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380亿美元押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战格局剧变
打破微软垄断的交易
2025年11月3日,亚马逊云科技(AWS)宣布与OpenAI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多年期合作协议。这不仅仅是一份巨额科技合同,更像一声惊雷,宣告了微软对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公司的独家控制权已告终结。该协议立即为OpenAI提供了亚马逊云科技托管的大量英伟达GPU算力,预计到2026年末将实现全面部署,并在2027年期间可能进一步扩张。
投资者迅速领会了这一信号。亚马逊股价在盘前交易中跳涨5.8%,达到258.38美元(开盘后交易价格为257.33美元),这明确表明了市场对亚马逊云科技的信心——在多年落后于Azure高达30%的迅猛增长之后,亚马逊云科技终于跻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商的顶尖行列。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扩展前沿人工智能需要大规模、可靠的算力。此次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将加强更广泛的计算生态系统,推动下一个创新时代的到来。”
但真正的故事远不止于此。OpenAI于2025年10月的重组,剥夺了微软的独家云服务权利,赋予OpenAI转向多云战略的灵活性——尽管此前与Azure有高达2500亿美元的惊人承诺。亚马逊看到了这个机会并果断出击。这项新协议让OpenAI能够分散投资,在与英伟达、甲骨文和谷歌等巨头达成的1.4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协议中平衡风险。
基础设施压力测试
此次合作的技术层面,揭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野心。OpenAI将通过亚马逊EC2 UltraServer运行工作负载,这些服务器配备英伟达GB200和GB300 GPU,并连接超低延迟网络。这些系统将处理从ChatGPT每周3亿用户到下一代模型训练的所有任务。亚马逊云科技副总裁戴夫·布朗(Dave Brown)证实:“其中一些算力已经可用,OpenAI现在正在使用。”这意味着:亚马逊已经开始盈利,而不仅仅是承诺未来的算力供应。
然而,表面之下仍有更严峻的现实。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正与物理极限相冲突。OpenAI的总承诺投入现已接近1.5万亿美元——这是一场巨大的赌注,押注美国电网能够支撑如此巨大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消耗美国高达10%的电力。正如一位彭博社分析师所说:“亚马逊正在为自己在AI领域顶级玩家中赢得一席之地,以满足OpenAI永无止境的算力需求——但这代价几何?380亿美元仅仅是这场以电力和芯片为瓶颈的军备竞赛的预付款。”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马特·加曼(Matt Garman)驳斥了这些担忧。他宣称:“我们优化的计算能力证明了亚马逊云科技在处理OpenAI海量工作负载方面的独特优势。”言语大胆,尽管亚马逊云科技今年1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已使其运营利润率下降了2%。这种自信可能掩盖了一些“内伤”。
投资者的算盘
精明的投资者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头条新闻,而是一个经济、时机和叙事交织的复杂难题。市场早期的热情,推动股价上涨5%至6%,反映了一个明确的叙事转变:亚马逊云科技不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后者,它现在是Azure真正的挑战者。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并非一帆风顺。
原因如下:这项380亿美元的交易,若分摊到七年,每年约为54亿美元。但这种计算方式具有误导性。这些合同并非平均分配。OpenAI初期会少量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现有基础设施,然后逐步在2026年开始大规模使用那些以GPU为主的集群。因此,2025年只会体现部分贡献,真正的营收增长将在后期到来。任何将这项交易视为直线增长的人,都可能大大高估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近期增长。
接着是利润率挤压的问题。GPU驱动的工作负载无法带来亚马逊云科技传统EC2或S3服务那样的丰厚利润。构建这些先进的GB200/GB300集群耗资巨大,短期内可能削减50至100个基点的利润率。当然,这是一种更明智的支出——拥有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客户总比拥有数千个小客户要好——但这仍然是成本高昂的增长。
另一个风险在于利用率。多云设置会带来效率低下。如果OpenAI的项目延误或工作负载无法完全填满Azure、亚马逊云科技和甲骨文上的所有资源池,则交易的总价值将下降。分析师们已将5%至10%的利用率折扣计入交易总额。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你押注亚马逊云科技的营收增长而非利润率扩张,这项举措是合理的。这是来自人工智能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参与者的稳定、类似经常性收入。更明智的做法是?做多亚马逊,同时做空那些永远无法获得OpenAI这样合作伙伴的弱势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股票。
需关注三点:亚马逊云科技下一季度的履约义务——它们是否反映了380亿美元的全部金额,还是分阶段推出?亚马逊2026年的资本支出预测——如果接近1200亿美元,意味着他们已在超前建设。以及英伟达的交付计划——那些“数十万”张GPU的任何延迟都将直接影响亚马逊云科技的业绩。
更广阔的图景
这项合作悄然打破了微软对OpenAI云命运的钳制。对亚马逊云科技而言,这是一场战略胜利;对Azure而言,则是其一度坚不可摧的铠甲上出现了一道裂痕。投资者自圆其说的故事刚刚翻转——从“AI运行在Azure上”变成了“AI运行在算力最佳的地方”。
但放眼全局,问题变得更加根本:我们正在见证理性人工智能投资的顶峰,还是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泡沫的黎明?OpenAI需要将其营收从今天的3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500亿美元——实现14倍的飞跃——同时还要驾驭一个复杂的多云环境。
如果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确实能将生产力提高一倍,那么亚马逊的市值到2027年可能突破3万亿美元。但如果能源短缺减缓数据中心建设,或人工智能回报未能达到预期,云计算行业可能一夜之间暴跌15%。
首批真正的线索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出现,届时OpenAI将公布其云利用率数据。在那之前,有一点是明确的:这项380亿美元的交易不仅仅是一份合同——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注,赌的是未来如期而至,由亚马逊云科技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和OpenAI永不满足的雄心驱动。
非投资建议
