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巨头挑战Waymo——成本仅为其五分之一
百度萝卜快跑每周无人驾驶出行量达25万次,迫使投资者重新思考自动驾驶竞赛
在真正重要的指标——每周完全无人驾驶出行量上,百度萝卜快跑已悄然追平Alphabet旗下的Waymo。截至10月31日,这家中国科技巨头报告称,其每周自动驾驶出行量超过25万次——与Waymo在美国的同期数据持平——但其车辆成本仅是Waymo的一小部分。Waymo改装后的捷豹汽车每辆成本约为17.5万美元,而百度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车辆成本则接近3万美元。
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警醒。累计1700万次全球出行请求,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4亿公里且无重大伤亡事故,百度的数据表明,无人驾驶出行的未来可能正从硅谷转向深圳。
Benchmark投资者比尔·格利直言不讳地总结道:“萝卜快跑与Waymo不相上下。关键区别?车辆便宜得多——3万美元对17.5万美元。”这一价格差距正在改写行业经济学。
这不仅仅是关乎面子的问题。25万次出行量由大约1000辆车完成,这意味着每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均每周完成约250次出行——远超Waymo在美国1500辆车的车队规模。在像武汉这样拥有1200万居民、通勤模式密集的中国大城市,自动驾驶出租车几乎不间断地运营。这与美国郊区广阔分散的经济模式完全不同。
商业案例:规模、成本与盈利之路
对投资者而言,这一更新将炒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仅仅四个月内,百度每周出行量从16.9万次跃升至25万次——增长了48%,这表明其在多个中国城市实现了快速增长,并获得了监管机构越来越多的认可。
尽管百度尚未公布详细的财务数据,但分析师们可以拼凑出其经济效益。其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RT6车型,利用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和百度自有的传感器系统,将成本控制在3万至4.5万美元的低价区间。即使考虑到折旧、远程监控和地图基础设施等因素,百度相对于西方竞争对手的效率优势似乎也已奠定。
每辆车几乎不间断地运行——每次行程20到25分钟,每周完成数百次出行。这种持续使用迅速摊薄了固定成本。再结合中国较低的能源、劳动力和停车费用,分析师认为城市层面的盈利能力有望在12到24个月内实现。
安全表现又增加了一层优势。累计行驶超过2.4亿公里无重大伤亡事故——其中1.4亿公里为完全无人驾驶——这意味着更少的人工干预。每一次行驶都让AI更智能,并削减了运营成本。车辆学习得越多,百度所需的人工监控就越少。
然而,数字也可能误导。广泛引用的“累计1700万订单”几乎肯定包含未完成或已取消的请求,因此这更多是关于规模而非收入。每周25万次无人驾驶出行——这才是与Waymo付费出行量进行比较的关键数据。
那么这究竟价值几何?如果以远低于Waymo的车辆成本来模拟其表现,并考虑到北京对本土人工智能的强力支持,那么萝卜快跑的独立估值在50亿至80亿美元之间是合理的。如果百度证实盈利数据或宣布带有收入保障的国际合作,这个数字很容易突破100亿美元。
这一消息也面向两类受众。对中国监管机构而言,这验证了他们将百度视为国家冠军企业的押注。对全球投资者而言,这挑战了Alphabet主导无人驾驶未来的假设。小马智行CEO彭军向彭博社表示:“我们的美国同行起步较早,但我们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当前的局面。
投资者不容忽视的风险
然而,仍存在许多未知因素。百度尚未披露单次出行收入或详细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营成本;所有数据仍包含在更广泛的业务部门中。在这些数字被独立核算之前,怀疑者可能会认为萝卜快跑可能只是一个披着华丽数据外衣的昂贵增长实验。
国际扩张增加了更多复杂性。与瑞士邮政巴士(PostBus)等合作伙伴关系——目标是在2027年初全面运营——以及在迪拜和阿布扎比的试点项目听起来令人兴奋,但短期内不会显著提升利润。在数据法规、当地安全测试和合作伙伴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有意义的回报可能要到2028年之后才会出现。
出口限制构成最大的威胁。美国对先进半导体的管制可能会推高百度传感器和训练成本,从而削弱其独特的成本优势。而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则可能迅速冻结城市许可并阻碍扩张。
展望未来
近期信号清晰可见。百度下一份财报将显示是否会正式纳入萝卜快跑的业绩指标,还是继续将其作为公关数据处理。任何诸如“武汉在第四季度实现正利润”之类的披露都将证实其盈利能力,并让怀疑者闭嘴。
也要关注车队规模。如果百度到2026年将车队规模从1000辆扩大到1500辆甚至2000辆,这将是其巩固领先地位的举措。获得海外许可或达成收入保障型合作(类似于优步的模式)也能缓解人们对萝卜快跑的成功仅限于中国的担忧。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密集的城市和集中化的监管环境使得自动驾驶出租车比在美国更容易发展壮大,而百度的成本优势也为其提供了西方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喘息空间。这种优势能否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价值,取决于一件事——透明度。
但有一点非常清楚。百度现在已经拥有足够大的规模来要求这种透明度。
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