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技术助比亚迪主导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创纪录的销量数据展示了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日益增长的软件实力,智能驾驶功能在新车月度交付量中占据近半
2025年5月21日 - 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在2025年4月取得了瞩目的里程碑,智能驾驶汽车占其当月总销量的56%以上。公司报告销售了213,325辆配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这显示了比亚迪在其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之外,同样具备规模化软件能力。
发生了什么:比亚迪2025年4月表现创纪录
比亚迪在4月实现了其2025年最强劲的月度表现,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380,089辆,同比增长21.3%。其中,乘用车销量为372,615辆,纯电动汽车销量自2024年1月以来首次超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猛增45%,达到195,740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76,875辆。这一变化表明,比亚迪产品线中,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选择偏好日益增长。
最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国际扩张势头持续增强,海外销量达到创纪录的79,089辆,同比几乎翻倍,并实现了海外销量连续第五个月增长。这表明比亚迪已成功从一家国内制造商转型为全球汽车企业。
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在销量排名前五的汽车制造商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 比亚迪汽车:372,615辆(同比增长19.41%)
- 吉利汽车:243,191辆(同比增长56.65%)
- 奇瑞汽车:187,281辆(同比增长8.56%)
- 长安汽车:115,796辆(同比下降5.27%)
- 上汽通用五菱:99,247辆(同比增长43.54%)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中国市场主要的电动汽车竞争对手也展现出显著增长,但在总量上仍远落后:
- 零跑汽车:41,039辆(同比增长173.50%)
- 小鹏汽车:35,045辆(同比增长236.81%)
- 理想汽车:33,939辆(同比增长31.61%)
- 小米汽车:28,585辆(同比增长305.00%)
- 蔚来汽车:23,900辆(同比增长53.01%)
曾是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的特斯拉,4月在中国市场销售了58,459辆汽车,环比下降25.84%,同比下降5.96%。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3月份的11.5%骤降至2025年4月的仅5.1%。
核心要点:软件驱动战略显效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汽车销量方面的亮眼表现,为汽车行业揭示了几个关键信息:
-
软件规模化能力: 比亚迪已证明,它可以像硬件生产一样迅速地规模化软件部署——随着行业转向软件定义汽车,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4月售出的213,325辆智能驾驶汽车约占当月总交付量的56%,累计销量已超过48万辆。
-
高阶驾驶技术普及: 比亚迪已将其DiPilot 100/600“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作为全系车型的标配,从售价人民币6.9万元的海鸥到售价人民币110万元的高端车型仰望U9。这一策略与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类似功能通常需要额外支付人民币3.6万至6万元。
-
市场份额主导地位: 4月,比亚迪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9.7%的份额,超过了后续七个品牌的总和。同一时期,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降至仅3.2%。
-
软硬件平衡: 公司已成功在其21款改款车型上部署了基于Orin-X的计算系统,并采用模块化方法,以适应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法规,提供灵活性。
-
全球扩张战略: 尽管面临潜在的关税挑战,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建立强大的欧洲基地,包括新的总部/研发中心和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的塞格德纯电动汽车工厂。
深度分析:从硬件制造商到软件平台的演进
比亚迪4月的表现预示着一项重要的战略转型,将其置于汽车产业变革的前沿。公司正在从“仅仅是”全球最佳电动汽车硬件制造商,演变为一个以中国规模运营的、由软件驱动的出行平台——并且其成本结构是全球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
优先考虑软件渗透而非硬件毛利率的战略决策似乎正在带来回报。虽然这种方法可能暂时影响短期盈利能力(硬件毛利率约为20%),但它正在形成强大的飞轮效应,推动销量增长并构建宝贵的数据护城河。比亚迪56%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搭载率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估计低于10%的FSD(全自动驾驶)购买率。行业分析师预计,一旦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在B级车上推出,这一比例到12月可能超过70%。
尽管进行了积极的增长投资,比亚迪的财务状况依然稳健。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 营收:人民币1704亿元(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36%)
- 净利润:人民币91.6亿元(环比下降39%,同比增长100%)
- 毛利率:20.1%(环比增长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比亚迪的股价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战略的信心,截至2025年5月21日,其股价同比上涨约116%,达到历史新高港元462.60元,市值为港元1.32万亿元(约合1700亿美元)。目前该股的动态市盈率为27倍,预计未来市盈率约为24倍——相对于特斯拉有大约60%的折价,但与理想汽车持平。
市场分析师认为,比亚迪的软件变现潜力仍被低估。如果城市NOA功能能以每个活跃用户人民币3000元的变现率(小鹏XPILOT价格的一半)、40%的搭载率计算,每年的额外息税前利润(EBIT)可达人民币200亿至220亿元。这相当于每股额外增加港元80元至100元的价值,许多分析师认为这尚未反映在市场普遍预测中。
你知道吗: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技术优势
-
监管优势: 近期北京发布了禁止在没有驾驶员监督的情况下使用类似L3级功能(包括代客泊车和远程召唤)的指令,这对高端竞争对手的影响比比亚迪更严重。比亚迪目前的特征集仍在L2+范围内,而那些宣传“L3就绪”的竞争对手现在必须调整他们的宣传语。
-
硬件成本效率: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电池生产使其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其刀片电池组成本低于85美元/千瓦时,而欧洲竞争对手为100-130美元/千瓦时。这使得比亚迪能够承受欧盟潜在的每辆汽车3000-4000欧元的关税。
-
先进计算架构: 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系统采用模块化硬件,处理能力至少为4000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这使得公司可以通过软件更新启用或禁用功能,而不是进行昂贵的硬件召回。
-
数据驱动方法: 比亚迪基本上“赠送”L2+和准L3功能,以构建巨大的数据优势,并为未来付费升级创造锁定效应,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更新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
-
欧洲战略: 比亚迪已悄然招募了前Stellantis高管,并将其欧洲经销商网络扩大了四倍,导致第一季度欧洲销量同比增长两倍至37000辆——这甚至在其匈牙利生产基地投产之前。
随着比亚迪继续从电池和硬件制造商转型为一家全方位的出行技术公司,其4月的智能驾驶汽车销售表现标志着全球电动汽车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能力和数据生态系统将越来越决定市场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