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豪掷400亿美元押注亚洲人工智能未来——这笔买卖划算吗?
这家科技巨头承诺其云业务扩张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但投资者对这笔账并不那么确定。
韩国庆州——周三,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亚马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们正向该地区14个国家的云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400亿美元。但这甚至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头条新闻。该公司声称,到2028年,这项投资将为美国经济注入450亿美元。
听起来很棒,对吗?华尔街正在仔细核对这些数字。投资者想知道,这笔巨额押注究竟能否带来利润,还是只会暴露出人工智能经济承诺的脆弱性。
亚马逊云科技(AWS)首席执行官马特·加曼将这项为期多年的建设描述为双赢——区域基础设施与美国技术出口的结合。但在这光鲜的演示背后,隐藏着一个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商,它正拼命捍卫其3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资本支出上大笔烧钱。我们谈论的是仅今年一年就高达1200亿美元的开支。这一支出如今在推动美国GDP增长方面,已与传统的消费活动并驾齐驱。
一位分析师在一份在大型投资者中传阅的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一个披着海外资本支出外衣的出口故事。”他们补充说,尽管450亿美元的GDP提振听起来似乎合理,但这只是亚马逊自己的预测,而非独立评估。翻译过来?姑且听之。
拆解投入与回报
亚马逊乐观的经济预测基于三个主要假设。首先,全球所有人将采用在美国实验室开发的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其次,他们将在研发和运营领域创造大量高薪的国内就业岗位。第三,对美国制造的云设备——想想英伟达(Nvidia)的图形处理器(GPU)和亚马逊的Trainium芯片——的需求将飙升。
此外还有一项单独的承诺。亚马逊承诺“到2031年至少投入50亿美元”用于首尔附近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希望将韩国打造成全球三大人工智能中心之一。
这项论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估算,到2025年初,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已为美国GDP增长贡献了约0.5个百分点。这是数据中心建设首次对国家经济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仅亚马逊的云部门就计划使用大约100万个Trainium2芯片来为Anthropic的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动力。实际需求确实存在。
然而,华尔街流传的清醒分析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保守模型表明,这项APEC投资在2029年稳定运行后,将带来“每年80亿至100亿美元的AWS增量收入”。若以30%至32%的营业利润率计算,这将产生“24亿至32亿美元的AWS增量营业利润——这很重要,但对于一个超过1200亿美元的运行率来说,并非颠覆性的”。
一位分析师指出:“如果Bedrock/Trainium的附带率超出预期,则有上升空间……但如果利用率不佳或受限于电网互联,回报周期就会延长。”
鲜为人知的电力问题
这就是宣传炒作与冰冷现实碰撞的地方:电力。一个项目能否吸引投资者、取得成功,与能否沦为昂贵的失败,其区别日益归结为电子和许可证,而非花哨的算法。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大致翻倍。这些设施将消耗全球约3%的电力。电网容量、输电基础设施以及冷却系统的水权已成为扼杀人工智能扩张的主要瓶颈。这就是为什么韩国协调一致的国家支持如此重要。
“那些能够确保可靠可再生能源、输电能力和水权的地区,将默认成为人工智能中心,”投资分析警告道。明智的投资者应该“将购电协议(PPA)签署情况和变压器交付周期视为收入能力的先行指标,而不仅仅是已安装的机架数量。”
电力短缺解释了亚马逊为何如此重视政府合作。韩国的配套政策预示着国家层面的协调,以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种监管协同能够将产生收入的数据中心与那些永远等待电网连接的“搁浅资产”区分开来。
基础设施延误代表着投资论点中的“第一大风险”。即使是竞争压力和监管阻力也退居其次。电力和许可方面的延误可能导致昂贵的图形处理器闲置,并将现金流回报期远远推迟到云基础设施通常的3-5年之外。
在残酷市场中采取防守姿态
亚马逊在APEC地区的扩张并非发生在真空之中。竞争日益激烈,增长正在放缓。AWS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9%。这听起来不错,直到你意识到微软Azure通过将其人工智能功能与主导性的Office套件捆绑销售,增长了约30%。谷歌云也通过更便宜的定制张量处理器(TPU)在初创企业中获得了进展。
这项投资分析将此次海外扩张定义为“缩短延迟、满足主权规则并锁定下一波人工智能推理/代理工作负载”。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赢得“平台基元”——向量数据库、编排工具、护栏以及将客户连接到多个AI系统的Bedrock模型中心——而非当前的市场份额。
一位市场观察家在社交媒体上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这是防御性的胜利……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出色;而是为了确保Anthropic不会投奔谷歌。”
这种防守姿态反映了亚马逊面临的更广泛困境。该公司最近更换了AWS高级管理人员,以恢复竞争优势,同时宣布裁员数千人。社交媒体上的批评者指出,讽刺的是,在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工智能却导致了失业。
地缘政治与科技巨头
亚马逊的表述明确将这项投资与美国的对外政策目标联系起来。2025年7月的一项行政命令旨在推广出口“美国人工智能技术栈”,为亚马逊设想的集成技术供应链消除政策摩擦。该公司将其国际业务描述为“扩展‘全栈美国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并加速其采用——从计算到模型,再到在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中的部署。”
本质上,AWS的扩张成为印太地区的软实力投射。它为占全球GDP 60%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技术基础设施的替代方案。对于韩国而言,时机尤为重要——在与中国在芯片制造问题上持续紧张之际,深化与三星和SK海力士等主要半导体生产国的技术伙伴关系。
目前的政策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投资论点警告称,这些优势是“可逆的”。对先进芯片或人工智能模型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可能严重影响亚马逊的预期经济效益。分析师警告说:“如果地缘政治恶化,需要对更严格的限制措施进行情景测试。”
真正的结论
华尔街的清醒评估总结认为,成功取决于在三个方面的执行力。亚马逊能否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得电力基础设施?他们能否通过高级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而非商品化计算实现高利用率?他们能否在专有芯片和软件平台方面保持技术优势?
“如果AWS将APEC地区转化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高利用率的中心,并保持芯片+Bedrock的杠杆作用,那么收益增长是真实存在的——是增量的,而非划时代的——如果电力限制比市场预期更快地解决,则有上行空间,”投资分析总结道。
基本情景设想AWS到2029年将增加25亿至3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这支持了亚马逊当前的估值。乐观情景——电力基础设施部署更快,专有技术的附带率更高——可能带来50亿至60亿美元的收益。悲观情景则包括互联延迟和低于50%的利用率,这将对自由现金流造成压力并迫使削减资本支出。
对于美国政策制定者而言,亚马逊的声明提供了证据,表明即使在海外部署,私营部门的人工智能投资也能产生可衡量的国内经济效益。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代表着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押注,即该公司能够克服基础设施限制和竞争压力,将人工智能需求货币化。
最终问题依然存在:亚马逊这400亿美元的押注,会是其作为下一个计算平台的富有远见的定位——还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经济局限性的昂贵教训?
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