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蒸发4500亿美元,暴露加密货币结构性脆弱性
市场已确认进入熊市阶段,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哪里出了错——以及专业投资者下一步的押注
11月13日星期四,比特币跌至97,956美元,这是本月第三次跌破心理关键的100,000美元大关。自10月初达到126,272美元的高点以来,这种加密货币的市值已蒸发超过4500亿美元——22%的回撤幅度符合熊市的所有技术定义。然而,在这些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复杂的故事:这并非资产消亡,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将机构的“旅游”式参与误认为永久性需求之后,正在经历剧烈的重新定价。
即时损失是巨大的。24小时内,市场遭遇了超过4.63亿美元的清算,其中88%来自多头头寸——这是杠杆崩盘的典型特征。仅周三一天,比特币现货ETF就流出了2.78亿美元,而整个11月已出现约10亿美元的净流出。下一个关键支撑位在93,000美元,分析师警告称,一旦跌破该水平,可能出现“真空区”,将价格拖向70,000美元至80,000美元。
这并非一次闪崩,而是将比特币推向历史新高的各种力量正在协同瓦解:ETF流入减弱、长期持有者抛售,以及宏观经济状况恶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10X Research明确定义的“确认熊市阶段”。
现代熊市剖析
此次抛售与常规波动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性特点——多个支撑支柱同时瓦解。
ETF幻象:比特币现货ETF曾被大肆宣传为机构采纳的胜利,但如今却变成了波动放大器而非稳定器。问题不仅在于资金流出;还在于持仓。许多ETF买家是在当前水平附近入场的,这意味着他们要么浮亏,要么持平。正如朱利安·霍斯普博士在X平台上尖锐指出的:“在总统/SEC/美联储/ETF皆看涨的情况下,比特币的表现却逊于大多数资产……猜猜明年情况会有多糟?!”当机构配置者看到亏损标记时,投资委员会就会要求降低风险——这无论长期投资论点如何,都会产生反射性的抛售压力。
长期持有者投降式抛售:链上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持有比特币超过155天的投资者(传统上被称为“钻石手”)已抛售了约81.5万枚比特币。这并非散户恐慌,而是早期采纳者和亚洲巨鲸在经历了一轮世代级涨势后选择获利了结。随着比特币最著名的企业持有者MicroStrategy面临偿债压力,可能被迫出售其巨额储备,供应过剩问题日益加剧。
宏观之手的冰冷影响: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从“降息即将到来”变为“降息有条件”,已导致所有风险资产的估值承压。实际收益率长期保持在高位,对于比特币这种零息、零收益资产来说,是典型的看跌信号。近期美国政府停摆(从10月1日至11月12日)在美国交易时段造成了流动性真空,而这正是加密货币需要资本流入的关键时刻。正如Coin Bureau的尼克·帕克林所指出的,“美国政府停摆危机以及降息概率下降的潜在影响,都可能给比特币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杠杆的反噬:自10月以来,多轮数十亿美元的连环爆仓清除了投机过度行为,但平仓的剧烈程度——包括一次因关税冲击导致200亿美元杠杆头寸被强制平仓的事件——揭示了市场结构变得何等脆弱。币安(Binance)处理着全球超过50%的比特币现货交易量,其作为不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做市商之间可能存在协调操作,利用这种黑箱进行牟利。
至关重要的是,布鲁斯·芬顿的指责最为一针见血:“如果比特币仅仅是传统金融的延伸,旨在通过金融工程、部分准备金纸面资产和中心化骗局来致富华尔街,那么它就活该下跌。”机构采纳的叙事——本应是比特币的成熟标志——可能反而矛盾地损害了其核心价值主张。
专业资金的冷酷算计
然而,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并没有为比特币撰写讣告。相反,他们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区分:这是一场长期牛市中的周期性熊市,而非加密寒冬2.0。
这种市场格局的判断取决于结构性持久性与动能耗尽的对比。ETF基础设施、托管系统和监管嵌入不会逆转——它们已根深蒂固。比特币在98,000美元时的市值约为1.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收复10月高点只需27%的涨幅,而非暴涨。算力、开发活动和机构基础建设持续向上发展。这并非2018年的生存危机;而是在过度杠杆化、叙事驱动的上涨遭遇现实之后,经历的一次周期中期洗牌。
未来的情景图分配了三种路径的概率。基本情况(50%概率)设想在ETF资金流稳定、杠杆清除完成后,比特币将在93,000美元至120,000美元区间内震荡磨底六到九个月。熊市情况则是在宏观经济恶化或被迫抛售时,93,000美元被干净利落地跌破——触发反射性ETF赎回,价格走向70,000美元至80,000美元。牛市情况则涉及鸽派宏观意外,在110,000美元上方创造强劲反转,挤压持仓不足的空头。
战术策略反映了非对称风险回报思维。对于持有五年期视野的结构性持有者而言,22%的回撤只是噪音——首要任务是避免爆仓,而非追求神奇的时机。对于周期交易者来说,通过目标70,000美元至80,000美元的看跌价差进行有效对冲,并由卖出140,000美元至150,000美元上方的看涨期权来提供资金,这符合倾斜的概率分布。
至关重要的是,专业资金认为长期持有者的抛售短期看空,但结构性看涨——它更新了持仓基础,将币转移到成本基础更高的买家手中。真正的世代底部发生在长期持有者停止抛售,而短期持有者却承受巨大未实现亏损的时候。一项分析指出:“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杠杆清除,尽管痛苦,却改善了市场结构健康。第一次连环爆仓是看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通常预示着愈合,因为它们减少了被迫卖家的密度。据估计,70-80%的过度杠杆已被清除,但93,000美元下方仍存在“断层风暴”的风险。
什么会改变机构的看法?若周线收盘价能够令人信服地站稳110,000美元至115,000美元上方,并伴随强劲的ETF资金流入,将表明这是一次快速重置的洗牌而非深度熊市。相反,若持续收盘价低于93,000美元,将提高70,000美元至80,000美元情景的概率,从而彻底改变头寸计算。
乔·卡拉萨雷的观察捕捉了市场心理:“几乎所有人都曾预期2025年将是牛气冲天的一年。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预期从现在到2026年将迎来一场痛苦漫长的熊市。这其中蕴含着教训。”专业投资者,与散户阅读相同的数据,但他们解读的是结构而非情绪,他们押注大众——再次——正在打上一场战争(意指使用过时策略)。问题不在于比特币能否存活;而在于纪律性资本能否承受必要的波动性,以便在流动性条件不可避免地转变时,捕获不对称的上行空间。
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