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复兴:跨世代认同重塑德国政治经济格局
柏林——柏林墙倒塌三十五年后,德国政坛和社会正在涌现一股强大的新力量:东德认同的复兴。曾经被认为是“怀旧”(对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怀念)的东西,已经演变成一场自信的、跨世代的运动,从根本上重塑德国的政治联盟、经济政策和文化景观。
表格总结了 怀旧 的概念、原因、表现和文化意义。
方面 | 描述 |
---|---|
词源 | 德语:Ost(东)+ Nostalgie(怀旧) |
含义 | 怀念统一前东德(民主德国)的生活 |
常见表现 | 喜欢东德时期的产品、媒体、符号和社会结构 |
原因 | 统一后的经济困难、身份认同的丧失、对过去的浪漫化 |
文化例子 | 施普雷瓦尔德酸黄瓜等产品,小睡魔等节目,东德博物馆 |
更广泛的背景 | 其他后共产主义国家的类似现象(例如,对苏联的怀念) |
这种复兴的“东部认同”不再仅仅是对民主德国的记忆,而是一股积极的力量,影响着从选举结果到外交政策立场的一切。 这种现象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它正在扩大选举差距,扩大对公平代表性的要求,重新定义区域发展战略,甚至影响德国在俄罗斯关系和欧盟绿色转型等关键问题上的立场。
复兴的种子:从共同历史到集体认同
东德认同的复兴源于被称为“变革”的变革时期——1989 年左右导致德国统一的剧变。与东德人会无缝融入西德社会的预期相反,许多人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研究人员所描述的“被迫融入”西方身份,同时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叙事和自尊。
“即使是那些在统一后出生的人也会继承和复述家庭故事,通过集体记忆和社会实践来接受东德身份的认同感,”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 这种跨世代的身份传递创造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连续性,将那些经历过民主德国的人与那些只通过故事了解它的人联系起来。
经济差距的持续存在加剧了这种身份认同的复兴。 尽管东德的国内生产总值十年来增长速度快于西部,但收入中位数仍然落后。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2023-24年东部工资上涨了6.1%,西部上涨了4.2%,但绝对差距仍然存在,加剧了人们的二等公民地位感。
您知道吗,在德国统一30多年后,东德工人的时薪仍然比西德同行低约15%? 虽然自 1990 年代初期以来工资差距已大大缩小——当时东部收入不到西部水平的三分之二——但进展已经放缓,行业类型和公司规模等结构性经济差异解释了剩余的大部分差距。 尽管如此,东部的人均收入已达到西部水平的 90% 左右,显示出稳定的趋同,尽管财富差距仍然更大,东部家庭仅持有西部家庭净财富的三分之一左右。
政治地震:从抗议到权力
选举格局揭示了这种身份认同复苏的最引人注目的证据。 现在,东部选民对 1990 年后主流政党的支持率达到了西部前所未有的水平。 德国另类选择党 (AfD) 在图林根、萨克森和勃兰登堡的民意调查中名列前茅或直接获胜,有效地将旧的德国内部边界变成了新的选举断层线。
表格:2025 年东德与西德各州对德国选择党和 BSW 的支持率。
政党 | 全国平均水平 | 东部各州平均水平 | 西部各州平均水平 | 东部最高州(投票率 %) | 西部最低州(投票率 %) |
---|---|---|---|---|---|
德国选择党 | 20.8% | 32.5–38.6% | ~18% | 图林根 (38.6%) | 科隆 (6.3%) |
BSW | 4.9% | 12.8–14% | <5% | 萨克森-安哈尔特 (14%) | 汉堡 (1.8%) |
同样的身份也助长了对萨拉·瓦根克内希特的左翼民粹主义 BSW 党的支持,使其在东部获得了两位数的支持,但在西部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由此产生的选举数学正在扰乱柏林的联盟计算。
调查显示,年轻的东方人继承了对现有政党的怀疑态度,并重视“街头”民主——周一示威(Montagsdemos)和散步(抗议游行)——而不是议会渠道。 这种偏好为反体制动员提供了沃土。
治理危机:代表性差距
这些数字讲述了一个严峻的故事:只有 12-14% 的联邦精英职位由东德人担任,尽管他们约占人口的 19%。 这种失衡已经从学术关注转变为政治需求,呼吁“东部配额”(东部配额)已进入联邦议院委员会听证会。
表格:东德人在联邦精英职位中的代表性与其在德国人口中所占份额的比较(2024/2025 年)。 该表格强调了东德人在最高联邦职位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相对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而言。
类别 | 百分比 (2024/2025) |
---|---|
联邦精英职位中的东德人 | 13% |
东德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 15%–20% (接近 15%) |
莱比锡 2024 年 Autoritarismus-Studie 直接将感知到的排斥与东部较低的民主满意度联系起来。 专家警告说,如果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信任差距将继续扩大,进一步挑战德国的政治凝聚力。
经济悖论:增长与不满
经济图景呈现出一种悖论。 东部吸引了特斯拉、英特尔和其他科技巨头的巨额投资,将产出差距从 1991 年的 3:1 缩小到今天的 1.4:1。 然而,这种趋同并没有解决更深层次的不满。
您知道吗,自从 1991 年德国统一以来,东德的人均 GDP 显着增长——从仅占西德水平的 35% 增长到 2020 年的 58% 左右——但尽管进行了超过 1 万亿欧元的巨额投资和补贴,但经济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失业率上升、人口下降和结构性挑战,早期的快速增长有所放缓,这意味着统一三十多年后,东德在收入、生产力和私人财富方面仍然落后于西部。
