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K签证:吸引全球科创人才的大胆举措面临国内质疑
北京最新的移民改革取消了对青年科学家和创业者的雇主担保要求。然而,尽管这项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它也引发了关于就业、保障措施和执行方面的疑虑。
中国即将彻底改变其招募外国人才的方式。从10月1日起,政府将推出一种新的K签证,允许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无需本地雇主提供工作邀约即可进入中国。移民专家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吸引全球科创专业人才最大胆的举措。
该签证标志着对几十年来严格管控模式的彻底打破。在此之前,外国人通常需要有确定的雇主或接待机构才能在中国工作或进行研究。通过取消这一“看门人”角色,北京希望吸引那些渴望教学、合作乃至创业的青年才俊。
李强总理于8月中旬签署了该项规定,官员们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大致框架。与现有签证类别相比,该签证将允许多次入境、更长停留期和更长的有效期,尽管领事馆尚未公布具体的时限。
移民官员表示,“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地的人才,反过来,我们也能为他们提供机会。”他们将该项目宣传为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努力之一。
K签证的独特之处
与现有的Z签证(工作签证)或M签证(商务签证)不同,K签证不与单一机构绑定。申请人将主要根据其资历——例如学位、年龄以及在科学或技术领域的工作经验——进行评估,而不是事先是否找到雇主。一旦进入中国,他们将自由参与教育、研究、文化以及相关商业活动的交流。
目前看来,该签证将针对至少拥有学士学位的科创领域毕业生,不过年龄上限仍不明确。预计领事馆将很快公布详细规定。
这一放宽政策符合更广泛的趋势。截至7月,中国已与75个国家达成免签协议。仅在2024年上半年,就有3800万外国人出入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免签入境人次激增近54%。
北京为何出台此举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萎缩,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生物技术领域研究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K签证填补了针对高级专家的精英R签证与不适合寻求立足之地的早期职业科学家使用的短期许可证之间的空白。
时机也很重要。美国签证费用上涨和积压问题,使得外国毕业生更难留在美国。其他国家仍然将工作签证与担保和严格的薪资要求挂钩。相比之下,中国为那些原本可能前往新加坡、英国或加拿大的年轻专业人士,提供了一条更顺畅、更经济的途径。
中国的大学和科研园区可能成为直接受益者。没有了雇主担保许可证的繁琐手续,它们可以接待访问学者、开展短期研究项目并试行合作。许多人预计K签证将成为一个“试用”阶段,之后研究人员可以转为长期Z签证或R签证。
国内的反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为此欢呼。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抱怨声日益增多。批评者认为,尽管启动日期临近,但推出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细节仍缺失。另一些人则担心,在一个许多毕业生已经难以找到工作的市场中,这项计划可能会加剧就业竞争。
一些用户担心,国有企业或私营公司可能会被“鼓励”优先雇佣外国人而非本地人。“连新西兰都要求雇主担保和最低工资,而且许多外国人仍然无法在那里永久定居。中国为何反而简化了手续?”一位海外评论者问道。
反弹甚至蔓延到了官方渠道。公民已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交请愿书,要求更严格的入境规定、强制性担保、限制家庭签证数量以及全面公开K签证的签发数量。一些人甚至希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该政策生效前介入。
这场争论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官员们强调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然而部分公众则将该签证视为安全风险、文化冲突或剥削的“后门”。缺乏明确的法规只会加剧这些担忧。
投资者的机遇与风险
对于关注中国研发和科技领域的投资者而言,K签证既是机遇也是一场赌博。如果领事馆实行一致的规定,地方当局清晰地执行,这项政策可能会促进外国人才参与科研中心、生物技术测试和人工智能开发。
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主要城市很可能率先行动。预计它们将增加当地福利——例如住房补贴、创业资助、快速居留许可——以吸引新来者,就像它们对待国内人才一样。
分析人士预测,第一年可能只会签发几千份K签证,其中大多数获得者将与大学或加速器项目相关联。真正的考验将是其中有多少人能转为长期工作许可证。高转化率将表明该项目不仅仅是象征性的。
然而,执行风险依然突出。如果公众反弹加剧,或早期进入者规避规则——例如从事与签证不符的工作——当局可能会通过新的限制收紧资格。各省之间执行不一致也可能让机构感到沮丧,从而削弱推行势头。
此外,地缘政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和欧盟的技术出口管制可能会限制哪些外国研究人员能够参与量子计算或先进半导体等敏感领域,无论中国的签证政策如何允许。
接下来关注什么
几个迹象将揭示K签证是会获得进展还是停滞不前:
- 领事馆指导方针。 关于年龄限制、学位要求和有效期条款的详细规定,将揭示这项政策的真正开放程度(或谨慎程度)。
- 官方数据。 如果按签证类型细分移民数据,将提供首批确切数字。大学和科研园区可能会通过宣布新的访问项目提供间接线索。
- 城市层面的激励措施。 市级附加福利可能会影响申请人的聚集地,从而在中国创新中心中造成赢家和落后者。
- 合规趋势。 全球人才流动公司的最新报告将指出领事馆是否公平地执行规定以及审批所需的时间。
前路展望
目前,投资者和机构应将K签证视为一种选择,而非保证。它为吸引短期人才和建立国际网络提供了新的灵活性,但其长期影响取决于执行情况。
计划使用该签证的公司需要仔细对照劳动法和税法规划活动,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并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为K签证持有者转为永久许可证建立明确的途径。
简而言之,K签证重要的不是表面的数字,而是其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使这种灵活入境模式得以运作的“管道”和“平台”。如果中国能够提供清晰度、一致性和本地激励措施,该项目有望成为吸引科创人才的重要渠道。否则,它可能不过是象征性的姿态。
随着10月1日的临近,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对开放的大胆押注能否取得回报,还是会在国内怀疑论和全球逆风面前黯然失色。
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