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向在沃尔玛、Shopify和SHEIN上销售的商家开放其履约网络

作者
Jane Park
13 分钟阅读

亚马逊物流网络渗透竞争对手市场,展开战略博弈

多渠道配送服务拓展至沃尔玛、Shopify和SHEIN,亚马逊正成为美国电商“无形支柱”

亚马逊今日在其年度卖家大会Accelerate上宣布,商家现在可以利用亚马逊庞大的物流网络,来完成来自沃尔玛电商平台 (Walmart Marketplace)、Shopify店铺和SHEIN美国平台上的订单。亚马逊多渠道配送服务(Amazon Multi-Channel Fulfillment, MCF)的此次拓展,远不止是一项简单的服务,它更是对竞争对手平台战略护城河的一次精心计算的打击。

这一时机揭示了亚马逊更宏大的博弈。随着监管机构对亚马逊市场主导地位的压力日益增大,亚马逊正将其物流部门定位为中立的基础设施,类似于亚马逊网络服务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为Netflix等竞争对手提供支持的方式。然而,此次拓展对电商生态系统具有深远影响,有可能将亚马逊从一个竞争对手转变为一个让竞争者无法忽视的、不可或缺的公用事业服务商。

商家迁移的经济账

亚马逊的价值主张集中于引人注目的业绩指标,这些指标推动了商家在现有渠道中的采纳。根据公司数据显示,使用MCF进行亚马逊站外销售的商家平均收入增长19%,同时缺货率降低,并实现了整合库存池带来的库存周转率提升。这些数据解释了为何数十万商家已在eBay、Etsy和TikTok Shop等平台采纳了这项服务。

具体操作机制因平台而异,但也有共同之处。沃尔玛电商平台 (Walmart Marketplace) 的商家现在可以通过WebBee、Pipe17和Rithum等整合伙伴,将订单路由至亚马逊网络进行配送,商品将以无品牌包装送达。Shopify商家则通过Shopify配送网络界面获得服务,实现库存自动同步和实时追踪。SHEIN的整合预计将于年底前上线,届时将通过亚马逊卖家中心 (Amazon Seller Central) 内的一个专用应用程序进行操作。

亚马逊多渠道商务与配送副总裁Peter Larsen表示:“亚马逊世界一流的配送网络通过快速、可靠的交付取悦顾客——这为美国和全球的独立卖家带来了成功。”他将此次拓展定位为以商家为中心,而非竞争性策略。

当基础设施上升为战略

此次拓展解决了亚马逊在疫情后时代面临的一个根本性挑战:产能过剩。在新冠疫情期间,亚马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幅扩张了其物流版图,建设了大量仓库和配送中心。如今,随着需求模式常态化,亚马逊面临着将过剩产能货币化,同时巩固其竞争地位的必要性。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代表了亚马逊试图在实体物流领域复制其AWS的成功模式。正如AWS从内部基础设施转变为一个主导性的云计算平台一样,MCF将亚马逊的配送网络定位为整个电商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亚马逊商城 (Amazon.com) 的基础设施。

其战略影响超越了产能利用率。通过为竞争对手平台处理配送业务,亚马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跨渠道商业趋势、库存流和商家行为模式的洞察。这种情报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即使订单以无品牌包装送达,对最终消费者隐藏了亚马逊的角色。

竞争对手的困境

对于平台竞争对手而言,亚马逊的此次拓展造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战略紧张。Shopify曾通过合作和收购,大力投资建设配送能力,其中包括后来出售给Flexport的命运多舛的Deliverr收购案。该公司的Shopify配送网络是其作为独立商家“反亚马逊”平台的关键差异化因素。

沃尔玛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其沃尔玛配送服务 (Walmart Fulfillment Services, WFS) 直接与MCF竞争,以争取电商平台卖家的关注。该零售商的电商平台经历了爆炸性增长,今年前五个月就新增了4.4万商家,活跃卖家总数超过20万。MCF的整合可能会加速这一增长,但也可能以牺牲WFS的采纳率和战略自主权为代价。

