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为Quantinuum筹集6亿美元,估值达100亿美元,以推动量子计算发展

作者
Anup S
23 分钟阅读

量子浪潮:霍尼韦尔6亿美元押注加速Quantinuum迈向容错未来

在瞬息万变的量子计算世界中——脆弱的量子比特蕴藏着彻底改变从金融到制药等行业的潜力——霍尼韦尔刚刚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2025年9月4日,这家工业巨头宣布为其量子计算子公司Quantinuum募集6亿美元股权融资,使该公司投前估值高达惊人的100亿美元。本轮融资使Quantinuum的估值较上次融资翻倍,并汇聚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投资者,这表明量子计算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正在迅速成为现实。随着传统计算在处理日益复杂的模拟时力不从心,这笔资金注入凸显了一个决定性转变:商业规模量子计算的竞赛正在加速。

现代量子计算机的复杂内部结构,展示了冷却量子处理器所需的低温系统。(phasics.com)
现代量子计算机的复杂内部结构,展示了冷却量子处理器所需的低温系统。(phasics.com)

Quantinuum已成为该领域最先进的参与者之一,提供围绕其领先的囚禁离子系统构建的全栈式方法。该公司从霍尼韦尔剥离,并与Cambridge Quantum合并后实力增强,精心树立了性能领先的声誉。其H系列机器目前保持着行业记录,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达到8,388,608——这是一个衡量系统处理复杂计算能力的基准。Quantinuum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下一代系统Helios,代表着该公司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飞跃。Helios旨在突破可能性的极限,目标是实现通用容错计算——一项难以捉摸的突破,最终可能使量子机器足够可靠,以应用于现实世界。

Quantinuum的H系列囚禁离子量子计算机,保持着行业性能记录。(hpcwire.com)
Quantinuum的H系列囚禁离子量子计算机,保持着行业性能记录。(hpcwire.com)

量子体积是一个单一数值指标,用于量化量子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它衡量量子设备能够可靠执行的最大随机电路,同时考虑到量子比特数量及其质量(错误率、连接性)。这为评估量子计算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实用基准。

随着这些技术进步,投资者热情高涨,最新一轮融资反映了Quantinuum的进展及其战略定位。该公司的估值已从2024年初的约50亿美元增长,这得益于Helios项目以及纠错量子比特方面的稳步进展等里程碑。本轮新增参与方包括英伟达(NVIDIA)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以及广达电脑(Quanta Computer)、QED Investors、MESH和韩国投资伙伴(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他们加入了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三井(Mitsui)、安进(Amgen)以及霍尼韦尔等现有支持者,所有这些投资者都在加深承诺。对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更是对将Quantinuum能力融入更广泛技术生态系统的长期押注。 Quantinuum从2024年融资轮到2025年最新融资的估值增长情况。

日期事件/融资轮类型融资金额估值
2021年11月合并/收购不适用2.7亿美元
2024年1月股权融资3亿美元50亿美元
2025年9月B轮融资6亿美元100亿美元

英伟达的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它将Quantinuum置于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日益融合的核心。通过英伟达的CUDA-Q平台将量子处理器与GPU驱动的工作流结合,两家公司正在为解决过去无法处理的问题的混合系统奠定基础。Quantinuum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在卡塔尔建立了一个1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以在未来十年内开发先进的量子基础设施。在新墨西哥州和新加坡的新设施专注于计算生物学,而与理化学研究所(RIKEN)、软银集团(SoftBank Corp.)、英飞凌(Infineon)和STFC哈特里中心(STFC Hartree Center)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旨在加强供应链、扩大生产规模,并使应用多样化,涵盖从药物发现到优化问题。

尽管Quantinuum的发展势头不可否认,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前景一片坦途。一些分析师赞扬该公司的全栈策略——整合硬件、InQuanto等软件平台以及开发工具——认为这是避免量子生态系统碎片化的关键优势。然而,也有人警告称,该行业前商业阶段的现实带来了严重风险。囚禁离子系统仍然昂贵且对噪声高度敏感,为规模化带来了挑战。Quantinuum估值在不到两年内迅速翻倍也引发了投资者预期可能超越技术成熟度的担忧。市场反应反映了这种复杂情绪:IonQ和Rigetti等竞争对手股价小幅上涨,而霍尼韦尔和英伟达的股价波动更为温和且不均衡,凸显了围绕时间表和盈利能力的持续不确定性。

囚禁离子量子计算机利用单个离子作为量子比特,通过电磁场(称为离子阱)将其固定在真空中。激光随后精确操控这些囚禁离子的量子态,从而实现量子操作和纠缠,这是计算所必需的。这使得对量子信息进行高度受控的处理成为可能。

尽管如此,Quantinuum的技术领先地位仍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优势。其硬件优势,包括全对全量子比特连接和极高保真度门,使其在实现容错方面取得早期进展。英伟达加速量子研究中心等合作伙伴通过推动混合计算领域的突破来进一步扩大这一势头,这可能显著提升传统AI模型的性能。本轮融资是量子领域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融资之一,表明投资者对其潜力的信心日益增强,也反映了人们对量子技术日益接近商业相关性的广泛认知。

