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130亿加元住房“赌局”预示市场危机升级
联邦政府推出加拿大建房局,应对住房负担能力危机临界点
总理马克·卡尼宣布成立加拿大建房局(Build Canada Homes),这是一个新的联邦住房机构,初始资本达130亿加元。该机构将负责监督在达特茅斯(新斯科舍省)、隆格伊(魁北克省)、渥太华、多伦多、温尼伯和埃德蒙顿的六个联邦土地上建造4,000套住房,预计明年开工。
卡尼表示:“住房市场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建造难度太大。”他阐述了该机构的职权,即提供财政激励,以降低建造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的预付成本。总理已指示政府同事,在现有加拿大土地银行(Canada Land Bank)88处可用物业之外,进一步确定联邦土地。
加拿大建房局将成为联邦政府监督经济适用房项目的主要机构,其中包括一个10亿加元的过渡性住房基金,用于帮助有无家可归风险的人群,并负责运营现有的租赁保护基金,该基金旨在帮助社区住房团体购买私人租赁单元。该机构将根据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CMHC)的标准定义经济适用房——即住房成本低于家庭税前收入的30%。
前多伦多副市长、曾任多伦多社区住房委员会成员的安娜·拜洛(Ana Bailão)已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该机构将优先采用工厂预制、模块化和大规模木结构建造方法。卡尼指出,这些方法可以在受控环境中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在数日内快速现场组装,从而允许冬季施工。与努纳武特住房公司(Nunavut Housing Corporation)的合作将交付700套住房,其中30%将在场外建造并运往北部。
模块化建造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方法,建筑的各个部分或整个模块在受控的工厂环境中场外制造。这种预制过程提供了显著的优势,包括更快的项目完成速度、更高的质量控制和比传统现场建造更少的浪费。
联邦政府对住房建设的这种直接干预,标志着其传统角色——从单纯的政策制定者转变为积极的市场参与者——发生了重大转变。
当私人市场需要公共部门“续命”
数据清晰地说明了严峻的现实。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在2024年支持了大约88%的专门建造的出租房开工量——这明确表明私人市场本身无法按所需规模提供经济适用房。全国空置率徘徊在2.2%,远低于健康的供需平衡水平,而主要城市中心的施工开工量正在下降。
加拿大过去十年住房开工量与人口增长对比
主题 | 要点 | 时间范围/数据 |
---|---|---|
总体关系 | 2020年后住房开工量创历史新高,但未能跟上人口增长,导致2022-2024年人均供应恶化;随着2025年人口增长放缓,差距略有缩小。 | 2020年后激增;2022-2024年紧张;2025年缓解 |
全国开工量 | 2025年7月:六个月趋势为26.3万套(季节性调整年化率,SAAR);月度为29.4万套;高于十年平均水平但波动较大。 | 2025年7月 |
建设组合 | 增长集中在多单元和租赁住房;公寓项目预计将在2025-2027年放缓。 | 2020年后至前景展望 |
区域人均开工量 | 卡尔加里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多伦多处于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温哥华/蒙特利尔由多单元住房支撑。 | 2025年上半年 |
人口增长 | 2022-2023年创纪录增长,季度环比增幅接近+1.1%的峰值;到2025年第一季度急剧放缓(总人口约4155万)。 | 2023年第三季度峰值;2025年第一季度持平 |
增长驱动因素 | 国际移民占主导;自然增长为负。 | 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 |
人均影响 | 开工量和竣工量滞后于移民潮;在大都市区(CMA)影响最弱。 | 2022-2025年 |
数据依据 | CMHC住房开工数据和加拿大统计局人口估算数据支持每千人开工量分析(2015-2025年)。 | 2015-2025年 |
加拿大最大的都会区多伦多,其住房开工量正趋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温哥华也面临着类似的限制。与此同时,移民和省际移民带来的创纪录人口增长持续对本已紧张的系统施加压力。
加拿大主要城市租赁空置率
城市/地区 | 2024年空置率 (%) |
---|---|
加拿大 (全国) | 2.2 |
温哥华 | 1.6 |
多伦多 | 1.7 |
蒙特利尔 | 3.2 |
被任命为该机构首席执行官的前多伦多副市长安娜·拜洛,带来了在多伦多社区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策略制定方面的丰富经验。她的任命表明政府打算利用市政专业知识来推动联邦住房交付。
生产线取代建筑工地
加拿大建房局代表着向工业化建造方法的一次根本性转变。该机构将优先采用工厂预制、模块化和大规模木结构方法——这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将施工时间缩短多达50%,成本降低约20%。
这项工业化策略不仅提升了效率。工厂化生产使得在加拿大严酷的气候下也能全年施工,数日内即可在现场组装完成的模块,而非数月。与努纳武特住房公司的合作就体现了这种方法,计划建造的700套住房将部分在场外建造并运往北部。
大规模木结构(Mass timber)是指一类工程木制品,如交叉层压木材(CLT),用作结构建筑材料。这种创新的建造方法能够建造高大、耐用的木结构建筑,为传统的混凝土和钢结构提供了替代方案。
通过联邦“购买加拿大产品”政策强调使用加拿大材料,增加了另一个维度。虽然这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时支持了国内制造商,但这种做法可能在初期增加成本——在住房可负担性目标与产业政策目标之间造成了张力。
