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终究留意到的睡眠革命:Eight Sleep 押注 1 亿美元于 AI 驱动的医疗保健
纽约 — 周二,Eight Sleep 宣布完成 1 亿美元融资,这标志着投资者看待消费科技与预防性医疗保健交叉领域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获得的最新注资由 HSG 和 Valor Equity Partners 领投,一级方程式赛车界知名人士查尔斯·勒克莱尔 (Charles Leclerc) 和扎克·布朗 (Zak Brown) 也参与其中。这不仅仅是风险投资,更是对将卧室转变为医疗监测站的一场豪赌。
时机并非巧合。全球睡眠科技设备市场正朝着 2034 年的 1346 亿美元规模迈进——相比目前 248.5 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惊人的 18.5%——Eight Sleep 将自身定位在三大强劲趋势的交汇点:人工智能、非接触式健康监测以及对主动医疗干预日益增长的需求。
2034年全球睡眠科技设备市场预计增长
来源/报告 | 当前市场规模(约) | 2034年预计市场规模 | 年复合增长率 (CAGR) | 备注/主要驱动因素 |
---|---|---|---|---|
Precedence Research (2025) | 248.5 亿美元(2024年) | 1346 亿美元 | 18.46% (2025-2034年) | 受睡眠障碍意识提升、技术进步驱动 |
Evolve BI (2025) | 211 亿美元(2023年) | 281.1 亿美元 | 18.32% (2024-2034年) | AI 设备、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 |
Market Research Future (2025) | 417 亿美元(2025年) | 851.3 亿美元 | 8.25% (2025-2034年) | 报告间市场范围差异 |
Precedence Research - 睡眠监测 | 230 亿美元(2024年) | 1041.4 亿美元 | 预计强劲增长 | 智能床垫、CPAP、数字疗法 |
超越床垫:重新定义健康基础设施
Eight Sleep 的 Pod 系统彻底颠覆了可穿戴设备主导的健康科技领域。像 Oura 和 Apple 这样的公司要求用户将设备佩戴在身上,而 Eight Sleep 则将智能直接嵌入到睡眠表面,创造了行业分析师所称的“环境健康计算”模式。
Pod 的复杂程度远超温度控制。该系统利用集成传感器,据称以 99% 的准确率监测心血管和呼吸模式,而其 AI 驱动的“自动驾驶”功能则为每位用户创建个性化的“数字孪生体”。这些数字档案持续适应从旅行和压力到季节性变化和疾病等多种因素,并在夜间自动调节温度、抬升度和硬度。
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孪生体是基于患者实时健康数据构建的动态虚拟副本。这种个性化的计算机模型使医生能够在无风险环境中模拟治疗、预测疾病进展并测试疗法,以确定为特定个体提供最有效的护理方案。
一位熟悉该领域的风险投资分析师指出:“从被动跟踪到主动干预的转变代表着健康科技的下一个演进方向。Eight Sleep 基本上创建了一个用户每晚无需任何有意识努力即可使用八小时的健康监测平台。”
这种方法带来了显著的商业吸引力。该公司报告称,自 2019 年产品上市以来,Pod 销售额已超过 5 亿美元,期间收入增长了十倍。或许更重要的是,Eight Sleep 已收集了超过 10 亿小时的睡眠数据洞察——这一数据集构成了其医疗雄心的基础。
医疗转型,颠覆一切
Eight Sleep 进军医疗保健领域是该公司最重要的战略演进。最新推出的“健康检查”功能利用 Pod 的生物识别监测能力来检测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异常,将该平台定位为严重健康状况的早期预警系统。
其医疗应用远不止监测。“潮热模式”采用 AI 驱动的冷却算法来缓解更年期症状,同时该公司正寻求 FDA 批准非接触式睡眠呼吸暂停解决方案。这些针对特定病症的干预措施可能将 Eight Sleep 从一款奢侈消费品转变为可报销的医疗设备。
Eight Sleep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亚历山德拉·扎塔兰 (Alexandra Zatarain) 解释说:“我们为用户提供每晚高精度的健康监测,以便他们能够在趋势发生变化时及早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可以补充医疗护理。”
医疗设备路径虽然利润丰厚,但也带来了重大的执行风险。FDA 审批流程以漫长和昂贵著称,需要临床验证,这曾使许多有前景的健康科技公司止步不前。成功将使 Eight Sleep 从纯粹专注于消费者健康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但失败可能耗尽资源并延迟国际扩张计划。
竞争战场日趋激烈
Eight Sleep 的高端定位面临多方压力。像 Apple 和 Oura 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巨头在健康追踪领域占据消费者心智份额,而像 ResMed 这样的医疗设备行业老牌企业则带来了数十年的监管专业知识和医疗保健分销关系。
