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汽车制造商的中国梦碎:广汽菲克宣布破产

作者
Xiaoling Qian
11 分钟阅读

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中国淘金梦碎:广汽菲克宣告破产

在长沙闪耀的摩天大楼间,曾承载着中国最著名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的雄心壮志,如今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以下简称广汽菲克)的破产程序,成为西方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遭遇戏剧性逆转的最新篇章。

7月8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确认了业界人士早已预料的结局:广汽菲克正式破产,资不抵债。该合资企业的管理人表示,公司“不具备重整或和解条件”,这标志着曾经被视为中国汽车“淘金热”中重要立足点的广汽菲克,走向了彻底的终结。

GAC Fiat Chrysler Product (gstatic.com)
GAC Fiat Chrysler Product (gstatic.com)

一个警示信号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仅仅是又一个失败的合资企业。其资产约人民币732亿元,而负债高达人民币811亿元——杠杆率惊人地达到110.8%——此次破产使得其股东方广州汽车集团(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和斯泰兰蒂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泛欧交易所和富时MIB指数上市)都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此次破产是一个警示信号,”一位资深汽车行业顾问指出,“过去,外国品牌在中国一直备受青睐。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

时机尤其耐人寻味。法院接受管理人破产申请之际,正是外国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在2025年初骤降至31%之时——相较于2017年的约60%,跌幅巨大。这一市场份额的崩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后者在今年迄今的市场份额已达48%,并在4月份一度高达52%。

合资模式的瓦解:从伙伴到竞争

广汽菲克的破产,揭示了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更广泛结构性变革。

“合资政策最初旨在促使外国品牌分享其技术,”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行业分析师解释道,“而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缩小了与外国合作伙伴的差距,甚至超越了它们,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正在解体。”

这种转变远不止一起破产案。自2017年以来,三菱、福特、大众和通用汽车等公司的中国合资企业产量都缩减了30-50%。前五大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总销量从2017年的940万辆降至2024年的仅640万辆——短短四年内下降了32%。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同期内的销量从460万辆翻了一番多,达到950万辆。

完美风暴:外国汽车制造商为何败退

此次崩塌源于多种因素的融合,这些因素从根本上改变了竞争动态:

闪电般的创新周期

中国制造商已将开发周期缩短至短短18个月,而传统汽车制造商通常需要五年。这种敏捷性使国内品牌能够迅速迭代和创新,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车联网技术领域。

电动革命的本土优势

正如一位供应链高管所说:“在中国政策支持和无与伦比的电池供应链推动下,中国汽车制造商更快、更全面地拥抱了电动化。外国品牌因此失去了技术优势和高端品牌光环。”

残酷的价格战

一场持续的价格战——被一位监管机构形容为潜在的“血战”——已经挤压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比亚迪、特斯拉以及其他激进的参与者,已将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逼入难以维系的财务困境。

政策格局的变化

自2022年股权限制取消以来,合资模式已失去其战略合理性。曾经依赖外国技术的中国合作伙伴,现在认为自己与外方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它们。

资产负债表余震

广汽菲克破产的财务影响,远不止于这家已解散的合资企业本身。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此次破产威胁到其103.5亿元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并加剧了现有挑战。该公司报告称,2024财年营收同比下降20%,并录得二十年来首次净亏损。

斯泰兰蒂斯于2022年解除了对该合资企业的并表,因此面临的直接财务风险有限。然而,该公司已转向在中国采取更轻资产的方式,收购了零跑汽车20%的股份,并成立了持股51%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旨在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来推动其全球小型电动汽车战略。

废墟中的赢家

随着外国品牌的退却,某些参与者正处于有利位置,能够利用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

比亚迪已成为主导力量,今年迄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28.9%的份额,并加速其全球扩张,在巴西等市场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中国一级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宁波华翔——尽管面临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压力,仍在巩固其地位。最近的支付条款改革,将结算周期限制在60天内,对这些财务实力更强的供应商有利。

投资启示:驾驭转型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不断变化的汽车市场格局既带来风险也创造机遇:

买入比亚迪/卖出马自达的配对交易,可以捕捉中国电动汽车领导者与一家自2022年以来中国销量下降超过30%的传统燃油车制造商之间的分化。主要风险包括日元波动性以及美国/欧盟可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

类似地,买入斯泰兰蒂斯/卖出大众汽车的头寸,可能受益于斯泰兰蒂斯果断退出其陷入困境的中国合资企业并战略性收购中国技术,而大众汽车则继续持有高成本的中国燃油车产能和正在接受战略评估的合资企业股份。

展望未来:三种潜在情景

行业分析师概述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三种可能发展轨迹:

在基准情景(55%概率)下,我们将看到一个渐进的市场洗牌,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5%左右。这种情景有利于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和中盘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商。

硬着陆情景(30%概率)将涉及一场无序的价格战,导致包括国内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在内的弱势参与者破产。在这些条件下,投资者可能会转向锂和铜等上游供应商,同时做空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

地缘政治分裂情景(15%概率)设想关税壁垒阻止中国产品出口到西方市场。这将不成比例地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同时有利于东盟地区的整车厂,如长城汽车的泰国合资企业和奇瑞汽车的印度尼西亚业务。

一个时代的终结

广汽菲克的破产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五五开”合资时代的终结。缺乏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和中国特色软件能力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面临严峻选择:退出市场、转向轻资产进口或技术许可模式,或面临失去竞争力的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优势已转向那些控制电池和软件垂直领域,或利用中国成本优势进行全球出口的企业。斯泰兰蒂斯与零跑汽车的合作,或许是这种新方法的清晰模板——这表明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已不可逆转地改变。

本文反映截至2025年7月8日的市场状况,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自行进行尽职调查并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