牌价值完全取决于能否说服利益相关者,银行确实吸取了教训。这比仅仅消化一笔贷款损失要艰巨得多。”

随着财富管理客户和股东都在重新评估与这家瑞士银行业中坚力量的关系,核心问题仍然在于宝盛集团能否将这场危机转化为文化和运营更新的真正催化剂,或者这些反复出现的房地产损失是否预示着更深层次的机构脆弱性,这将继续损害一个本来享有盛誉的品牌。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