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边境的终结:卡尼的“加拿大堡垒”正在成形
渥太华——马克·卡尼正在抛弃他作为明星央行行长时期所奉行的自由市场策略。如今,作为总理,他批准了加拿大几十年来最激进的产业干预措施。面对华盛顿强硬的政府以及一场摧毁了北美旧有经济共识的贸易战,他的自由党政府正准备推出一项全面的“加拿大堡垒”战略。该计划旨在保护国内钢铁和软木免受美国惩罚性关税的影响,这标志着加拿大经济将明确告别以自由贸易为默认模式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国家支持的战略自主新时代。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进口配额的严格修订。为将国内市场留在加拿大手中,渥太华将把来自非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其他易于倾销的供应国)的钢铁进口量,从其2024年水平的50%大幅削减至仅20%。实际上,此举是在加拿大钢铁厂周围构筑一道监管护城河。其目的是强制将约8.54亿美元的国内钢铁需求重新导向本地铸造厂,而非任其流失给更廉价的外国竞争对手。
受困林业部门的12亿美元生命线
如果说钢铁计划显得具有保护主义色彩,那么软木救援则近乎事关生死存亡。美国对加拿大软木征收的关税接近35%,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魁北克省的社区眼睁睁看着数千个就业岗位随着锯木厂关闭或远低于产能运行而消失。作为回应,卡尼政府将通过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Business Development Bank of Canada,简称BDC)发放12亿美元的政府支持贷款。这些贷款并非仅仅是权宜之计。它们是重组资本,旨在帮助锯木厂保持偿付能力,以应对这场贸易冲突从短期争议演变为跨境关系中根深蒂固的特征。
渥太华不仅限于金融援助。它正直接介入物流,这一竞争力的无形支柱。地理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加拿大工业的隐形税收,漫长的运输距离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侵蚀着利润。为了减轻这一影响,联邦政府将为受贸易战打击的行业承担50%的国内货运成本。除此之外,自由党政府还将命令削减省际铁路货运费率,将国家铁路网络变为其所认定的战略产业的实际补贴公用事业。
严格的“购买加拿大产品”规定将进一步巩固这道壁垒。联邦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完全从这个新的保护范围内的供应商采购材料。如果渥太华修建桥梁、港口或公共交通线路,其钢铁和木材必须来自这个“堡垒”内部。对于国内生产商而言,这不仅仅是支持。这是写入国家采购规则的保障性需求。
国家支持的垄断联盟崛起
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仿佛渥太华只是举起了一面更大的盾牌。更耐人寻味的解读是,加拿大正悄然将关键行业转变为国家赞助的寡头垄断。卡尼不仅在保护这些产业。他正在将其封闭并上紧锁链。
首先,考虑一下所谓的**“闭环溢价”——钢铁行业受惠,建筑商受损。**通过将非自由贸易配额削减至20%并补贴运费,渥太华消除了过去为价格设定底线的全球竞争。Stelco和Algoma等加拿大钢铁生产商现在获得了每个大宗商品生产商都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个被锁定的国内市场。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萎缩,但由于本地用户选择较少,其在国内的定价权可能会飙升。
从投资角度看,显而易见的交易是青睐那些控制供应源头的生产商,并做空那些必须从他们那里购买的开发商。钢铁制造商将享受更坚挺的价格和更稳定的销量。另一方面,加拿大建筑公司和工业开发商则面临结构性转变。他们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投入成本将开始与全球钢铁行业的通缩趋势脱钩。任何试图在加拿大进行建设的公司都将感受到利润被挤压。
其次是木材行业的**“僵尸风险”,这里的论点转向看跌。**这笔12亿美元的贷款额度看起来很慷慨,但却带有典型的道德风险。它在一个对加拿大日益公开敌对的美国市场中,维持了低效产能的生存。那些原本会关闭或整合的锯木厂,可以在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BDC)信贷的保护下勉强维持。这延迟了痛苦但必要的供给侧出清,而这种出清最终会恢复幸存者的定价权。
对于投资者而言,那些依赖这些生命线的纯粹木材公司构成危险的押注。政府为他们争取的是时间,而非盈利能力。短期内现金流可能有所改善,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过剩的产能指向一个不愿以公平条件购买产品的市场。
最后,看看**铁路补贴套利。**货运补贴作为一种微妙的财富转移,从纳税人流向了铁路公司,尤其是加拿大国家铁路(CN)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关税原本会摧毁的运量并没有消失。国家通过承担部分运输成本来支撑它。那些列车继续运行,不是因为贸易经济学使其合理,而是因为渥太华决定战略性行业无论如何都必须运输其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拿大铁路成为一个奇特的防御性投资。传统上,铁路是与整体经济同步起伏的周期性资产。在这项计划下,它们获得了接近国家主权支持的运量保障。当渥太华承保受保护行业的货运时,它也稳定了那些将这些材料运往全国各地的铁路巨头的收入流。
这项一揽子计划所产生的,不再是教科书式的自由市场。它是一个具有明确等级秩序的计划经济体。政府已经点名了其战略偏爱的产业,并用政策盔甲将其包裹起来,从钢铁厂和木材生产商,到连接它们的铁路线。
对于任何配置资本的人来说,信息都清晰响亮。转向那些渥太华已使其免受外国竞争和需求冲击影响的公司。远离那些将承担加拿大新经济主权更高成本的下游行业——建筑商、工业用户和其他价格接受者。
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