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院裁定订婚不代表性同意:在一起标志性强奸案中

作者
Xiaoling Qian
11 分钟阅读

中国法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确立新的同意原则

一个重塑中国伴侣关系法律格局的案件

北京——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婚俗往往模糊同意界限的社会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决定性的一步,将“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纳入其具有权威性的案例库。该裁决于2025年5月14日最终确定,明确规定订婚不构成默示的性同意——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被法律专家称为“中国法治进程中妇女权利的里程碑”。

此案的核心事件发生在大同市阳高县,这是一个传统婚俗仍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始于2023年初的一个典型说媒安排,最终演变成一起刑事案件,现在已成为全国法院的参考范例。

一位在北京专门研究性别法的学者表示:“这项裁决打破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订婚赋予男性某种‘权利’。法院明确表示,无论关系状态如何,同意都必须是明确的。”

订婚文书 (cctvpic.com)
订婚文书 (cctvpic.com)

一段以法庭告终的关系

2023年1月30日,当地一家婚介机构介绍了史某和吴某,两人随后开始交往。在交往期间,他们口头约定彩礼为人民币18.8万元(约合2.6万美元)——这在中国许多地方是一种常见习俗,即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供金钱和礼物。

表:中国彩礼习俗概览

方面描述
名称 (中文)彩礼
目的表示尊重、诚意和正式承诺;补偿女方家庭
常见形式现金、珠宝、黄金、家具家电;象征性金额(如8.8万元)
地域差异沿海富裕地区较高;在农村/北方地区仍然受到重视
社会问题经济负担、性别不平衡、婚姻商品化
现代趋势协商或象征性金额、回礼、嫁妆

法庭记录显示,吴某在两人交往期间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这是一个关键细节,后来成为此案的核心。

按照当地习俗,史某家人于2023年5月1日举行了订婚仪式,史某在此期间向吴某家人提供了10万元人民币和一个7.2克的戒指。两人还收到一份书面承诺,承诺婚后一年将吴某的名字加入史家房产证。

第二天,在吴某家举办的庆祝宴会后,这对情侣来到史某位于阳高县的一处14楼公寓。本应是庆祝的延续,却成为一场犯罪的现场,最终将此案推向中国最高法院。

事件及后续

法庭文件显示,在公寓里,史某提出了性要求。尽管吴某拒绝并表示希望等到婚后再发生性关系,史某仍强行对她进行了侵害。

身体和情感上的创伤立即引发了吴某的紧急而绝望的反应。在痛苦中,她在公寓内点燃了物品,包括卧室柜子和客厅窗帘,然后试图逃离。

大楼监控录像捕捉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吴某跑到13楼呼救,随后被史某强行拖回自己的公寓。史某拿走了她的手机,直到她母亲打电话时才在她两人离开大楼时归还。

当晚,吴某和她的母亲向当地警方报案。

证据链

调查迅速展开。2023年5月4日,警方体检发现吴某手臂和右手腕有瘀伤。犯罪现场调查人员记录显示,卧室窗帘已被扯下,客厅窗帘有烧焦痕迹——这些物证印证了吴某在遭受侵害后处于痛苦状态的描述。

法医分析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床单上的DNA检测发现了史某的精斑以及两人的混合DNA信息。第二天,即5月5日,警方将史某刑事拘留。

一位熟悉类似案件的法医专家解释说:“此案中的物证形成了一条清晰无误的时间线。结合被害人的及时报案和一致证词,展现了事件发生的清晰图景。”

双线并行法律战

此案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以两条平行线进行。阳高县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6月27日以强奸罪对史某提起公诉,第一次刑事审判于2023年12月25日结束,阳高县人民法院判决史某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此案在一个意外的发展中进一步复杂化:史某于2024年1月25日对吴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她根据“订婚赠与协议”登记结婚或退还彩礼。他试图利用传统习俗来对抗吴某的努力最终失败,法院判决史某败诉。

刑事案件于2025年3月2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经过四小时的庭审,法院于4月16日维持原判,包括强奸罪判决和三年有期徒刑。同时,法院驳回了史某在相关民事案件中的上诉。

从地方案例到国家法律先例

此案被纳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该案例库于2023年7月启动,2024年2月向公众开放——提升了其重要性,超越了案件当事人。案例库只收录经过最高法院审查并认为对类似情况具有示范价值的案例。

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将案例库的案例描述为重要的“法治产品”,有助于法律适用中的“点对点”参考,促进裁判标准的统一。

法院通过此案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法律原则:

首先,订婚不意味着性同意。裁决明确驳斥了“订婚即享有性权利”的观念,并确认违背女性意愿强行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无论是否订婚或存在传统期待。

其次,此案强调了诉讼过程中的隐私保护,警示泄露非公开审理的保密信息会带来法律后果。这适用于包括辩护律师和法律代表在内的所有相关方。

突破传统

该裁决挑战了像山西大同地区这样根深蒂固的习俗,在这些地区,订婚通常带有准婚姻的权威。法院的决定代表着对历史上损害女性自主权的文化习俗的直接对抗。

一位研究中国农村性别动态的社会学家指出:“在传统婚俗较强的地区,订婚常被视为赋予了某些特权。这项裁决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文化习俗不能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

北京安建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将此案描述为具有“里程碑式的司法意义”,明确否定了“订婚即意味着性同意”这一陈旧观念,并强调违背女性意愿的性行为无论关系状态如何均构成强奸。

对中国社会的更广泛影响

除了法律影响之外,此案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同意、性别平等和当代中国婚姻习俗演变的讨论。

一位上海的性别权利倡导者评论道:“这项裁决不仅仅影响法律实践——它预示着社会对关系的看法的转变。它确立了同意至关重要,即使在历史上曾被视为当然或忽视的传统情境中也是如此。”

河南泽瑾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强调,此案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指出,案例库的案例在实践中起参考作用,有助于确保裁判一致性,提升司法公信力。

该裁决出台之际,正值中国法律体系日益重视性别暴力和妇女权利问题。通过确认违背女性意愿是强奸的核心要素——无论关系状态如何——法院对亲密伴侣暴力确立了零容忍立场。

随着此案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法律框架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超越了法庭,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挑战着长期存在的假设,并可能重塑中国社会亲密关系的基础。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