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文化传承与问责制:香港在致命大火的未解之谜中挣扎
香港——原本包裹康福苑的绿色防护网旨在保护居民免受施工灰尘影响。然而,调查人员认为,它反而成了火焰的快速通道,火势迅速沿着多栋高层建筑的外墙蔓延,酿成了香港自1990年代以来最致命的火灾,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吞噬这处公共屋邨的大火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反思,其影响远超被烧毁的楼宇本身。这场反思的核心是一个香港独有的悖论:遍布香港天际线的竹脚手架,它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到强大的工会捍卫,如今却因可能加速灾难而被置于审视之下。
根据官方报告,火灾始于被防护网包裹的外部脚手架,随后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至整个建筑群。火势升级为最高级别的五级火警,火焰在正在翻修的屋邨楼宇之间跳跃蔓延。已有三人被捕,但调查人员尚未确定起火是由于焊接火花、电气故障、随意丢弃的烟头,还是更险恶的因素所致。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火势的迅速蔓延引发了关于材料、执法以及安全成本的紧迫问题,尤其是在世界上建筑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用塑料扎带和尼龙绳捆绑在一起的竹脚手架,仍然出现在香港约80%的建筑项目中。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尽管中国内地和其他发达地区已基本转向使用金属替代品。香港政府在三月份宣布计划,要求至少一半的公共工程项目使用金属脚手架,这是对日益增长的安全担忧的间接承认。
但脚手架本身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安全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通常覆盖这些竹制结构的绿色防护网。消防法规要求使用阻燃材料,然而,多份报告表明,承包商有时为了削减成本,会使用更便宜、不合规的替代品。就在上个月,中环发生的一起大型脚手架火灾已促使当局发布警告,要求审查阻燃标准。
代表着数千名掌握着数百年历史手艺的工人的竹脚手架工会,公开抵制快速淘汰。工会领袖认为,这关乎其会员的生计以及香港的建筑特色。政府官员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既要更新安全标准,又要保护传统行业,还要执行可能已经不足的现有法规。
这种紧张关系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困境。这难道是一场文化传承与现代安全要求之间的冲突吗?或者,正如一些批评人士所指控的,这是一种监管执法失灵,允许削减成本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而竹脚手架的问题仅仅掩盖了系统性问题?
调查仍在进行。鉴定团队正在检查康福苑的防护网是否符合阻燃标准,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检查,以及翻新承包商是否遵守了安全规程。这些调查结果将决定这场悲剧是由于忽视已知风险,还是由于无人完全理解的风险所致。
目前,这座城市在哀悼的同时,也正艰难应对那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探讨传统、经济和安全如何在其垂直景观中交织。那些定义香港天际线的竹脚手架,或许也将定义这个问责时刻——如果问责能够最终到来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