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确认3I/Atlas是古老彗星
历史性观测揭示宇宙访客的真实面貌
北京 — 在一项将人类探索足迹拓展至太阳系之外的突破中,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确认神秘的星际天体3I/ATLAS确实是一颗彗星,它在距离该天体仅3000万公里的地方捕获了前所未有的图像——这是任何航天器接近这颗宇宙流浪者的最近距离。
中国国家航天局周三宣布,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地揭示了该天体彗星般的结构:一个清晰的彗核被数千公里宽的巨大彗发环绕,从而消除了数月来关于这个访客构成成分的猜测。

源自银河系核心的古老流浪者
Atlas彗星于2025年7月1日由智利一台巡天望远镜发现,是迄今为止第三个被确认穿越我们太阳系的星际天体。与2017年备受争议的“奥陌陌”或2019年的2I/Borisov彗星不同,这位访客携带着古老银河系的痕迹。
“这个天体很可能形成于银河系中心一颗古老的恒星周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解释说。研究人员估计Atlas彗星的年龄在30亿到110亿年之间——可能比地球本身还要古老。
这颗彗星遵循双曲线轨道,这意味着它将只穿越我们的太阳系一次,然后返回星际空间,携带着来自数十亿光年外恒星育儿室的秘密。
克服宇宙挑战的技术壮举
此次观测是一项非凡的技术成就。“天问一号”的相机设计初衷是拍摄火星被阳光照亮的表面,而非深空中微弱的天体。刘建军将这项任务形容为“在浩瀚宇宙中大海捞针”。
科学团队从9月初开始准备,进行了详尽的模拟,考虑了Atlas彗星的轨道特征、亮度和几何位置。他们将高分辨率相机推向其操作极限,调整了原本并非为观测如此昏暗、遥远目标而设计的设备。
该团队利用30秒的曝光时间制作了动画,生动地展现了彗星在宇宙背景下的运动。
拓展任务,开阔视野
“天问一号”自2021年2月进入火星轨道以来,目前已是第四个年头,仍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此次对Atlas彗星的观测标志着探测器原始任务的重大扩展。
“这次成功的观测是‘天问一号’任务的重要延伸,”刘建军指出,并强调这些技术实验和积累的经验将直接为“天问二号”计划的小行星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随着Atlas彗星继续其孤独地返回星际空间的旅程,中国仪器捕获的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银河系行星系统形成和演化的难得窗口——这证明了当人类的智慧与宇宙的机遇相遇时,即使是老化的航天器也能做出历史性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