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巨头的中国难题:葛兰素史克即将裁员,展现跨国公司如何自我重塑

作者
Sofia Delgado-Cheng
9 分钟阅读

大型药企的中国困境:葛兰素史克裁员揭示跨国公司如何自我重塑

这家英国制药巨头并非撤退,而是在重塑。其后续举措或将决定西方药企在全球第二大医疗保健市场如何生存。

从10月底到11月中旬,数千名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员工将收到他们一直担心的邮件。有些人会保住工作,有些人则不然。就是这么简单,也这么残酷。

内部文件显示,这家英国制药巨头计划在其中国业务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但蹊跷之处在于:这并非恐慌性撤离。相反,葛兰素史克正在实施分析师们所称的“对未来经过深思熟虑的押注”——而其他西方制药商正密切关注这一举动。

该公司正在调整重心。传统的呼吸系统药物销售团队将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对专科药物的更明确聚焦,包括抗癌药物、血液治疗、肝炎疗法和高价值疫苗。这预示着更精简的团队将向更精准的受众销售价格更高的产品。

目前,葛兰素史克的中国员工正经历着内部备忘录委婉地称之为“焦虑等待期”。裁员机制是残酷的。员工将参与内部竞聘。胜出者留任,落选者将获得N+3的遣散费——即服务年限补偿金加三个月工资。一些人可能会进入待岗期,等待重新分配。但大多数人不会。

然而,葛兰素史克刚刚上调了其年度业绩预期。营收预计增长6-7%,核心利润预计增长10-12%。这些数字可不像一家正在撤退的公司。

这为何不仅仅关乎葛兰素史克

关注这些举措的投资分析师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发生。一份评估指出:“这看起来像是本地业务的精简加上战略的深化,而非撤退。”翻译过来就是:葛兰素史克在削减冗余的同时,在关键领域加倍投入。

证据支持这一观点。本月早些时候,中国监管机构批准了葛兰素史克的重磅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Shingrix)适用人群范围,扩展至18岁及以上有较高风险的成年人。别忘了葛兰素史克在7月与中国医药巨头恒瑞医药签署的那项价值12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可不像是在大喊“我们要走了”。

真正推动这一切的是什么?两个词:人均生产力。葛兰素史克希望将其中国市场份额从3%提升至5%。但关键在于——他们不会为此招聘数千名额外销售代表。相反,他们押注于更少的人销售更高利润的专科药物。

这个算盘打得残酷而明智。中国2024年的药品价格谈判平均将价格削减了63%。诚然,抗癌药物获得了优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资格。但在如此大幅的折扣下,你根本无法再供养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来推销普通常用药了。

行业的“大出血”

葛兰素史克并非唯一一家经历这种痛苦的公司,远非如此。全球药企截至2025年9月已裁员超过3.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75%。其中,六家主要公司贡献了大部分裁员。

诺和诺德在9月份裁员9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1%。默沙东裁减了6000个职位,目标是到2027年节省30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计划裁员至多3000人。莫德纳在新冠疫苗收入暴跌后,裁减了10%的员工。

但中国的情况与那些因数据安全法或出口管制而撤离的科技公司不同。西方制药商并未放弃这个市场——他们正在重塑在华运营模式。

去年,阿斯利康向中国新的研发项目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强生和默沙东在有选择地削减员工的同时,继续保持其临床试验业务的运行。为什么?因为中国的老龄化人口需要大量的、复杂的治疗方案。尽管存在监管方面的挑战,但这一机会依然巨大。

合作模式的攻略

在中国生存,日益意味着与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合作。这已成为一项不可协商的策略。中国公司拥有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成熟的分销网络和真正的药物开发实力。对于西方药企而言,这些合作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并能接触到庞大的患者群体进行临床试验。

葛兰素史克与恒瑞医药的交易就印证了这一点。双方正在共同开发用于慢性肺部疾病的HRS-9821。该资产与葛兰素史克现有的中国产品组合(包括已获批的“全乐福”Trelegy)完美契合。风险得以分担,监管审批流程可能加快。理论上,所有人都将受益。

投资分析师强调,这些并非退出策略。一位分析师指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言论,西方与中国的生物技术授权交易在2025年仍创下新高。”这表明,尽管言辞强硬,资金仍在持续流入。

潜在的风险

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葛兰素史克尚未公开证实这些裁员。最终裁员名单尚未确定。而在不影响近期销售额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竞聘?这操作起来很棘手。

更大的政策风暴在地平线上隐现。下一轮药品价格谈判可能再次削减50-60%的价格,这将大大削弱通过裁员获得的盈利增长。中美在生物技术许可和潜在关税方面的紧张关系也增加了更多风险。尽管如此,2025年强劲的交易活动表明,企业尚未因此过度恐慌。

对于数千名焦虑地查看着手机的葛兰素史克中国员工来说,未来几周将决定一切。内部沟通讽刺性地将获得遣散费的员工称为“幸运儿”。其他人将通过竞聘留下来,帮助公司管理层实现其精简、专业化运营的愿景。

蓝图初现

最重要的是:葛兰素史克不仅仅是在裁员。他们正在制定一份行动指南,探讨跨国药企如何在中国这个庞大却残酷的市场中保持盈利——并非依靠蛮力,而是通过外科手术般的精准策略。

其他制药商正在密切关注,有些已经开始效仿。医药行业的中国战略正在我们眼前发生转变。适应变化的公司可能会蓬勃发展。而那些不适应的公司呢?嗯,它们将不会存在太久,也无从后悔。

非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