联邦土地成为市场“颠覆者”
该机构获得联邦土地的权利代表着显著的市场优势。通过利用加拿大公共土地储备银行(Canada Public Land Bank)约90处物业并识别更多剩余联邦土地,加拿大建房局可以消除土地购置成本——这通常是主要城市市场中最大的开发支出。
更重要的是,联邦土地控制通过组合审批(portfolio approvals)而非单个项目审查,实现了审批流程的简化。政府官员表示,除了最初的场地,该机构有能力将首批开发组合的规模扩大到45,000套单元,尽管这仍取决于执行能力和市政合作。
全球住房压力加剧政治回应
加拿大的住房干预发生在全球住房负担能力普遍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有50%的租客面临租金负担过重的问题,即将其收入的30%以上用于住房。自2010年以来,欧盟房价上涨了58%,同期租金上涨了28%。
七国集团(G7)最新经合组织(OECD)房价收入比;比率越高=负担能力越差。最新季度因国家而异:如可获取,则为2025年第二季度,否则为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为经合组织季节性调整后的“HPI_YDH”指数。
国家 | 最新季度 | 房价收入比 (2015=100) |
---|---|---|
加拿大 | 2025年第二季度 | 131.9 |
美国 | 2025年第二季度 | 128.6 |
英国 | 2025年第二季度 | 101.8 |
日本 | 2025年第一季度 | 117.0 |
德国 | 2025年第一季度 | 110.8 |
法国 | 2025年第二季度 | 92.9 |
意大利 | 2025年第一季度 | 86.9 |
根据经合组织(OECD)截至2022年11月的最新季度报告,加拿大在2022年第三季度七国集团(G7)国家中房价收入比最高,达到148.16。德国紧随其后,比率为140.6,美国为139.7。英国的比率为121.6。日本和法国的比率则较为温和,分别为113和112.8。意大利的住房最为经济适用,房价收入比为92.4。
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回应正在升级。西班牙40个城市爆发了全国性抗议活动,而巴塞罗那已依法维持了到2028年全面禁止旅游租赁的决定。这些事态发展表明,住房负担能力已成为一个需要政府积极管理的核心政治议题。
对成熟投资者的市场影响
加拿大建房局的成立带来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该机构对标准化、工厂预制建造的重视应会惠及加拿大木材、钢铁和大规模木结构产品的制造商。订单量可能会增加,但如果负担能力目标限制了可实现的价格,利润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
对于私人开发商而言,联邦计划通过更便宜的资本、公共土地使用权和简化的审批流程降低了风险。然而,缺乏工厂或大规模木结构建造能力的公司可能会在政府采购流程中处于劣势。
在加拿大建房局旗下运营的租赁保护基金将使社区住房团体能够购买私人租赁建筑,以维持住房负担能力。这为专业投资者创造了收购机会,同时可能限制传统租赁运营商的供应。
执行风险可能 V 雄心勃勃的目标
尽管政策具有优势,但仍存在重大的执行挑战。建筑行业、检查员和运输物流等领域劳动力短缺持续存在——这些限制仅靠工厂化生产无法完全解决。市政审批流程,虽然通过联邦土地使用部分绕过,但仍制约着公用设施、服务和最终批准。
“购买加拿大产品”的采购方式,在支持国内产业的同时,可能会在投入价格因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的时期,降低供应商竞争并增加成本。平衡产业政策目标与住房负担能力目标带来了持续的挑战。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联邦政府在自身面临关税相关的贸易中断和人口增长所需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更广泛财政压力之际,将建筑风险社会化到联邦资产负债表上。
专业交易员的投资策略
这项政策转变催生了几个定位机会。在非租金管制省份、具有强劲移民模式的专门建造的出租房投资——特别是艾伯塔省——将受益于持续的供不应求、联邦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措施。
2018-2024年艾伯塔省净省际移民人数
年份 (报告期) | 艾伯塔省净省际移民人数 (人) | 来源 |
---|---|---|
2022/2023 (财政年度) | 56,245 | |
2023 (日历年) | 55,107 | |
2024 (日历年) | 36,082 |
预制建筑生态系统通过对向公共土地开发项目提供产品的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或信贷投资,提供了机会。在那些已对中高层开发进行预分区规划的城市中,棕地改造项目也符合政府的优先事项。
相反,多伦多和温哥华未预售的高层公寓开发项目,尽管有政策支持,但仍面临高昂的投入成本和吸纳风险。
展望未来:一场市场变革
加拿大建房局不仅仅是住房政策——它预示着一种混合型公私合营建筑生态系统的出现。成功与否不仅将取决于交付的单元数量,还将取决于该机构能否超越试点项目,实现每年数万套的竣工量。
2026年建筑季将提供该计划可行性的初步指标。如果早期地块能够获得组合层面的审批,并展现出标准化设计的效率,该模式可能会从根本上重塑加拿大的住房交付方式。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干预是暂时的危机管理,还是永久性的市场结构变革。鉴于加拿大住房短缺的规模和全球面临的类似压力,后者似乎越来越有可能。
免责声明:本分析基于当前市场状况和政策公告。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结果。读者应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以获取个性化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