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幻象:全球排名为何误导国家和投资者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最常被引用的创新指数依赖不可靠的调查和有缺陷的算法,偏袒小型经济体而非真正的科技巨头。
日内瓦 — 当瑞士连续第15年蝉联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榜首时,媒体头条闪烁,各国政府喝彩,企业高层热议。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该指数已成为全球性的“记分牌”。各国领导人在政策辩论中引用它,投资者用它来制定决策,外交官们则将其视为谁在“创意竞赛”中胜出的证据。
然而,深入探究这些排名的构建方式,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景象。该指数更像是一种“门面工程”而非科学衡量,它总是奖励小型国家,却掩盖了技术进步的真正引擎。
全球创新指数覆盖近140个国家,使用约80种不同指标。表面上看,它似乎很全面。实际上,它存在严重缺陷,令人怀疑它是否真的衡量了创新。
当认知成为现实
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该指数过度依赖意见调查。高管和专家被要求评估各国在“市场成熟度”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表现。这些不是硬数据点,而是看法和认知,受声誉、偏见甚至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旦一个国家获得了“创新”的声誉,这种循环就会自我强化。认知调查中的高分会强化这种形象,无论该国是否真正产出了新技术或研究突破。
正如一项方法论评估直言不讳地指出:“认知指数并非事实真相。”
偏离目标的衡量标准
除了调查之外,该指数还混入了一些与真正创新关系不大的指标。关税水平、小额信贷占GDP的比例,或人均互联网域名数量,不知何故最终成为了衡量技术实力的标志。
有些衡量标准甚至惩罚了创新领导者。以软件支出占GDP的比例为例:那些自主开发软件的经济体,看起来反而不如从国外购买软件的经济体强大。或是能源效率指标会给重工业国家扣分——即使这些行业正在推动材料科学和先进工程的边界。
例如,冰岛在人均域名注册量上得分很高。但这更多地反映了人口规模和域名定价,而不是其拥有任何尖端实验室。
小国优势
小型国家在排名中总是表现出色,远超其真实体量——这并非因为它们在创新方面超越了大型经济体,而是因为计算方式的缺陷。许多指标是按人均或相对于GDP来衡量的。这意味着微型经济体自然看起来更强,而大型参与者却因此受罚。
试想每美元GDP的专利数量或每公民的应用创建量。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可以在这些类别中名列前茅,即使它对全球技术的绝对贡献微乎其微。与此同时,那些拥有数千个实验室、庞大研究团队和巨大工业产能的国家,却难以在人均基础上脱颖而出。
站不住脚的数据
数据的可信度问题不止于设计层面。整个指数中都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在不同类别中获得完全相同的分数并共享榜首——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出现的统计结果。
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在多个领域数据缺失的国家,仍然在某些排名中名列前茅。这引发了关于这些空白如何填补的疑问,以及不完整信息是否扭曲了最终结果。
过时的数据又增加了一层扭曲。一些教育衡量标准依赖于陈旧的区域研究,这使得跨国比较充其量也只是不可靠的。
自我循环
另一个问题是循环性。该指数经常重复使用基于声誉的衡量标准,例如大学排名、品牌价值或国际知名度。这些指标并未提供新的见解——它们只是循环利用了认知。
风险投资交易或独角兽估值等金融指标,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它们受市场周期和流动性的影响,与实际技术突破的影响一样大。一个国家可能因为汇率变动而在排名中上升,而不是因为它的工程师破解了新代码或制造了更好的芯片。
为头条新闻而生
审视其结构,便会发现:该指数旨在制造轰动效应。它包含了许多“可谈论的”指标——例如,每百万人电影产量——这些指标能制造吸引眼球的头条,但对创新本身却意义不大。
它的呈现形式光鲜亮丽,有整洁的排名、表格和国家概况,这些内容在新闻稿和外交简报中传播效果极佳。但这种对“面子”的重视是以牺牲严谨的科学衡量为代价的。
真正的创新衡量标准应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真的想衡量创新,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关注那些与进步直接相关的、可观察、可量化的因素。这意味着诸如:
- 研发支出绝对值,而非仅仅是百分比。
- 研究人员、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数量。
- STEM教育人才输送体系,以及获取计算能力和科学数据库等先进基础设施的途径。
- 大学与产业之间真正的合作,体现在联合论文和专利上。
- 深科技领域的技术转化率和上市时间。
- 有形产出,如专利族、对全球标准的贡献、开源项目,以及半导体、电池和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先进制造能力。
这些衡量标准将比调查或人均指标更能描绘出准确的图景。
为何重要
这不仅仅是事关国家荣誉。全球创新指数影响着各国政府的资金投向,投资者如何分配资本,甚至影响着贸易谈判代表所持的论点。
当瑞士延续其连胜纪录,而实际的全球领导力正转向那些向实验室和工厂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国家时,这种脱节就成了一个政策问题。该指数的缺陷可能使资源偏离那些真正正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或生物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地方。
超越排名
全球创新指数作为一项引发讨论的工具具有其价值。它促使各国讨论创新和竞争力。但若将其视为一个科学工具,则可能误导世界对谁真正在推动进步的认知。
真正的创新并非发生在电子表格上。它发生在实验室、工厂和协作网络中,在那里,思想转化为有形技术。你可以在专利、原型和生产线上看到它,而不是在调查回复或网站域名数量中。
在创新指数真正以确凿证据为基础之前,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应对这些排名持谨慎态度。跳出头条新闻,关注技术进步的真正推动力。那才是未来正在被创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