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清算时刻:行业首次真正衰退的内幕
埃克森美孚暂停其价值70亿美元的贝敦氢能设施项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个全球最受追捧的清洁能源行业,并非因技术缺失,而是因客户不足而走向崩溃。
11月21日,埃克森美孚以需求疲软和经济不确定性为由,暂停了其在德克萨斯州的旗舰氢能项目。此前该公司已投资5亿美元,并与日本贸易公司丸红签署了主要合同。这个旨在每年生产86万吨带大规模碳捕集功能的低碳氢、如此先进的项目被叫停,预示着比单一企业挫折远为严峻的局面。
这标志着氢能首次炒作周期的结束,以及一个漫长的行业调整期的开始。
在全球氢能领域,多个千兆瓦级项目正在被取消或无限期推迟。澳大利亚斯坦韦尔公司2.9吉瓦的CQ-H2项目已取消;Hy Stor在美国的大规模电解槽预订也已缩减。行业分析师目前将该领域描述为陷入“商业僵局”——即雄心勃勃的生产计划与几乎无人愿意为产品买单的残酷现实相冲突。
核心问题不在于工程技术。电解槽运行正常,碳捕集系统也运转良好。问题是根本性的:氢气生产商找不到愿意签署十年期固定价格合同的客户,以使项目获得融资,尤其当这些合同要求支付比传统燃料高出巨额溢价时。
一家在全球竞争的欧洲钢厂,当其亚洲竞争对手能够燃烧廉价天然气时,便无法承受氢气原料每公斤额外一两美元的成本。化肥厂也面临类似的经济难题。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长期买家,项目就无法获得融资;没有运作的项目,买家就不会承诺使用未经证实的供应链。
政策不确定性加速了这一瓦解。美国于2025年1月最终确定了其45V氢能税收抵免规则,提供每公斤最高3美元的补贴——理论上足以使绿氢与传统生产方式具有竞争力。然而,随后特朗普支持的税收立法将建设截止日期从2033年提前到2026年,并威胁要完全终止绿氢抵免政策,这有效地扼杀了那些原计划需要数年时间准备建设的项目。
欧洲严格的RFNBO(可再生燃料非生物来源)规则,要求可再生电力和氢气生产在时间和地理上严格匹配,已被证明成本高昂且复杂,以至于成员国正公开游说放宽这些规则。与此同时,欧盟也已削减了其近期氢能目标。
当前生产成本说明了一切:来自天然气的灰氢每公斤成本为1.50-2.50美元;带碳捕集的蓝氢为2-3.50美元;电解绿氢则高达3.50-6.00美元,在许多欧洲市场甚至更高。即使有最高补贴,绿氢也仅能在成本上勉强与灰氢持平——而且仅限于美国某些拥有廉价可再生电力的特定地区。
残酷的经济现实解释了为什么行业内部人士预测,80-90%已宣布的千兆瓦级项目将永远无法达到最终投资决策。幸存者很可能是规模适中、渐进式的设施,与特定的工业客户(如钢厂、炼油厂、化工厂)绑定,这些客户的承购合同真实有效且现有基础设施完善。
林德(Linde)和液化空气(Air Liquide)等工业气体公司凭借其现有网络和对项目回报的严谨态度,似乎能够经受住此次调整。而纯电解槽制造商则面临生存压力,因为他们数千兆瓦的订单簿正在蒸发。
这并非氢能的终结,而是一次必要的市场修正,将真正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投机性炒作区分开来。该行业已证明了技术可行性。然而,在政治和金融耐心耗尽之前,它能否建立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仍未得到证实。
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