容错量子计算(FTQC)是一种通过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免受错误影响来构建可靠量子计算机的方法。它通过量子纠错(QEC)实现这一点,即冗余编码量子比特,以确保即使存在噪声和缺陷也能进行精确计算。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纠错——使量子系统稳健的关键——仍然是该领域最困难的技术障碍之一。基准测试结果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往往由供应商报告,缺乏统一的跨平台验证,留下了怀疑的空间。如果Helios的推出面临延迟,或者容错里程碑推迟到2030年以后,估值压力可能会加剧。竞争格局也日益激烈,IBM、谷歌以及中性原子和光子量子计算领域的新兴初创公司都在推行各自激进的路线图,增加了任何单一方法被颠覆的风险。 领先量子计算模式的比较,包括囚禁离子、超导、光子和中性原子,基于量子比特保真度、连接性和可扩展性等关键特性。

模式单量子比特保真度双量子比特保真度连接性可扩展性主要特点
囚禁离子非常高固定(线性),但通过穿梭实现灵活交互挑战重重,因为需要单独的激光控制,且离子数量越多难度越大离子通过电磁场囚禁,用激光精确控制。相干时间长。门操作速度慢于超导量子比特。不需要稀释制冷,依赖激光冷却。
超导固定布线量子比特数量取得重大进展,但连接性和相干性面临挑战。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超过4,000个量子比特。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特性。通过微波脉冲易于控制。计算速度快。对环境噪声高度敏感,导致退相干。依赖成熟的半导体制造技术。
光子不适用概率性(例如,~50%)有限(需要诱导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双量子比特门)在实现高效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和按需单光子源方面存在挑战使用光子作为量子比特。相互作用弱,与热噪声隔离良好,相干性易于管理。可在接近室温下运行(探测器通常需要低温)。光子损耗阻碍性能。双量子比特逻辑门极具挑战性。
中性原子报告高于99.9%正在改善(约97%)灵活、可重构(通过穿梭实现全对全连接)可谓物理可扩展性最佳,已演示了数百个二维全控量子比特,有潜力实现数千或数百万个量子比特使用被光捕获的不带电原子。量子比特编码在原子态中,通常是超精细基态。相干时间长(秒级)。门速度慢于超导量子比特(微秒级)。可在室温下运行。

本次融资结构本身揭示了Quantinuum的策略。在106亿美元的投后估值下,现有股东若选择不按比例参与,将面临约5.7%的股权稀释,不过霍尼韦尔预计将保持其多数股权——历史上在52%至54%之间——其持股估值约为55亿美元。新注入的资金将作为一笔“战争储备金”,使Helios做好生产准备,推进Nexus和Guppy等统一软件平台,并推动全球需求增长。摩根大通证券担任配售代理,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提供法律咨询,交易的专业性暗示了未来更宏伟的目标,包括最早可能在2027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连锁效应远不止Quantinuum本身。竞争对手可能会加快自身时间表,寻求新的联盟,甚至进行整合以跟上步伐。混合量子-AI模型正在全行业获得关注,各国政府可能会增加对量子安全计划的资助,例如后量子密码学,这反映了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从投资角度来看,随着Quantinuum的成功提升霍尼韦尔的整体估值,霍尼韦尔将从中受益,可能在2026或2027年前引来激进投资者关注。IonQ、Rigetti和D-Wave等上市量子概念股可能会乘势而上,迎来行业乐观情绪,同时Quantinuum的进展可能会加剧竞争差异化。对英伟达而言,即使财务投入不大,这笔投资也具有战略重要性,确保其CUDA-Q平台在混合架构演进中保持核心地位。

后量子密码学(PQC)指旨在保护我们的数字信息免受未来量子计算机威胁的加密算法。这些PQC系统旨在在传统计算机上运行,但能够抵御强大量子机器的攻击,确保随着量子计算的进步实现长期数据安全。

展望未来,未来几年可能会带来变革。Helios于2025或2026年首次亮相,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为2027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奠定基础,从而有可能使Quantinuum成为首家公开上市的纯粹量子计算公司。在2028年至2030年间,容错系统的早期演示可能会在药物发现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取得突破,而全栈领导者之间的整合可能会完全重塑竞争格局。对投资者而言,机遇与风险并存。如果IPO时间表不变,霍尼韦尔股价可能上涨;IonQ可能会受益于对囚禁离子技术的新信心;广泛投资量子ETF或英伟达的混合计算策略可能成为对冲波动性的手段。然而,该行业里程碑驱动的特性使其容易出现情绪的剧烈波动,更类似于生物技术而非传统企业技术。 Quantinuum从2025年到2030年的关键里程碑预测时间表,包括Helios发布、潜在IPO和容错演示。

