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以太网革命重塑AI计算格局
“战斧 Ultra”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挑战英伟达主导地位,推动股价创历史新高
在博通(Broadcom)位于圣何塞园区的玻璃墙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完成了一项许多业界资深人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将传统以太网技术转变为能够为全球要求最严苛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动力的超级计算级互联结构。
本周,该公司开始出货其“战斧 Ultra”(Tomahawk Ultra)交换机,这是一项技术突破,实现了惊人的250纳秒延迟——信号通过光纤电缆传播246英尺(约75米)所需的时间——同时以每秒51.2太比特(Tbps)的速度处理数据。这一成就标志着网络格局的根本性转变,有望重塑全球AI基础设施的设计和部署方式。

硅片中隐藏的速度革命
博通成就的意义远不止抽象的技术规格。举例来说,250纳秒的延迟大约是光线穿过一个篮球场长度所需的时间——这是一个人类感知不到但对于大型AI系统同步运行至关重要的量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资深网络架构师表示:“博通通过‘战斧 Ultra’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我们在过去十年中所见过的开放标准网络技术最重大的进步。他们基本上弥补了以太网与专用互联结构之间70%的历史性能差距,同时保留了所有的生态系统优势。”
这项技术突破解决了AI计算中的一个关键瓶颈,即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需要数千个处理器近乎完美地同步通信。在此之前,这需要英伟达的NVLink等专有技术,从而导致供应商锁定并增加了成本。
市场震荡与金融涟漪
随着投资者认识到这一声明的战略重要性,博通股价在盘前交易中攀升至创纪录的280.66美元。以其2026财年预期收益的约23倍进行交易,该公司的估值似乎反映了市场对其AI网络战略日益增长的信心。
一位专注于半导体公司的投资分析师解释说:“市场开始明白,AI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关于处理器——它关乎连接这些处理器的整个网络结构。博通正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关键的交汇点上,这可能在2027年及以后推动其收入的显著增长。”
根据行业预测,用于AI网络的交换机芯片在2025年至2030年间累计销售额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博通最近一个季度在AI网络方面的收入同比增长46%,达到4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72亿美元。
技术奇迹揭秘
“战斧 Ultra”通过多项创新实现了突破性性能,重新定义了标准以太网技术的可能性。除了引人注目的250纳秒延迟数字外,该交换机还集成了“网络内集合操作”(in-network collectives)——一种专门的硬件,可将AI工作负载中常见的通信模式从处理器卸载到网络本身。
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AI加速器等待数据同步的时间,有望将万亿参数AI模型的训练效率提高7-10%。对于持续运行数千个系统的超大规模运营商而言,这意味着显著的运营支出减少和碳足迹改善。
一位测试过该技术早期版本的性能工程师指出:“当你扩展到数千个GPU时,效率提升是巨大的。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实现这一点的同时,还保持了与更广泛以太网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该交换机还与上一代“战斧5”引脚兼容,允许数据中心升级其基础设施而无需重新设计整个网络架构——这是一个可能加速普及的战略决策。
颠覆竞争格局
“战斧 Ultra”使博通与英伟达直接竞争,后者凭借其图形处理器和网络技术主导着AI计算领域。尽管英伟达的NVLink/NVSwitch生态系统提供更高的原始带宽(每个ASIC高达115 Tbps),但它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只能在英伟达的专有服务器设计中使用。
其他竞争对手包括美满电子(Marvell)的Teralynx 10,它声称拥有“低于400纳秒”的延迟,但缺乏博通产品所特有的网络内集合操作功能。思科(Cisco)和瞻博网络(Arista)在AI工作负载关键技术指标方面也同样落后。
一位熟悉两家公司的技术策略师观察到:“英伟达现在面临一个战略困境。他们必须决定是许可其集合操作IP,还是接受博通现在为许多部署场景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开放标准替代方案。”
投资者的长期考量
对于着眼于即时市场反应之外的投资者,有几个因素值得密切关注。客户集中度是一个显著风险,四家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占据了可寻址市场60%以上的份额。在亚马逊、微软、谷歌或Meta等公司赢得或失去任何重大设计订单,都可能大幅影响博通的收入轨迹。
未来几个月的潜在催化剂包括超大规模厂商对2026年上半年的资本支出指引(特别是任何明确提及“超以太网”的内容)、博通2026财年的毛利率指引,以及超以太网联盟(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成员数量的扩展(目前有62家公司)。
一位追踪半导体行业的衍生品策略师建议:“密切关注期权偏度。隐含波动率尚未充分计入‘Ultra’市场渗透率带来的潜在上行空间。”
架构转变
或许最重要的是,博通的创新标志着AI系统设计和部署方式的一个潜在拐点。使用标准以太网实现超级计算级性能的能力,可以普及高性能AI基础设施的访问,从而可能加速各行各业的创新。
一家大型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架构师解释说:“我们正在目睹的,是网络领域相当于GPU成为AI计算标准时所发生的情况。具有广泛生态系统支持的标准技术最终会战胜专有解决方案,即使专有方法最初提供了更好的原始性能。”
对于博通而言,当前的挑战在于执行——将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持续的市场份额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公司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引人注目的方式来获得AI基础设施增长的敞口,而无需承担那些更受关注的AI受益者所面临的估值溢价。
投资论点
类别 | 关键点 |
---|---|
技术得分卡 | - 博通战斧 Ultra 在延迟(250纳秒)和片上集合操作(AllReduce, AllGather)方面领先。 - 英伟达 Spectrum-X 使用RoCE++,并与GPU捆绑销售。 - 其他厂商(美满电子、思科、瞻博网络)在延迟/集合操作方面落后,依赖PFC/ECN。 |
市场规模与时机 | - AI交换机芯片市场到2025-2030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以太网预计在2026年前超越InfiniBand。 - 博通引脚兼容的Ultra预计将主导800G(2025-2026年)和1.6T(2027-2028年)周期。 |
竞争格局 | - 英伟达: Spectrum-X 用于以太网,但可能失去延迟优势。 - 美满电子: 缺乏集合操作,延迟声明不透明。 - 思科/瞻博网络: 规格落后;瞻博网络依赖博通芯片。 |
风险 | - 客户集中度: 四家超大规模厂商占总可寻址市场份额的60%以上。 - 垂直整合: 英伟达可能排斥第三方芯片。 - 功耗: Ultra的功耗约为550W/ASIC;需要改进光I/O。 |
投资观点 | - 看涨情形: 以太网取代InfiniBand;博通的Ultra在2026年前推动收入达到72亿美元以上。 - 催化剂: 超大规模厂商资本支出指引、UEC(超以太网联盟)采用、AVGO每股收益上行(每增加10亿美元收入约带来0.80美元的每股收益)。 |
注:本分析基于当前市场数据和既定指标。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结果。读者应咨询财务顾问获取个性化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