一个令人不安的人口趋势使情况变得复杂:18 至 29 岁人口的持续净外流(2023 年为 -7,100 人)威胁着劳动力供应,正如电池和芯片制造厂寻找熟练工人一样。 柏林的 Ost-Beauftragter(东德专员)现在将越来越多的欧盟资金转移到卢萨蒂亚和萨克森等地区,并明确地将其定义为“身份敏感”的凝聚力政策。
您知道吗? 自德国统一以来,东德已有超过 727,000 名 18 至 29 岁的人口流向西部,仅 2023 年的净流失量就为 7,100 人。 虽然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等城市略有增长,但许多农村地区继续面临年轻人外流,导致人口减少、老龄化,甚至性别失衡——历史上女性向西迁移的数量多于男性。 尽管有短暂的稳定期,但长期趋势凸显了持续存在的区域差距,以及迫切需要制定政策以留住东部年轻人才。
然而,这些资金的缓慢吸收——截至 2024 年 8 月,仅分配了 26% 的新欧盟社会气候基金——有可能强化“布鲁塞尔的钱最终落入西方咨询公司手中”的说法。
数字复兴:怀旧 3.0
文化复兴已经走向数字化。 像 @wirsindder.osten 这样的 Instagram 中心和像 @ossi_memes 这样的 meme 页面将 Trabants 和 Pfeffi 转变为共同的文化试金石,让年轻的东部人获得了他们的父母所缺乏的文化资本。 随着柏林墙倒塌 35 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出版商和流媒体平台正在竞相选择以东部为中心的故事。
消费品公司已经认识到市场潜力,复活了像 Rotkäppchen 和 Spreewaldgurken 这样的民主德国经典品牌,以利用身份驱动的忠诚度。 学术营销人员将这种策略定义为“怀旧溢价定价”。
您知道吗? 品牌通常会对唤起怀旧情感的产品收取更高的价格——这种策略被称为 怀旧溢价定价。 通过挖掘消费者感伤的回忆,任天堂(推出 NES Classic Mini)和耐克(重新发布 Air Jordan 1s)等公司成功地鼓励客户为让他们想起珍贵过去体验的商品支付更多费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销售,还可以加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
外交政策影响:俄罗斯及其他地区
身份认同的复兴也延伸到外交政策偏好。 民意调查一贯显示,与西部相比,东部对向乌克兰运送致命武器的怀疑态度更高,并呼吁加强与莫斯科的缓和关系,从而影响了联邦议院对国防开支的投票。
表格:德国公众对俄罗斯、乌克兰和国防开支的区域差异
政策领域 | 西德 | 东德 |
---|---|---|
支持乌克兰援助 | 较高 (70%) | 较低 (53%) |
赞成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 | 28% | 20% |
希望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 | 24% | 33% |
将俄罗斯视为威胁 | 占多数 | 占多数,但不太明显 |
支持国防开支 | 强烈 | 更加怀疑 |
亲俄政党的支持 | 较低 | 较高 |
分析人士警告说,迎合东部选民的政党——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左翼的 BSW——可能会否决进一步的欧盟制裁方案,从而可能破坏德国此前就俄罗斯政策达成的广泛跨党派共识。
社会凝聚力:记忆政治和极右翼挪用
新的“东部自豪感”颠覆了早期的“东部羞耻感”,但也为极右翼提供了可用于民族主义叙事的白话符号。 前民主德国运动员指出,未解决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不公正现象如何与 1990 年后的怨恨融合,从而助长了德国选择党等团体利用的受害者神话。
西德媒体的刻板印象——将东部描述为“棕色和落后”——加强了东部的防御性身份建设,从而形成了 MDR 2024 年媒体偏见审计中强调的已记录的反馈循环。
战略意义:解决分歧
政策专家根据如何处理这种身份认同的复兴概述了几个场景:
如果被忽视:
- 更难组建联邦联盟,弃权率上升
- 尽管投资涌入,但劳动力短缺加剧
- 怀旧被商品化为品牌战和文化媚俗
- 联盟否决欧盟安全政策
- 东西方之间相互鄙视的恶性循环
如果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
- 将机构搬迁到莱比锡和马格德堡等东部城市; 在企业中实施自愿的“东部审计”目标
- 创建将制造厂与当地学校联系起来的双元职业中心; 为回国人员提供欢迎礼包
- 与博物馆和初创公司共同创造遗产产品,以使利润留在当地
- 在德累斯顿和罗斯托克组织公民大会,讨论安全政策,弥合民意调查差距
- 在全国性媒体中建立东部编辑部; 创建跨编辑交流计划
底线
东德身份的复兴既不是短暂的怀旧,也不是走向分裂的一步。 它代表着一种源于不平衡统一的自我主张——而未能与之互动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民间社会行为者有可能加剧德国的新断层线。
通过公平的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区域投资和包容性的故事讲述来进行明智的参与,可以将这种身份认同的激增从分裂的根源转变为民主复兴和经济活力的催化剂。 德国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承认这种复兴的身份,而是如何利用其能量来实现国家凝聚力,而不是分裂。
随着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 35 周年,挑战依然存在:这个国家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来尊重其东部公民的经历和愿望,同时打造一个真正统一的未来? 答案很可能决定欧洲最大经济体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