SHEIN的处境则明显不同,作为一家快时尚平台,它在美国缺乏充足的配送基础设施。对SHEIN而言,整合MCF使其无需大量资本投入即可立即获得亚马逊的配送能力,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战略优势拱手让给了这家日益被视为其在消费零售领域的竞争对手的公司。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些平台面临着经典的创新者困境:拒绝整合MCF可能会削弱其商家的竞争力,而接受整合则可能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增强亚马逊的长期地位。

监管暗流与市场动态

亚马逊的此举恰逢反垄断审查日益加剧之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针对亚马逊的持续诉讼(定于2026年开庭审理)部分集中于指控该公司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来损害竞争对手。MCF的拓展为亚马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反叙事:该公司并非仅仅是自我优待,而是将自身定位为支持整个电商生态系统中中小型企业的、中立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欧洲监管机构对亚马逊的物流操作表现出特别的敏感性。意大利竞争管理局最近对潜在的物流相关滥用行为提出了担忧,而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则为被指定为“守门人”的平台设定了新的合规义务。

然而,监管干预面临实际挑战。与基于软件的补救措施不同,物流基础设施代表着真实的物理资产和运营能力,其开发需要数年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强制剥离或分拆可能在经济上造成破坏,并且在实践中操作复杂。

投资影响与市场定位

对于机构投资者和专业交易员而言,MCF的拓展预示着几项值得纳入投资组合考量的关键发展。亚马逊的战略是将物流从支持亚马逊商城 (Amazon.com) 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收入驱动因素,并可能带来更优越的单位经济效益。

此次拓展可能会加速亚马逊高增长服务部门的利润率扩张,该部门涵盖广告、云计算和物流服务。随着第三方业务量增加亚马逊配送网络的产能利用率,由此产生的增量收入将带来可观的边际贡献。

竞争动态表明,这对各上市公司会产生差异化的影响。亚马逊通过扩大的网络效应和收入多元化巩固了其地位。沃尔玛电商平台的增长可能会加速,从而支持其广告业务的扩张,尽管对亚马逊物流的战略依赖会带来长期风险。Shopify则面临最复杂的定位,因为MCF的整合可能会削弱其差异化的配送叙事,但同时也有可能提高商家满意度和留存率。

包括UPS和联邦快递 (FedEx) 在内的传统物流服务商,可能会随着亚马逊扩大其物流服务版图而面临逐步的市场份额压力。这种转变代表了主要电商平台将物流能力内部化这一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

前景展望

市场参与者应关注几个关键绩效指标 (KPI) 来评估该战略的走向。MCF在主要全渠道商家中的采纳率将预示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响应的有效性。通过沃尔玛和Shopify等平台的整合深度和交易量,将表明这些合作关系是具有战略意义还是仅限于策略性安排。

监管发展仍然是一个关键变量。尽管短期内结构性补救措施似乎不太可能,但运营限制或数据共享限制可能会制约亚马逊利用跨平台洞察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商家的反馈最终将决定成功与否。如果企业接受MCF的速度和可靠性优势,同时平台保持健康的竞争动态,那么此次拓展可能在整个电商生态系统中创造真正的价值。然而,如果平台竞争减弱或商家依赖性引发定价权担忧,监管干预可能会加剧。

亚马逊多渠道配送服务的拓展,不仅仅是战术性的服务提升,它体现了实体商业向“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的根本性转变。这家通过Prime配送承诺彻底改变了线上零售的公司,现在正将自己定位为无论购买渠道如何,都能实现快速、可靠配送的无形支柱。

这种转型究竟是通过提升商家能力来加强竞争动态,还是以最终损害竞争的方式集中权力,仍是摆在商家、平台和监管机构面前的核心问题。答案将塑造未来几年美国电商的格局。

投资免责声明:本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读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