特别是在智能床垫领域,Sleep Number 的 Climate360 系统提供可比的温度控制,且价格可能更低,同时利用公司广泛的零售网络和融资选择。与此同时,像 ChiliSleep 这样的平价替代品提供双区冷却功能,价格约为 2200 美元——显著低于 Eight Sleep 的 Pod 5 Ultra,后者包含可调节底座在内可能接近 6000 美元。
国际扩张,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中国的智能床市场拥有先进的本地制造替代品,价格仅为 Eight Sleep 的一小部分。小米 8H 品牌和像慕思 (DeRucci) 这样的老牌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电动床,具备健康传感功能,价格低于 1000 美元。
数据护城河与安全担忧
Eight Sleep 的竞争优势日益建立在其数据收集和 AI 能力上,而非硬件差异化。该公司数十亿小时的睡眠数据代表着一个可能无法逾越的护城河,用于训练 AI 模型和开发个性化干预措施。
Eight Sleep 10 亿小时睡眠数据与典型临床研究规模对比信息图
数据来源/研究 | 参与者/数据点数量 | 数据收集时长 |
---|---|---|
Eight Sleep 数据 | 搜索结果中未提及。 | 10 亿小时 |
Fullpower-AI® 标志性研究 | 超过 700 万晚的睡眠数据 | 搜索结果中未提及。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 | 53,321 名患者 | 搜索结果中未提及。 |
典型实验室睡眠研究 | 1 名参与者 | 通常为一晚。 |
Eight Sleep Pod 研究 | 54 名参与者 | 超过 300 晚。 |
然而,这种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带来了重大的网络安全责任。最近的安全研究揭示了 Eight Sleep 系统中的漏洞,包括暴露的 SSH 后门和 AWS 凭证——这些问题可能损害用户信任和监管审批前景。
随着 Eight Sleep 追求医疗应用,隐私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该公司强调符合 GDPR 和 CCPA 规定,以及数据加密和无麦克风政策,但从消费者健康转向医疗干预时,风险显著增加。
投资影响与市场动态
这 1 亿美元的融资轮,据报道使其估值比 2021 年的 C 轮融资翻了一番,反映了投资者对该公司医疗转型和国际扩张战略的信心。随着总融资额目前已接近 2.6 亿美元,Eight Sleep 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寻求 FDA 批准并在主要国际市场建立制造合作伙伴关系。
Eight Sleep 融资历史,显示其主要融资轮次的总募资金额。
日期 | 融资轮次 | 金额 | 领投方/主要投资者 |
---|---|---|---|
2025年8月 | D轮 | 1 亿美元 | HSG, Valor Equity Partners, Founders Fund, Y Combinator. |
2021年8月 | C轮 | 8600 万美元 | Valor Equity Partners. |
2017年 | 种子轮 | 600 万美元 | Y Combinator. |
对于投资者而言,Eight Sleep 代表着接触到几个高增长趋势:老龄人口对健康监测日益增长的关注、向预防性医疗保健的转变以及 AI 与医疗设备的整合。该公司的订阅模式(需要每年支付 Autopilot 费用)提供了经常性收入,可以平滑硬件销售固有的波动性。
然而,执行风险依然巨大。高端定价策略限制了目标市场规模,而监管路径带来了时间线不确定性。来自平价替代品和科技巨头的竞争可能压缩利润或市场份额。
市场分析师建议监测几个关键指标:强制第一年后的订阅续订率、国际市场渗透成功率以及 FDA 审批进展。该公司通过同行评审研究证明临床疗效的能力,可能决定 Eight Sleep 是成为一个变革性医疗保健平台还是仍是奢侈消费品。
广阔的睡眠经济觉醒
Eight Sleep 的融资成功反映了机构对睡眠在整体健康结果中作用日益增长的认可。随着全球医疗系统都在努力应对慢性病管理成本,能够实现早期干预和持续监测的技术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睡眠不足对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由生产力大幅损失驱动。在美国,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旷工和工作表现下降等因素,这每年给经济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AI、传感器技术和医疗验证的融合为那些能够证明可衡量健康改善的平台创造了机会。如果 Eight Sleep 成功通过 FDA 审批流程并证明临床疗效,该公司可以为跨多种状况和人群的环境健康监测建立模板。
目前,Eight Sleep 的成功取决于在多项复杂举措上的执行:保持硬件可靠性、获得监管批准、国际扩张以及抵御资金充足的竞争对手。这 1 亿美元的资金为这些战役提供了弹药,但在这科技与医疗保健快速发展的交叉领域,胜利远未板上钉钉。
投资免责声明:本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和市场研究。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读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