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巨头70亿美元烧钱大战,消费者尽享“零元餐”

作者
Xiaoling Qian
11 分钟阅读

中国数字饕餮盛宴:外卖背后的500亿补贴大战

“零元”幻象吞噬中国外卖巨头

上海 — 在上海七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李伟在短短五分钟内第五次刷新了他的智能手机。屏幕上闪过一条通知:奶茶零元。这位29岁的上班族轻点几下,确认了他当天第三份享受补贴的餐食——至此,他一天的餐饮开支还不到10元。

“我们都被养肥了,”李伟开玩笑地说,这呼应了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种情绪。“一天三餐不到10块钱?我们显然是被待宰的羔羊。”

这看似消费者的一笔意外之财,实则掩盖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战争,正在重塑中国的数字经济。三大巨头——美团、京东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特价版——掀起了一场规模惊人的补贴大战,每周集体烧掉数十亿元,以争夺市场份额,业内人士称之为“免费午餐之夏”。

美团外卖员
美团外卖员

数字“血战”街头:平台烧钱模式开启

数据揭示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混战。美团最近单日处理了超过1.2亿份订单——其中1亿份是外卖订单。淘宝特价版和饿了么也报告称,每日订单量超过8000万份,导致应用程序崩溃,商家则被堆积如山的订单淹没。

美团上13元的包子、京东上10.9元的咖啡以及淘宝特价版上的“零元奶茶”背后,是一场远比单纯价格竞争更具战略意义的较量。

“这不是一场美食之战——这是一场为了2030年预计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的即时零售生态系统而进行的战争,”一位要求匿名的上海投资公司高级分析师解释道。“今天获得高额补贴的奶茶,就是明天30分钟内送达从智能手机到冰箱等一切商品的奠基。”

表:中国线上外卖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尽管存在健康和质量方面的担忧)

原因描述
便捷性快速、便捷的下单和配送为忙碌的都市人节省了时间
经济实惠配送费低廉,餐食选择经济
社会/文化趋势外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被视为时尚或被社会接受
多样性提供广泛的菜品和美食选择
接受权衡消费者优先考虑便利性和必要性,而非健康和卫生问题
经济结构由庞大的低成本零工劳动力和快速城市化支持

皇帝的新外卖帝国

当前的狂热可追溯到2025年2月,当时电商巨头京东正式进军外卖领域——直接挑战了美团长期建立的统治地位。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扩张至3万个“闪电仓”,旨在实现餐食和商品的超快速配送。

阿里巴巴在5月通过推出淘宝特价版进行反击,随后在7月宣布了一项高达500亿元人民币(70亿美元)的补贴计划,重点发展即时商务。

美团在其核心地盘面临威胁,也以同样的补贴进行回应——从而制造了价格被人为压低的完美风暴。

“不入局是慢性死亡;入局是快速死亡”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狭小的奶茶店里,店主张梅盯着一墙的外卖单——中午前已经收到了500多份订单。她的四名员工以工厂般的精确度移动着,却仍然绝望地落后了。

“平台承诺我们,订单量的增加会弥补利润的降低,”张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但它们正把我拖下水。每卖出一份补贴饮料,我都在亏钱,但关闭促销活动就意味着失去所有曝光度。”

许多商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补贴负担。在“满11元减10元”之类的促销活动中,平台可能只补贴3元,却强迫商家承担7元——导致每笔交易都是净亏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位餐饮协会代表指出。“不加入补贴计划,面临慢性死亡;加入它们,则面临快速死亡。”

隐秘的牺牲者:骑手与食品安全

当平台为争夺主导地位而战时,外卖骑手们则在恶劣的条件下穿梭。疲惫、事故和错过配送时间的报告激增。一位匿名骑手描述了在五小时的午餐高峰期间完成了45份配送——几乎是其平时工作量的两倍。

“算法才不管是不是下雨或者道路是否堵塞,”这位骑手解释道。“错过了配送窗口就会被罚款。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量,要按时完成每一单是不可能的。”

食品安全专家也提出了额外的担忧。由于厨房为了满足海量订单而手忙脚乱,品控自然受到影响。许多商家已悄然转向保质期更长的预制菜,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新鲜度。

一场数字“抢凳子”游戏

在平台争夺用户忠诚度的同时,消费者已成为熟练的“系统操纵者”,将价格战视为可利用的临时福利。

专注于“补贴最大化策略”的社交媒体群组人气暴增。用户分享复杂的技巧,包括如何跨平台叠加优惠券、预约未来多份配送,以及利用跨支付方式折扣。

“我每天在所有三个平台之间轮流切换,”大学生陈林解释道。“谁提供最大的折扣,我的订单就给谁——就这么简单。在这场游戏中,没有丝毫忠诚度可言。”

狂欢之外:政策信号与战略定位

一些行业观察者注意到京东激进扩张的时机有些蹊跷。京东CEO刘强东日益提升的公众形象,包括他公开参与外卖配送和承诺改善零工工人福利,引发了人们对其可能与更广泛的经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的猜测。

“当一个主要的科技平台在经济不确定时期突然关注创造就业、工人福利和补贴基本生活用品时,人们不禁会想,这是否与更广泛的经济稳定努力存在协调,”一位北京的政策研究员提出。

烧钱狂潮中的投资机遇与风险

对于关注这场代价高昂的战役的投资者来说,当前环境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危险。分析师提出了几种潜在的投资方法:

市场整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可能会让资金最雄厚的现有玩家受益。一旦补贴不可避免地撤回,那些在物流效率方面展现出技术优势的公司可能会变得更强大。

“赢家不一定是在今天投入最激进的公司,而是那些为明天即时零售格局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公司,”一位科技行业投资策略师指出。

提供冷链物流、包装创新和配送效率技术的供应链公司,可以提供对该行业增长的间接敞口,同时避免直接的平台波动性。

投资者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市场份额数据被人为的补贴支出所夸大,这使得传统指标暂时不可靠。过去的外卖补贴战预示着最终的整合,随后是价格的正常化——通常会高于补贴前水平。

免责声明:本分析代表基于当前市场状况的知情观点。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请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中国外卖盛宴的“宿醉”

当这场补贴战在整个夏天肆虐时,长期前景仍不明朗。显而易见的是,在消费者狂欢的表象之下,是一场争夺中国即时零售未来控制权的高风险较量。

当补贴最终撤回——正如经济现实所决定那样——消费者可能会面临高物价、选择减少以及服务质量可能下降的“宿醉”。

正如一位社交媒体评论员在一篇广为传播的帖子中所写:“狂欢过后一片狼藉。趁着还有零元奶茶,好好享受吧。”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