年份里程碑描述
2025Helios发布及逻辑量子比特演示Quantinuum计划发布其Helios量子计算机,能够提供约50个逻辑量子比特,错误率低于10^-4。今年也可能演示单个逻辑量子比特基准。Helios将与全新的全栈软件平台一同亮相,旨在降低编程障碍并推进容错量子计算。
2027第二代系统发布及潜在IPOQuantinuum的目标是在Helios发布两年后发布第二代量子计算系统,预计将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增至约100个,并将错误率降低一个数量级。该公司还在为2027年的潜在IPO做准备,以利用其IPO前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演示小型纠错电路的目标。
2029-2030Apollo系统及完全容错量子计算Quantinuum的路线图目标是Apollo系统计划于2029年发布,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通用、完全容错的量子计算机。Apollo系统预计将拥有数百个逻辑量子比特,能够执行包含数百万个门的电路,以实现科学和商业优势。这一里程碑代表了完整容错子系统的交付。

归根结底,霍尼韦尔6亿美元的融资不仅为Quantinuum的雄心提供了资金,更巩固了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地位。尖端技术、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和全球联盟的结合,使公司能够引领迈向容错系统。但从实验室突破到商业应用的道路仍然充满了技术和市场挑战。如果Quantinuum兑现承诺,这一刻可能标志着量子计算从实验性新奇事物转变为工业必需品的起点。

内部投资论点

| 类别 | 详情与分析 | 交易基本面 | • 融资轮次: IPO前“战争储备金”轮。
金额: 约6亿美元一级市场。
估值: 投前100亿美元,投后约106亿美元。
牵头方: 摩根大通证券(配售),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 | | 主要投资者 | • 新进: NVentures(英伟达)、广达电脑、QED Investors、MESH、韩国投资伙伴。
现有: 摩根大通、三井、安进、霍尼韦尔。 | | 所有权(预估) | • 整体稀释: 未按比例参与的持有人面临约5.7%稀释。
霍尼韦尔持股: 历史上为52-54%。若按比例参与,持股比例保持不变;若不参与,则降至40%多/50%出头。 | | 战略理由 | 1. 资助Helios发布(2025年): 下一代硬件即服务(HaaS)及新的统一软件栈(Nexus、Selene、Guppy)。
2. 与英伟达的混合量子-AI合作: CUDA-Q分发及加速量子研究中心共同选址。
3. 全球需求创造: 卡塔尔合资企业(“高达10亿美元”项目储备)和新加坡计算生物学谅解备忘录。 | | 技术地位 | • 硬件: 囚禁离子H系列。基准测试领先者(报告量子体积QV 8,388,608),全对全连接,高保真度。
纠错: 已发布逻辑操作超越物理操作的进展。在2030年前实现容错计算(FTQC)方面,与IBM展开“双雄竞争”
软件/生态系统: InQuanto(化学)、Nexus,以及与Azure QuantumCUDA-Q的集成。 | | 作者看涨理由 | 100亿美元的估值是对执行力的押注。如果Helios在2025年交付,且量子纠错(QEC)里程碑达成,到2027-2030年实现“有用的逻辑量子比特”,则该估值将显得**“便宜”。护城河在于“系统层面”(硬件+软件+QEC)。 | | 作者看跌理由 | 该估值处于“高点”,并面临变成“估值神话”的风险,如果:Helios延迟,QEC进展停滞,或基准测试领导地位被竞争对手(IBM、谷歌、中性原子、光子量子计算)超越。 | | 优势/验证 | • 罕见的深科技估值翻倍(50亿→100亿美元)。
• 蓝筹战略投资者。
• 英伟达合作验证了混合量子-AI模型。
• 通过政府合资企业实现地理多元化。 | | 劣势/风险 | • 前商业化: 投资者押注的是
里程碑,而非现金流**。
基准测试不透明: 供应商报告的指标需要独立验证。
竞争: IBM/谷歌路线图激进;存在被其他模式超越的风险。 | | 对霍尼韦尔(HON)的影响 | 持股按模型估值为约55亿美元。激进投资者推动的拆分,为在2026-27年前将股权变现创造了自然时间线,增加了SOTP(Sum-of-the-parts)期权性。 | | 对行业的影响 | • 利好混合栈软件和CUDA-Q生态系统。
利空“跟风”的囚禁离子技术玩家。
英伟达: 战略性而非财务性投资;旨在保持CUDA-Q核心地位的对冲。 | | 关键催化剂 | 1. Helios通用版(GA)发布,附带规格及成本/性能基准。
2. CUDA-Q在混合工作负载中获胜。
3. 合资企业里程碑转化为合同收入。
4. IPO筹备线索。 | | 关键警示 | 1. Helios或软件栈延迟。
2. 基准测试进展停滞,而竞争对手取得进展。
3. 合资企业工作分散平台重点。 | | 尽职调查要点 | 1. Helios技术数据室(原始错误日志、稳定性)。
2. 可复现的QEC证据(逻辑错误率)。
3. 单位经济效益和HaaS利润。
4. 合资企业/谅解备忘录合同质量(最低保障、照付不议条款)。
5. 已确认的平台开放性(Azure、CUDA-Q路线图)。 | | 总结 | Quantinuum是前两名玩家之一,在私营公司中拥有最佳的近期路径,可实现有用的纠错计算。本轮融资为IPO定价,并为执行设定了标准。 |

非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